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雙冠龍屬 的原始碼
←
雙冠龍屬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雙冠龍屬'''<br><img src="http://aztecpressonline.com/wp-content/uploads/2018/10/Dilophosaurus_wetherilli_1.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aztecpressonline.com/jurassic-fight-club-in-arizona/ 圖片來自aztecpressonline]</small> |} '''雙冠龍屬'''([[屬]]名:''Dilophosaurus''),簡稱“'''雙冠龍'''”,旧译'''雙脊龍'''、'''雙棘龍''',是[[獸腳亞目]][[恐龍]]的一[[屬]],是生活於[[侏羅紀|早侏羅紀]]的錫內穆階中型肉食恐龍,約1億9300萬年前。牠的學名是來自[[古希臘文]]的「雙冠蜥蜴」,因牠的頭頂有兩個冠狀物。 第一個標本是在1954年所敘述,但直到十幾年後才被命名為雙冠龍。雙冠龍是已知年代最早的侏羅紀恐龍之一,但是目前牠的化石在[[中国]]的[[云南省]]、[[重庆省]]、[[西藏自治区]]发现的比较多,而[[美国]]以及其余地区发现的化石则相对较少。 雙冠龍曾多次出現在大眾文化之中,但這些作品中的雙冠龍形象纯属虚构,跟古生物學的觀點有很大的出入。最著名的是在[[電影]]《[[侏儸紀公園]]》(''Jurassic Park'')中被描述為像[[褶伞蜥]]一样拥有夸张颈部、會噴毒液、像小狗一样大小的恐龍,此外還在眾多的電玩遊戲中登場;但實際上雙冠龍非但沒有頸傘,而且還是遠遠超過一隻狗的大小的中型肉食恐龍。 ==描述== 雙冠龍身長約6米,體重達半噸。雙冠龍的最明顯特徵是[[頭顱骨]]頂端有一對圓形頭冠,這些圓冠相當脆弱,不可能作為武器,可能是種視覺辨識物。一份2001年的研究,指出圓冠的大小與[[兩性異形]]有關。 頭顱骨的另一個特徵是[[前上頜骨]]與[[上頜骨]]之間有個凹陷區段,形成前上頜骨牙齒與上頜骨牙齒之間的缺口,類似[[棘龍科]]、[[鱷魚]]。牠們的牙齒長,但齒根短。早期的假說根據這些牙齒特徵,而推測雙脊龍是[[食腐動物]],因為前段牙齒不足以殺死獵物、咬起肉塊。其他[[腔骨龍超科]]的上頜也有相似的凹處<ref name="illustrated encyclopedia">{{cite book|author=Norman, David|title=The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publisher=Crescent Books|location=New York|year=1985|isbn=0-517-468905|pages=62–67}}</ref>。 雙冠龍可能是包含[[角鼻龍下目]]及[[堅尾龍類]]的演化支的原始物種。一些古生物學家則將牠分類在[[腔骨龍超科]]中。 ==發現歷史與物種== 雙冠龍的第一個標本是由[[古生物學家]]Samuel Paul Welles在1943年夏天發現的。這個標本被送到[[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清理並架設,當時被認為是[[斑龍]]的一個種,魏氏斑龍(''Megalosaurus wetherilli'')<ref name="welles1954">{{cite journal|author=Welles, S. P.|year=1954|title=New Jurassic dinosaur from the Kayenta formation of Arizona|journal=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volume=65|pages=591-598}}</ref>。 在1970年,Samuel Paul Welles重回化石發現處並測定該地的年代,並發現了一個新的標本。這個新標本具有明顯的兩個冠飾,牠才被確認是獨立的一個屬,被命名為「''Dilophosaurus wetherelli''」,中文譯為[[月面谷雙冠龍]]。之後在1984年,他再次完整地重新描述雙脊龍。 第二個命名種是[[中國雙冠龍]](''D. sinensis''),目前尚不確定是否屬於雙冠龍。由於牠的[[顴骨]]前端並未接觸[[眶前孔]]邊緣,而且牠的[[上頜骨]][[牙齒]]是完全在眼眶前面,並在[[淚骨]]垂直線前結尾,所以比較類似[[南極洲]]的[[冰脊龍]]。這個物種是在1987年發現於[[中國]]的[[雲南省]],與[[原蜥腳下目]]的[[雲南龍]]一同被發現,並於1993年由[[胡紹錦]]描述及命名<ref name="hu1993">{{Cite journal|author=Hu, Shaojin|year=1993|title=A note on a double-crested dragon (''Dilophosaurus'') fossil discovered in Jinning County, Yunnan Province|journal=Vertebr. PalAsiatica|volume=31|pages=i}}</ref>。在2013年,中國雙冠龍被證實是[[中國龍屬|中國龍]]的異名。 