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雍和宫 的原始碼
←
雍和宫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B5B5;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雍和宮''' </p> |- |<center><img src="https://image.cdn-eztravel.com.tw/KcURlk2KbKgsvJtkd_RE6nmGZxF46taG5Qs6s8VvH0c/g:ce/aHR0cHM6Ly92YWNhdGlvbi5jZG4tZXp0cmF2ZWwuY29tLnR3L3BvaS9DTi9QRUsvTGFtYVRlbXBsZS9zaHV0dGVyc3RvY2tfMjkzMTg0MDUwY29tcHJlc3MuanBn.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vacation.eztravel.com.tw/sight/plc0000074659/lama-temple-%E9%9B%8D%E5%92%8C%E5%AE%AE 圖片來自eztravel] </small> |} '''雍和宮'''位於[[北京市]][[东城区 (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大街]],是[[中国]][[汉族]][[汉地|地区]]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之一。 ==历史==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清[[康熙帝]]在[[北京城池|内城]]东北原明代內官監官房舊址为皇四子[[胤禛]]修建了府邸。该府最初称“四爷府”或“禛贝勒府”,胤禛被封为和碩雍親王后改称雍王府。1711年,胤禛之子[[乾隆帝|弘历]]出生于王府东书院“如意室”。1723年胤禛继位,为[[雍正帝]](1723年-1735年在位)。雍正帝迁入[[紫禁城]]后,于雍正三年(1725年)将原雍王府潛邸升格为宫殿,并改名为雍和宫。雍正十三年(1735年),曾在宫内停放雍正帝[[灵柩]],为此将主要殿宇覆瓦升格为黄[[琉璃瓦]]。 在雍正帝在位时期,雍和宫的中路和西路即已作为藏传佛教上院使用,[[章嘉呼图克图]][[活佛]]居住于此。[[乾隆帝]]即位后,于乾隆九年(1744年)将雍和宫中路和东路正式改为藏传佛教寺庙,将主要殿宇改为佛殿,并为寺庙赐名“噶丹敬恰林”。东路行宫继续由皇室使用,后因失火而焚毁。根據《清代雍和宫档案史料》的記載,乾隆十三年三月二十日,内务府衙门交付该处大臣三和要拆毀景山内万福阁,拆后将木砖瓦石等物件运至雍和宫。景山北墙开一大门,运出诸物件。 1961年雍和宫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雍和宫被定为其中一個[[1983年汉族地区中国重点寺院|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主要建筑== *[[牌楼]]:位于雍和宫中路南端入口处,有牌楼三座,中央的牌楼为三间四柱九楼,题额为“寰海尊亲”和“群生仁寿”,牌楼南为[[影壁]]。两侧牌楼为三间四柱七楼。楼柱原为[[金丝楠木]]修建,[[抗戰]]中[[日軍]]占领时期改为[[水泥]]柱。牌楼北为[[辇道]],直通雍和宫正门昭泰门 *昭泰门:为琉璃随墙门,面阔三间。门内有碑亭两座,以及[[钟鼓楼]]。东西为[[阿斯门]],是清朝王府遗留的规制。鼓楼旁有熬制[[腊八粥]]的大铜锅,每年农历[[腊月]]均在此举行施粥仪式。 *[[天王殿]]:在昭泰门内,单檐[[歇山顶]]建筑。原为雍王府正门,后改为佛殿,内供[[弥勒佛]]、[[四大天王]]和[[韦陀]]。殿后院中有铜鼎、御碑亭、[[铜须弥山]]、嘛呢杆。 *正殿:又称雍和宫,原为雍王府银安殿。为七间五进重檐歇山顶建筑,殿前有[[月台]],殿内供奉縱[[三世佛]]:[[燃灯佛|燃燈佛]](左側)、[[釋迦佛]](中央)和[[彌勒菩薩|彌勒佛]](右側)。<ref>{{Cite web|url=http://www.yonghegong.cn/node_7249369.htm|title=雍和宫殿_中国网|accessdate=2017-11-06|work=www.yonghegong.cn}}</ref>东北角为[[观世音]]立像,西北角为[[弥勒佛]]立像,两侧为[[十八罗汉]]。殿外院落有东西配殿四座,又称“四学殿”,即讲经殿、密宗殿、数学殿、药师殿。 *永佑殿:原为雍王府内门,规制同天王殿。殿内供奉[[无量寿佛]](即阿弥陀佛)、药师佛和[[狮吼佛]]。<ref>{{Cite web|url=http://www.yonghegong.cn/node_7249370.htm|title=永佑殿_中国网|accessdate=2017-11-06|work=www.yonghegong.cn}}</ref> *法轮殿:原为雍王府寝殿,殿内布局同[[紫禁城]][[坤宁宫]]和[[沈阳故宫]][[清宁宫]]类似,即东半部为居住空间,西半部为[[萨满教]]佛堂。乾隆时期加以大幅改动,平面布局改为十字形,面阔七间,前后各出五间[[抱厦]]。殿顶按照藏传佛教传统设有五座小阁,象征[[须弥山]]的五峰。殿内正中莲花台上为藏传佛教格魯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铜像。宗喀巴大师铜像的两侧有两座木质讲经台。1954年,[[十世班禅|班禅]]和[[十四世达赖|达赖]]到北京时在此讲经布道。宗喀巴像背后为木雕[[五百罗汉山]],高近5米,长3.5米,厚30厘米,由[[紫檀木]]雕镂而成,上放置有五百尊由金、银、铜、铁、锡铸造而成的罗汉像。五百罗汉山前有一金丝楠木雕成的木盆,传为乾隆帝的“[[洗三盆]]”。<ref>{{Cite web|url=http://www.yonghegong.cn/node_7249373.htm|title=法轮殿_中国网|accessdate=2017-11-06|work=www.yonghegong.cn}}</ref> *万福阁:位于法轮殿之后,原为雍王府[[后罩楼]]。楼高三层,七间五进,重檐歇山顶,两旁是永康阁和延绥阁。三座楼阁之间有飞阁复道凌空连接,宛如仙宫楼阙,是[[唐朝]]至[[辽国|辽]][[金国|金]]时代佛教建筑的典型风格,也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飞阁复道的仅存实例。万福阁内有一尊高18米、宽8米的[[弥勒佛]]站像,身体主体部分用整根[[白檀|白檀木]]雕成(整木高26米,地下埋入8米,地面上高18米),为[[七世达赖]]进贡(康熙年间,清政府帮助[[达赖]]镇压西藏暴乱,实现政教一统)。<ref>{{Cite web|url=http://www.yonghegong.cn/node_7249378.htm|title=万福阁_中国网|accessdate=2017-11-06|work=www.yonghegong.cn}}</ref> *阿嘉仓:位于昭泰门外,辇道两侧,是历代[[活佛]]的佛仓(即住所)。西侧有佛仓三座,自南向北为洞阔尔呼图克图佛仓、萨木萨呼图克图佛仓和诺门罕呼图克图佛仓。东侧有佛仓一座,即阿嘉呼图克图佛仓。此外,在中路东侧还有佛仓三座,即土观呼图克图佛仓、济隆呼图克图佛和果蟒呼图克图佛仓。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宗教]]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雍和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