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陳炘 的原始碼
←
陳炘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max-width:320px"> {| class="wikitable"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陳炘 Tân Him</p> |- |<center><img src="https://www.taiwantt.org.tw/taiwanspirit/s2photo/23s.jpg" width="280"> </center> <small>[https://www.taiwantt.org.tw/taiwanspirit/html/23.htm 圖片來自台灣神]</small> |- !<p style="background: #2b2b7a; color: #FFFFFF; margin:5px auto; padding:10px 0;”>個人資料</p> |- |<small> <br> '''出生''' 1893年12月7日 [[大清]][[臺灣省]][[臺灣府]][[苗栗縣]][[苗栗三堡]]社尾庄(今[[台中市]][[大甲區]])<br> '''逝世''' 1947年3月11日(1947歲-03歲-11)(53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臺北市]]<br> '''職業''' [[經濟學]]家、[[銀行家]]<br> '''配偶''' [[謝綺蘭]]<br> </small> |} </div> <div style="margin-bottom:1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陳炘]]生於(1893年12月7日-1947年3月11日),號若泉,[[臺灣]][[苗栗]]人,[[臺灣]]金融界先驅、[[二二八事件]]受難者,生於[[大清帝國]][[臺灣府]][[苗栗縣]][[ 苗栗三堡]]社尾庄(今[[台中市]][[大甲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臺灣日治時期]]第一家路[[臺灣]]人經營的金融機構「[[大東信託]]」與[[臺灣戰後時期]]「[[大公企業公司]]」創辦人,致力於本土金融事業的拓展,對[[臺灣]]金融體系奠基貢獻良多。[[二二八事件]]時遭以「陰謀叛亂首要」及「接收臺灣信託公司」兩項罪名遭[[國民政府]]逮捕並處死。</p> </div> ==生平==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父親[[陳鳳]]是[[臺灣民主國]][[義軍]]重要[[將領]],於1895年時曾率[[臺灣]]義民仁營(即臺防仁字3營),英勇抗擊[[日軍]]。</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陳炘]]出生於1893年,1913年[[國語學校]]畢業,1913年-1914年任教於[[臺中廳]][[大甲公學校]]。後辭去教職,赴[[日本]]留學,並於1922年自[[慶應義塾大學]]理財科畢業;回臺後,與[[謝綺蘭]]結婚,次年又赴[[美國]][[愛荷華]][[格林內爾學院]]一學期;之後轉學至[[哥倫比亞大學]]經濟系,被同學形容為「[[東京]]來的紳士」。1925年於[[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取得博士學位。</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返國後,籌組了一個「糾集臺灣人的資金,供[[台灣]]人利用」的金融機構,便於1926年創立[[大東信託株式會社]]並出任專務取締役(今總經理職)(董事長為[[林獻堂]]),資本額兩百五十萬圓,是當時唯一的本土資本信託機關;用以對抗[[日本]]人對[[台灣]]人施加的金融經濟壓力。此舉無疑是對抗日治政府經濟的獨占。但當時尚未有信託業法,即[[信託]]業仍為非法組織;在日治政府的刻意阻撓下,營運上有諸多限制。[[大東信託]]也透過刊登廣告來支持《[[臺灣新民報]]》、《[[臺灣文藝]]》與《[[臺灣文學]]》等刊物,以及提供[[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資金等來支持社會運動。</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37年[[大東信託]]獲利甚佳,每股配利6分,[[林獻堂]]給[[陳炘]]加薪至年薪五千圓,以穀價兌算,雖只相當於現今的新臺幣一百萬元,但已等同當時[[基督教]]小學教師的20倍薪資。</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30-1936 擔任[[臺中州]]州協議會員,1942-1944 擔任臨時臺灣經濟審議會委員,1943 擔任法令取調委員會臨時委員。</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44年8月,[[日治政府]]在[[臺灣]]實施信託法及信託業法之際,以當時[[臺灣]]最有力的[[大東信託]]為中心,合併大東,[[屏東]]及[[臺灣興業]]三家,設立[[臺灣信託株式會社]],由[[臺灣銀行]]、[[華南銀行]]等銀行共同出資。[[陳炘]]雖仍任職總經理,但多數股份則已被[[日治政府]]直轄的[[臺灣銀行]]所掌控。</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陳炘]]也是《[[臺灣青年]]》的編集者之一,也曾經參與過[[臺灣]]留學生組織的新民會以及[[台灣文化協會]]。