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陳登昌 的原始碼
←
陳登昌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陳登昌墓道碑.jpg|缩略图|右|陳登昌墓道碑,出處:[https://tm.ncl.edu.tw/article?u=014_001_0000006794 台灣記憶]]] '''陳登昌'''({{bd|1639年|8月10日||1698年|7月9日}}),乳名老,號貞簡,[[福建]][[泉州]]同安縣登瀛人。於西元1665年、約明鄭時期來台,定居[[台南]],是目前墾號'''[[陳世興宅|陳世興]]'''陳氏家族的開台祖。 妻子柯氏,育有四子,其孫子[[陳奇典]]後來擔任山西汾州府同知,於1745年封贈予已故的祖父陳登昌,為正五品的奉政大夫文官官階。 ==經歷== [[明朝]]崇禎12年(1639年)誕生於福建泉州同安縣登瀛社,是陳姓登瀛派第十世,父親為[[陳臺彥]];17歲時娶馬鑾柯氏為妻,兩人育有四子,分別為陳定國、安國、柱國、鵬南<ref>盧嘉興,〈明鄭時來台開拓的陳登昌與其後裔〉,《台南文化》,第10期,1980 年,頁53。</ref>。 因政局混亂,不願接受清朝統治,在27、28歲時,攜家前往台灣,定居於東寧天興縣寧南坊,憑招佃墾拓,成為大戶,以「'''陳世興'''」為墾號;除開發土地從事養殖以外,其四子陳鵬南於1719年為縣學貢生,台廈道[[梁文煊]]曾贈匾「貢元」,後來擔任福州府連江縣學訓導,孫子陳奇典捐任山西汾州府同知,於仕途上亦十分順遂,顯示陳家之家大業大<ref>[http://cdns.com.tw/news.php?n_id=16&nc_id=166107 為台南赤嵌文化園區植入民居元素],中華日報,2017-06-04。</ref>。 [[康熙]]37年,陳登昌逝世,享壽60歲,於隔年葬於臺灣縣大目降大山嶺內牛稠埔(今台南新化區羊林里羊仔寮),根據總督府公文類纂中,陳登昌後人土地糾紛之理由書,可知自[[康熙]]38年(1699年),長子陳定國出面向大穆降庄人陳光順以200兩馬劍銀所購買的山埔地,當時七品知縣一年的基本俸祿只是45兩白銀,陳登昌過世時,僅墓地即花費200兩,是一筆龐大的費用,由此觀察,當時的陳姓家族已是府城富豪大戶<ref name="古都">《直轄市定古蹟陳世興宅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古都文教基金會,頁2-34。</ref>。 該穴地為真武踏龜之風水寶地,後來世人以穴為山名之,前經清政府奏准欽賜墓道一支,又於墓前開築池一口, 以養山龍之脈<ref>[https://udn.com/news/story/7326/4411550 百年陳情書 曝清富商墓園是真武踏龜穴],聯合晚報,2020-03-13。</ref>。而陳登昌死後近半年才真正下葬,即是因為其子嗣聘請堪輿師尋覓營葬吉地,停棺在堂,經踏勘各山嶺後,才在真武踏歸吉穴安葬<ref>《直轄市定古蹟陳世興宅調查研究與修復再利用計畫》,古都文教基金會,頁2-32。</ref>。 陳登昌之孫陳奇典於清乾隆初年(1735-)捐任山西汾州分府,誥授奉政大夫,追封祖父陳登昌誥贈奉政大夫,祖母柯氏誥贈宜人,並於清乾隆10年(1745)舉行豎旗祭祖,修築祖墳,並在郡城大北門外為其祖父陳登昌立墓道碑,該墓道碑原本豎立於[[開元寺]]南邊,往永康、新化方向的道路旁,戰後移立[[赤嵌樓]]碑林<ref name="古都"/>。 ==參考文獻== {{reflist}} *謝金鑾,《續修台灣縣志》 卷三,嘉慶十二年(1807)。 [[Category:清朝人物]] [[Category:福建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陳登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