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頭城協天宮 的原始碼
←
頭城協天宮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頭城協天宮'''<br><img src="https://6.share.photo.xuite.net/o927603252/16c158b/16701122/899382985_m.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blog.xuite.net/o927603252/twblog/179684042 圖片來自xuite]</small> |} '''頭城協天宮''',又稱[[大坑罟協天宮]],位於[[臺灣]][[宜蘭縣]][[頭城鎮]]協天路599號的[[關帝廟]],建於1762年,主奉[[關聖帝君]](又稱協天大帝、山西夫子)、[[從神]][[關平]][[太子]]、[[周倉]][[將軍]],配祀[[開漳聖王]]。一般也簡稱此廟為[[關帝廟]]。該廟是[[清朝]][[總兵]]奏請皇帝特別頒列建造,也是臺灣少數稟奉[[敕]]建的[[關帝廟]]。 ==簡介== 此廟創建於西元1762年([[清]][[乾隆]]27年)。其主神[[關聖帝君]]由陳仁壽、陳和尚等陳氏家族二十餘人從[[福建省]][[漳州府]][[佛曇鎮]]大坑村恭請留駐[[頭城鎮|頭城]]大坑罟。 重建於西元1863年([[同治]]二年),宮內有該年的木聯曰:「匹馬長驅千里月;單刀獨輝一江風」;上下款:「[[1863年|同治癸亥年]][[陽月]]榖旦,本庄弟子蔡維緝叩謝」另有「萬世人極」匾則製造於西元1867年([[同治]]六年)。 該建築屬於規模較大的[[二進落]]。具有悠久廟史,其[[分靈]]出去的關帝廟更是遍佈全臺。 ==特色== 另外同時間有另一尊神尊[[玄天上帝]]則遷[[蘇澳鎮 (臺灣)|蘇澳]]大坑罟,並成為兩地[[大坑罟]]的信仰中心。由於當時都是由佛曇鎮大坑罟庄遷移入台,故[[頭城鎮|頭城]]與[[蘇澳鎮 (臺灣)|蘇澳]]的定居地均稱為[[大坑罟]]。 特別的是本廟有全臺唯一的「麝石」關聖帝君。早期醫學不發達,信眾[[感冒]][[發燒]]時,都會到帝君尊前潛心祈求賜藥,自神尊底座刮取[[麝石]]粉,取回用過必退熱去疾,導致神像損壞嚴重,而目前則不再供人祈求,以保神像珍貴原貌,孰料還是有信徒偷偷從神像旁邊挖,廟方只能嚴防信眾靠近。 每年[[農曆]][[正月]]十三為關帝君千秋,廟方購置萬斤木炭,舉行「跳過火」儀式,以佑十方善信大德。 ===道教=== '''道教'''是華夏的本土宗教,道教思想源於[[黃帝]](黃帝學派託言),道教體系最早創始人是[[五斗米教]]([[天師道]])的[[張道陵]],崇拜[[道家]][[老子]]为道祖,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时期中国人的祭天、祭祖等崇拜活动,至[[春秋战国]]时期吸收神仙方术产生了[[方仙道]],後融合[[道家]]、[[陰陽家]]的「五行」、「陰陽」等思想合併形成黃帝學派,在漢代中后期形成[[黃老道]],至南北朝经过宗教改革,逐漸演變成現在的道教。 ==概论== 道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主要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在古中國傳統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在現代世界也積極發展。为戰國時代[[諸子百家]]之一的[[道家]]只是哲学理论,道教吸收了其以「[[道德]]」为核心概念的理论体系,并将[[哲學家]]神化;但直到[[漢朝]]中後期才有教團產生。[[张道陵]]在[[益州]](在今四川省)的鹤鸣山修道,创立了[[天师道|天師道]],信奉[[老子]]為[[太上老君]],建立二十四治作为传教区域。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唐代]]太宗皇帝因老子(太上老君)姓李,与国姓相同,於是尊封[[老子]]为唐室先祖。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中原]]万物的本原。道教(包括道家、術士等)与[[儒学]]和[[佛教]]合称「三教」,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在其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和尋求有關实践練登圣的方法。 