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韦执谊 的原始碼
←
韦执谊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韦执谊11.jpg|250px|缩略图|右| 韦执谊 [http://images.china.cn/news/attachement/jpg/site3/20120320/769466789585240718.jpg 原图链接] [http://pic.sogou.com/d?query=%CE%A4%D6%B4%D2%EA&mode.html 图片来自]]] ='''<big>韦执谊</big>'''= '''韋執誼''',字'''宗仁''',[[唐代]][[京兆府|京兆]][[杜陵县|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政治人物,曾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參與[[永貞改革]],失敗後,成為被[[流放]]的[[二王八司馬|八司马]]之一。 ==<small>簡介</small>== 韋執誼出自[[京兆韦氏]]龙门公房,少有才名,及[[进士]]第,先後任[[右拾遺]]、[[翰林學士]]。娶[[杜黄裳]]次女為妻<ref>《旧唐书·杜黄裳传》云:“女嫁韦执谊,……及执谊谴逐,黄裳终保全之,洎死岭表,请归其丧,以办葬事。”</ref>。 [[貞元 (唐朝)|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唐順宗]]即位。[[永貞 (唐朝)|永贞]]元年(805年)二月辛亥<ref>《旧唐书·顺宗纪》作“辛卯”,误。</ref>,下诏任命[[吏部郎中]]韦执谊守[[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任命[[王叔文]]為翰林學士,開始進行[[永貞改革]]。王叔文主張廢除宦官軍權,受到宦官[[俱文珍]]等人的抵制。韋執誼企圖施恩于岳父杜黃裳,封杜黃裳為[[太常卿]],但杜黃裳並不領情。 同年八月,唐順宗被俱文珍發動的[[政變]]逼退,號稱[[太上皇]];[[唐宪宗|唐宪宗李純]]即位,史稱“[[永貞內禪]]”。十一月,宪宗下詔貶韋執誼為[[崖州]](今[[海南省]][[瓊山]])[[司馬]]<ref>《新唐书·宪宗纪》作永贞元年十一月壬申“贬韦执谊为崖州司马”。</ref>,再贬[[司户]]<ref>陈景云《韩集点勘》卷四:“当是自司马再贬司户。”</ref>。[[元和]]三年(808年)以前病死于崖州,杜夫人歸其喪。 ==<small>子嗣</small>== 有四子。<ref>《新唐书·卷五十九·志第四十九·艺文三》:韦绚《刘公嘉话录》一卷,绚,字文明,执谊子也,咸通义武军节度使。</ref><ref>《[[新唐書宰相世系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四上·韦氏龙门公房》:执谊四子:“曙。曈字宾之,郑州刺史。昶字文明。旭字就之。”</ref> #[[韦曙]]。 #[[韦曈]],字賓之,[[郑州 (古代)|鄭州]]刺史。 #[[韦绚|韦昶]],又名'''绚''',有文采。子[[韦布震]],字熙化。 #[[韦旭]],字就之。 ==<small>轶事典故</small>== 惭对族兄 : <br>韦执谊担任翰林学士时,族兄韦夏卿担任吏部侍郎。韦执谊接受贿赂,替人向韦夏卿谋求官职,但韦夏卿却不肯答应,他便向韦夏卿的袖中塞金子。韦夏卿正色道:“你我二人有赖先人德惠,方在朝廷为官,怎可如此自坏名节。”说罢拂袖而去。韦执谊羞惭不已。 气走郑珣瑜 : <br>唐朝时期,宰相在中书省会餐,按照惯例百官是不能谒见打扰的。但王叔文却不顾这一惯例,径自到中书省寻找宰相韦执谊商议事情,还将拦阻的小吏怒斥一通。而韦执谊竟然亲自迎出,还将一同会餐的宰相杜佑、高郢、郑珣瑜丢在一边,与王叔文到别处另外进餐。郑珣瑜生气的道:“作为宰相被人羞辱到这个份上,我还有什么脸面再呆在这相位上呢!”他径自返回家中,而且一病不起。 翁婿失和 : <br>韦执谊担任宰相时,因岳父杜黄裳仅任太常卿(正三品,但却为闲职),对他很不尊重。杜黄裳曾劝说韦执谊,让他率百官敦请太子监国。韦执谊不肯,还道:“您刚刚升官不久,怎么就开始谈论禁中之事。”杜黄裳怒道:“我杜黄裳受三朝厚恩,怎能因一个官职便出卖自己。”说罢拂袖而去。 难逃厄命 : <br>韦执谊素来不喜岭南,担任郎官时曾与同僚到兵部职方司观看地图。他每当看到岭南地图,便会闭眼不看,命人将地图拿走。升任宰相后,韦执谊在官衙墙壁上看到一幅地图,马上回头不敢直视。几天之后,他才发现那是一幅崖州地图,心中十分反感,认为不祥。后来,韦执谊果然被贬到崖州,最终死在那里。 二王八司马 : <br>永贞革新失败后,改革派的主要人物全部遭到贬斥。王叔文贬渝州司户、王伾贬开州司马、韦执谊贬崖州司马、韩泰贬虔州司马、陈谏贬台州司马、柳宗元贬永州司马、刘禹锡贬朗州司马、韩晔贬饶州司马、凌准贬连州司马、程异贬郴州司马。 后世遂称王叔文、王伾为二王,韦执谊等八人则合称八司马,即二王八司马。永贞革新也被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 <small>注釋</small> == {{reflist|2}}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olumn-width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韦执谊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