第三個種是[[奇特雙冠龍]](''D. breedorum''),是由Samuel Paul Welles等人在1999年敘述、命名。由於雙冠龍的第一個標本沒有頭冠,因此Welles等人認為這個有頭冠的新標本(編號UCMP 77270)是不同的新種。Welles在發表研究前逝世,由其他人完成研究與命名。其他古生物學家多不認為這是個有效種。 [[瑞典]]南部曾發現疑似雙冠龍的[[足跡化石]]<ref>{{Cite web |url=http://www.exempelbanken.se/system/documents/980191441/original/3228_vallakra.pdf# |title=存档副本 |access-date=2012-11-28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020072258/http://www.exempelbanken.se/system/documents/980191441/original/3228_vallakra.pdf# |archive-date=2013-10-20 |dead-url=yes }}</ref>,部分足跡化石被帶到博物館保存,但大部分足跡化石被洪水沖刷消失<ref>http://kentlundgren.blogspot.se/2012/03/kontakt-med-trias-och-jura.html</ref>。 ==病理學== [[月面谷雙冠龍]]的一個標本,被發現脊椎有病理跡象,可能是因為受傷或被擠壓,而[[肱骨]]則可能有膿腫的跡象。另一個月面谷雙冠龍的標本,右前肢非常粗壯,但左肱骨異常小,這可能導因於[[生物不對稱性變異]]。生物不對稱性變異的原因通常是[[發展性協調障礙]]與人口高度壓力,因此可知雙脊龍生前的生活習性。 在2001年,[[布魯斯·羅斯柴爾德]](Bruce Rothschild)等人發表一份獸腳類恐龍的[[壓力性骨折]]研究。他們研究60個[[雙冠龍]]的腳掌骨骼,沒有發現壓力性骨折的跡象。 ==大眾文化== 雙冠龍最早出現在1984年的科幻小說《''Carnosaur''》,一隻雙冠龍咬死一位[[英國]][[議員]]。 雙冠龍出現在1993年的[[電影]]《[[侏儸紀公園]]》(''Jurassic Park'')與同名原著小說《侏儸紀公園》之中。在電影版本中,雙冠龍的頸部擁有可收縮的皺摺,類似[[褶傘蜥]],而且能射出致盲毒液,使獵物失明且癱瘓,類似[[噴毒眼鏡蛇]]。但沒有證據可以顯示雙冠龍有這種行為<ref name="errors">{{cite journal|author=Bennington, J Bret|year=1996|title=Errors in the Movie "Jurassic Park"|journal =American Paleontologist|volume=4(2)|pages=4–7}}</ref>。電影版的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將雙脊龍的體型縮減,成為身長1.5公尺,高度0.9公尺的小型恐龍。在電影的引述中則將這小型的雙冠龍解釋為幼年個體。在《侏儸紀公園》的小說版本中,雙脊龍的高度為3公尺,沒有皺摺,但擁有毒性唾液,在咬傷獵物時派上用場。而公園的研究人員發現後,打算將牠們的毒腺移除,但因为移除毒腺就必然会弄死這隻雙冠龍,而遭到公園的擁有者約翰·哈蒙德(John Hammond)所反對<ref name="Dilophobook">{{cite book|last=Crichton|first=Michael|title=Jurassic Park|year=1990|publisher=Alfred A. Knopf|isbn=0-394-58816-9 }}</ref>。 電影《侏儸紀公園》的周邊商品,包含了玩具與電視遊戲,例如《侏儸紀公園:基因計劃》(''Jurassic Park: Operation Genesis''),甚至有街機遊戲《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通常包含了雙冠龍。另一種電子遊戲《[[帕拉世界]]》(''ParaWorld''),則參考雙冠龍在《侏儸紀公園》中的形象。另一個以恐龍為主題的遊戲《侏儸紀聖戰》(''Jurassic Wars''),則將雙冠龍描述成噴出有毒唾液,如同電影的敘述。2009年的[[動畫電影]]《[[冰原歷險記3:恐龍現身]]》(''Ice Age: Dawn of the Dinosaurs''),也參考《侏儸紀公園》的有毒動物設定。而2008年發行的電視遊戲《[[恐龍獵人]]》(''Turok''),則在大众游戏中首次將雙冠龍描述成中型的無毒恐龍。 電視節目《[[恐龍紀元]]》(''When Dinosaurs Roamed America'')中也出現了一隻雙冠龍,該雙冠龍將一隻[[近蜥龍]]殺死,並嚇走一群[[合踝龍]]。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book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journal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雙冠龍屬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