现在學術界所说的道教,是指在中国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础上,承袭了[[方仙道]]、[[黄老道]]和民间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为最高信仰<ref>[http://www.nanoforce.biz/daojiao.htm 道教教理和教義] </ref>。主要是奉[[太上老君]]为教主,並以老子的《[[道德经]]》等为修仙、修真境界主要经典,追求修炼成为[[神仙]]的一种中國的宗教,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主要方法大致可以歸納為五種,服食仙藥,外丹等,煉[[氣]]與[[導引]],[[內丹]]修煉,並藉由道教科儀與本身法術修為等儀式及行善積德來功德成仙,常見後來的神仙多為內丹修煉和功德成神者與道術的修練者。 == 發展歷史 ==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其科仪与祭祀最早可追溯於原始社會時期的崇拜天地、自然與鬼神,從最早的与鬼神溝通的[[卜筮]]等多種方式,原始宗教逐漸演變成[[商代|商]][[周代|周]]時期的祭祀[[天|上天]]和[[祖先]]。 到[[春秋戰國]]時期,原始宗教經歷了顯著的演變,並與社會文化知識相分化。[[諸子百家]]尤以道、儒、墨為「顯學」;可追溯最早人与鬼神溝通的占卜草筮及原始時期的崇拜自然與鬼神的[[陰陽家]]、[[神仙家]]與此同時興起,各種尋找神仙及“長生不老藥”的活動,屢見於史書。這一時期,逐漸產生了[[方仙道]]、[[黃老道]]等初期道教思想。 至[[東漢]]末年,[[張道陵]]在西南蜀地[[益州]](在今成都)稱得太上老君(老子)「授以三天正法,命為天師」,從而創立了[[正一道]](又稱[[天師道]]、[[五斗米道]])。在[[中原]],也有[[張角]]創立了[[太平道]],宣稱「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組織民眾起事反抗東漢王朝(史稱[[黃巾之亂]]或[[黃巾起義]])。正一道和太平道的出現,標誌著道教開始成為有嚴密思想體系和組織制度的教團。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訂定道教經書的主要创始人物张道陵綜合傳統的鬼神崇拜、神仙思想、陰陽術數、卜筮巫术,并與漢代所崇尚[[黃老道]]思潮逐漸融合。道教教派也於此時形成,道教的宗教形態初具。<ref name="道教天地">{{cite web |language = zh-hk | title = 道教簡介|url = http://www.daoist.org/culture/culture.htm }}</ref>。 道教教義主要融合自道家學說。道教与[[道家]]是不同的,因为道家是學說,无宗教形態;道教是宗教,虽奉[[老子]]为[[教主]],[[莊子]]為[[祖师]],但其主张与[[老莊]]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而更多得益於汉初盛行的以[[黃帝]]、老子之名言修道养寿的[[黄老道]]。道教的另一渊源是始於[[战国]]、盛於秦汉的[[方仙道]]。[[方仙道]]分行气(含[[导引]])、[[服饵]]、[[房中术|房中]]三派。行气派尊[[彭祖]]、[[王乔]]、[[赤松子]]为始祖;服饵派以[[羡门]]、[[安期生]]为代表;房中派以[[容成]]、[[务成子]]为代表。此外,亦可遥追[[殷商]]的鬼神崇拜。 也有學者指出,早在[[東漢]]之前道教已有許多宗派,以史籍所載所曰,有關[[張陵]]、[[張魯]]的事蹪,來論述道教不創自三張父子,而《[[後漢書]]》有文於下:「[[張魯]]字公旗。初祖父陵,順帝時客於[[蜀]],學道鶴鳴山中,造作符書以惑百姓。受其道者輒出米五斗,故謂之米賊。陵傳子衡,衡傳於魯,魯遂自號師君。其來學者,被名為[[鬼卒]],後號[[祭酒]]。祭酒各領部眾,眾多者名曰理頭。皆校以誠信,不聽欺妄。有病,但令首過而已。諸祭酒各起義舍於路,同之亭傳,縣置米肉以給行旅。食者量腹取足,過多則鬼能病之。犯法者先加三原,然後行刑,不置長吏,以祭酒為理,民夷信向。朝廷不能討,遂就拜魯鎮夷中郎將,領漢寧太守,通其貢獻。」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7 宗教建築;陵墓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頭城協天宮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