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青铜戈 的原始碼
←
青铜戈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青铜戈</big> ''' |- | [[File:青铜戈.jpg|缩略图|居中|[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0823dd54564e9258cebcc8439682d158cdbf4e96?x-bce-process=image/watermark,image_d2F0ZXIvYmFpa2UyNzI=,g_7,xp_5,yp_5/format,f_auto 原图链接][https://baike.baidu.com/pic/%E9%9D%92%E9%93%9C%E6%88%88/6889836/1/0823dd54564e9258cebcc8439682d158cdbf4e96?fr=lemma&ct=single#aid=1&pic=0823dd54564e9258cebcc8439682d158cdbf4e96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青铜兵器是古代青铜器收藏中的一大门类。“国之大事,在戎与祀”,在青铜时代,战争频仍,为了获胜,当时的贵族毫不吝惜珍贵的青铜,铸造了大量的兵器。虽然经历了战争的消耗,但仍然遗存数量很多。青铜戈即是其中的一种。 '''中文名''':青铜戈 '''所属年代''':周 '''外文名''':Bronze dagger-axe '''所属博物馆''':绍兴博物馆 '''所属地区''':浙江绍兴 =='''青铜戈'''== 来 源:1984年双堆陈桥马圩出土 备 注:援呈三角形,有中脊。胡有三个长方形穿。平内,中部有一长方形穿。有长阑。 =='''青铜兵器介绍'''== “青铜戈”是中国青铜时代最主要的常用格斗兵器,横刃,青铜制成,装有长柄,是我国古代特有的一种长柄冷兵器,是车兵作战用的一种最常用的、最重要的格斗兵器,在古代战争中能够大范围内挥击,能勾能啄、可推可掠,具有极强的杀伤性,尤为适宜于在战车上进攻时使用。 中国迄今为止出土最早的青铜戈是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直内戈,据考古学家测定,截至2007年,距今约3500年。 =='''青铜戈的三种杀法'''== 青铜戈,是先秦时代中国特有的一种句(勾)兵,有勾、啄、揕三种杀法。勾杀即用戈的下援钩击;啄则是用戈的前锋刺杀;揕是用戈的上援击杀。关于戈的起源,一般认为是由镰刀类工具演化而来。新石器时代的石戈头,只有援和内,至今仅在福建、广东的一些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过。到了青铜时代,戈成为军中必备的主要兵器。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青铜铸的戈头,出土于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遗址,至少是距今3500年以前的制品。在商朝,青铜戈的使用已极普遍。战国晚期,铁兵器的使用渐多,逐渐淘汰了青铜戈,因此戈这种盛行于青铜时代的兵器,到西汉以后已绝迹。 =='''戈的组成'''== 戈由戈头、戈柲(即手持的长柄,多为竹、木质,柲顶端捆扎戈头)和戈柲下端的鐏组成。戈头一般由援、内(na)、胡、阑组成。“援”是戈的长条形锋刃部分;“内”有纳入之意,是戈尾部横向伸出的部分,呈榫状;“胡”是指由援向下转折延长的弧形部分。内和援之间的凸起部分称阑。内与胡上有穿(即孔眼),可以穿系皮条将戈头捆扎在柲上,保证戈头不至于在实战中脱落。并不是所有的戈都有胡,商代的戈就多为无胡戈。另外,商代晚期还流行一种銎内戈,内部呈銎孔状。东周时期,柲的下端常装有套筒状的鐏。 戈头的形制很多,大致可分为直内戈、曲内戈、銎内戈等。戈头的形制是在实战中不断发展的,商周时期的銎内、曲内戈由于在相互钩挂中容易脱落,因此逐渐淘汰。直内的戈头,援和内之间有阑,并增加了胡,与柲结合得最牢固,因此得到发展。 戈柲的长度根据实际需要而不同,有短戈长戈之分,一般说来,车战用的戈柲长,步战用的戈柲短。如长沙浏城桥一号楚墓出土的戈柲长者为3.03-3.14米(约为身高的两倍),短者为0.9l-1.40米。但最多不超过战士身高的三倍。柲的材料除了木质之外,此时还采用了 “积竹”的作法,即中间用木质作芯,外面围裹竹蔑,并用丝布或丝线紧缠,然后在表面髹漆,使得戈柲不但牢固而且富有弹性。 =='''相关古文献记载'''== 《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 《荀子·议兵》中记载,魏国步兵的标准装备就是戈和弩、剑、盾。 《书·牧誓》“称尔戈。” 《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礼·檀弓下》“能执干戈,以卫社稷。” 《诗经·周颂》“载哉干戈,载桑弓矢。” =='''“青铜戈”的价值'''== 在中国古代,戈是车兵作战用的一种最常用的、最重要的格斗兵器,“青铜戈”是古代格斗兵器中最典型的代表,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很先进的青铜铸造工艺。它在中国古代的军事技术史上,在我们现代军事思想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譬如成语——“金戈铁马”,“同室操戈”,“[[化干戈为玉帛]]”等,戈的使用频率较高。 “青铜戈”是古代格斗兵器中最典型的代表。有了青铜冶炼技术,中国古代兵器从此由石器时代的兵器进入了青铜时代的兵器,这种青铜制作的兵器主要用于钩杀和啄击,它的形状类似现在的镰刀,由戈头和柄组成。戈头由青铜铸造,柄多为竹、木制作。 在古代军队中,戈是装备到每一个士兵的必备兵器,从夏朝开始,一直到周朝,贯穿了整个青铜时代。直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青铜戈最终被由戈演化而来的铁“戟”所取代。 =='''总结'''== “螭虎”的来历,有说是“龙属”或“龙子”,或“雌龙”,即母龙。其先为“山林异气所生”。其名称有叫蟠螭、螭虎、螭龙者。史书记载:初,汉高祖入关,得秦始皇蓝田玉玺,螭虎纽。文曰“受天之命,皇帝寿昌”高祖佩之,后代名曰传国玺。班固《封燕然山铭》有“鹰扬之校,螭虎之士”的句子。由此可知,螭虎在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中代表神武、力量、权势、王者风范。螭虎是螭与虎的复合体,有龙虎之意,可用来比喻勇猛的将士。在戈鐏上用这个纹饰,应是寄希望于持戈将士勇猛杀敌。 在今天,很多与戈有关的成语仍在沿用,“大动干戈”、“同室操戈”、“枕戈待旦”、“反戈一击”等,有着悠久历史的青铜戈在先秦冷兵器时代作为主要作战兵器逞威疆场,时至今日,仍然是战争的代名词。收藏青铜戈,既是了解古代战争史的一个途径,也是希望今人以史为鉴,避免战争。<ref>[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fd8182b85ae8813e9ac62fbae4875947&tn=SE_baiduxueshu_c1gjeupa&ie=utf-8&site=baike 沈融.论早期青铜戈的使用法],《CNKI》,1992</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793 金屬器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青铜戈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