</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因[[陳炘]]留美背景,1946年3月被以「漢奸」罪名逮捕入獄,經過1個多月的偵訊,[[陳炘]]終告無罪獲釋,有古典詩〈被拘〉:「平生暗淚故山河,光復如今感慨多;一籲三台齊奮起,歡呼聲裡入新牢。」反映此情景。</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46年2月5日,代表[[臺灣]]本土資本的大公企業成立,目的是接收日人留下的企業,作為政府的外圍組織。各地領導階層普遍參與募資,總資本額五千萬圓。但傳言[[陳炘]]此舉的目是為了抵抗[[江浙財團]]壟斷[[台灣]]經濟,雖經由本人公開否認,卻已引起[[行政長官公署]]注意。</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另一方面,[[臺灣信託]]在戰後由[[行政長官公署]]接管,但實際運作仍由[[陳炘]]主導。1946年12月1日,[[陳炘]]擔任「[[臺灣信託公司籌備處]]」主任委員,並聲明此公司並非日資,而是被日治政府打壓的臺資。1947年3月1日,[[臺灣信託公司]]正式成立,[[陳炘]]任董事長。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時,[[陳炘]]雖無實際參與,因其名望被推為[[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民眾代表。[[陳炘]]以代表身份和[[陳儀]]會面,希望他「開誠佈公,勿被少數特殊份子包圍」。</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在同年3月11日,陳炘被軍隊[[逮捕]]後遭到處死。[[陳炘]]長子[[陳盤谷]]在一篇追念父親文章中,回憶當年情景:</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 當二月底事件發生時,父親正罹患惡性瘧疾躺臥在床。有一天,[[陳儀]]派部下前來傳喚父親。母親以病情惡化為由,極力反對。但是父親卻說:「國家有事,我怎麼可以因私事而把公事置於腦後呢?」於是不顧母親的反對毅然答應前去和[[陳儀]]見面。</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大約過了三十分鐘後,父親滿臉笑容地走了出來。</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陳炘]]長子[[陳盤谷]]敘三月十一日上午六點,門外突然一陣騷動。我立刻下床奔到客廳一看,已有四、五名警官站在那兒。其中之一為臺北市警察局刑警隊長[[林致用]]。我正打算上前打招呼時,父親已在母親的陪伴下走進客廳。父親輕輕地拍拍我的肩膀,說道:「要聽媽媽的話。」然後就坐上吉普車走了。我作夢也沒有想到這是我最後一次見到父親,而且是永遠的訣別。</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曾任行政長官公署秘書的[[鄭士鎔]]於2006年〈[[細說我所認識的陳儀]]〉一文中表示,民政處長[[周一鶚]]曾經向其透露[[陳儀]]對於[[陳炘]]等人遭特務殺害一事非常悲痛,直斥特務無法無天。</p> <p style="text-indent: 30px; line-height:30px">1947年4月1日,[[臺灣信託]]籌備處主任委員由[[陳逢源]]接任;5月3日,被合併於規模比[[臺灣信託]]小的[[華南銀行]]之內,成為該行的信託部,距[[陳炘]]被捕僅53天。</p> </div> ==評價== <div style="margin-bottom:20px; margin-top:20px;">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0; list-style:none"> <li><b style="margin-right:20px;"></b>老友[[洪炎秋]]在其告別式的追思輓聯:「老兄您死得真正莫名其妙,小弟我活著也是不知所以」點出[[陳炘]]白白犧牲生命。</li> </ul>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0; list-style:none"> <li><b style="margin-right:20px;"></b>文學家[[巫永福]]在訪問時曾提到戰後[[蔡培火]]到[[重慶]]見[[蔣介石]]時,「[[蔣介石]]曾問他『最能當台灣領導者是誰?』,[[蔡培火]]說『老一輩的是[[林獻堂]],但真正的人才是[[陳炘]],這個人有頭腦、有組織力,又有國際觀。』這件事是[[蔡培火]]親口告訴我的。我想[[陳炘被]]殺與此多少有些關聯。」</li> </ul> <ul style="line-height:30px; margin-left:0; list-style:none"> <li><b style="margin-right:20px;"></b>作家[[張深切]]在著作《[[里程碑]]》中也寫道:「[[陳炘]]彷彿是一位儒雅的書生,但他絕不文弱,而是一位偉大的領袖,深謀遠慮,有統馭群眾的才能,可謂[[台灣]]不世出之一偉人也。」 </li> </ul> </div> ==參考資料== {{reflist}} [[Category:台灣軍政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陳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