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面向难分离体系的新型多孔材料的设计方法与制备 的原始碼
←
面向难分离体系的新型多孔材料的设计方法与制备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public-oss.qizhidao.com/APP/202207/ff64b8ce73a84b1c93c1cccd60e7d2d8.png width="350"></center> <small>[https://www.qizhidao.com/article-qycg/1668866258282582017.html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面向难分离体系的新型多孔材料的设计方法与制备'''本[[项目]]属化工热力学学科。化工过程涉及诸多难分离体系,要求在纳米尺度上精确控制材料的结构和微环境,对化工热力学<ref>[https://www.sohu.com/a/679342160_121124362 热力学发展简史!] ,搜狐,2023-05-27</ref>和材料设计方法提出了挑战。 ==技术原理、技术要点== 本项目针对难分离体系的特点,以[[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和共价有机骨架材料(COFs)两类新型纳米多孔材料为对象,通过系统的概念创新和构效关系研究,及材料基因组学方法建立,形成了面向难分离化工体系的新型多孔材料的设计方法,拓展了[[化工热力学]]的应用范围,促进了由“经验指导实验”的化工材料研发模式,向“理论预测,实验验证”的新研发模式的转变。 ===主要研究内容与科学发现如下=== (1)通过概念[[创新]],更好地揭示了MOF/COF材料分离性能的构效关系。本项目提出并建立了“吸附度”新概念,在此基础上实现了MOF/COF材料的结构与分离性能的定量关联,并提出了“吸附度差越大,分离性能越好的”的[[纳米]]多孔材料设计策略,在此指导下成功地设计并合成了多种新MOFs。目前该新概念已被广泛用于建立构效关系,对面向难分离体系的新MOF/COF材料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建立了MOF/COF的材料[[基因组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难分离体系的新材料设计效率,促进了化工新材料研发模式的转变。本项目提出了仿生划分材料基因组的学术思想,建立了原子尺度的“基于键连接性”的材料原子电荷基因组方法(CBAC),分子尺度的“仿化学反应”的材料结构基因组方法和材料性能高通量计算方法。所开发的CBAC方法发表后,已被11国的40余研究组使用与扩展,成为目前使用最广的方法之一,及后续新方法的比较对象。建立了包含136种原子片段的材料骨架电荷基因库、包含319种材料结构基因片段的材料基因库和包含80余万材料的[[新材料]]<ref>[http://news.sohu.com/a/542435289_121338790 什么是“新材料”?],搜狐,2022-04-29</ref>数据库。相关研究形成了从材料基因划分方法建立、基因库构建,到材料组装与筛选算法建立的完整材料基因组学方法,促进了基于材料基因组学的“理论预测,实验验证”的材料研发新模式的发展。 (3)发挥化工学科优势,开展了面向实际应用的新材料定向[[设计]]与制备研究。 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二所合作,针对氢同位素分离,进行了MOF材料基因组学筛选与制备研究,获得了20 K下目前选择性最好的MOF材料;与中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合作,针对套管气回收、油田伴生气回收等工业过程,进行了MOF材料的基因组学筛选与规模化制备研究,促进了MOF材料的实际应用;提出了提高传质性能的 “[[动力学]]模板剂”多级孔MOF 制备方法和用于变温分离的温敏MOF制备方法等。 本项目通过[[概念]]创新、方法创新与模式创新的集成创新研究,扩展了热力学学科的研究内涵,促进了我国化工新材料研发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Category:500 社會科學類]]
返回「
面向难分离体系的新型多孔材料的设计方法与制备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