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陈大康 的原始碼
←
陈大康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陈大康 | 外文名 = | 图像 = [[File:陈大康.webp.jpg|缩略图 |center|[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9%99%88%E5%A4%A7%E5%BA%B7&step_word=&hs=0&pn=0&spn=0&di=7077204560107798529&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3566521839%2C3985224737&os=1004452898%2C3380024304&simid=4118681952%2C514711711&adpicid=0&lpn=0&ln=269&fr=&fmq=1649917239759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2Fpic%2Fcaef76094b36acaf077aeab678d98d1000e99ce5%26refer%3Dhttp%3A%2F%2Fbkimg.cdn.bcebos.com%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52509244%26t%3Db5241660774cf1aa232fe96130e38091&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wthj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tpj4AzdH3F%25El%25ll%25bb%25Ec%25A9%25A0%25Ec%25BA%25B0AzdH3F9l8nddc&gsm=1&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EsMiw1LDYsNCw3LDgsOQ%3D%3D 原图链接]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9%88%E5%A4%A7%E5%BA%B7/4913225 图片来源网络]]] | 图像说明 =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 | 出生日期 = 1948 年 12 月 | 出生地点 = | 逝世日期 = | 国籍 = 中国 | 母校 = 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 职业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通俗小说的历史轨迹》 }} '''陈大康''',男姓, 出生於1948 年 12 月,[[教授]],[[博士生导师]]<ref>[https://huoyantu.com/7391.html 陈大康 ],火焰兔, 2021-03-28</ref>。[[复旦大学]]数学系毕业,理学学士;[[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文学[[博士]]。现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文学遗产》编委、《中国古、近代文学研究》编委、《中国文学研究》编委、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 编委。 出版《通俗小说的历史轨迹》、《明代商贾与世风》、《明代小说史》、《古代小说研究及方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法》等专著。 ==人物简介== 1982 年 1 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0 年 6 月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大终身教授,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席兼文学研究所所长,[[图书馆]]馆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上海]]古典文学学会副会长<ref>[http://baike.wangchao.net.cn/detail_%25E9%2599%2588%25E5%25A4%25A7%25E5%25BA%25B7.html 陈大康 ],王朝网, 2009-12-06</ref>。 ==主讲课程== 明清小说研究、近代小说研究、古典文学研究方法论等。 ==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学。 ==学术著作== 出版《通俗小说的历史轨迹》、《明代商贾与世风》、《明代小说史》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学术著作:''' 1 、 通俗小说的历史轨迹,湖南出版社 1993 年 1 月版。 2 、中国古代话梦录,台湾业强出版社 1993 年 3 月版。 3 、 做梦.圆梦.编梦(合作),上海文化出版社 1994 年 12 月版。 4 、今世说注译(外二种),东方出版中心 1996 年 1 月版。 5 、明代商贾与世风,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6 年 5 月版。 6 、中国古代小说序跋精选点校,载《传世藏书》,海南出版社 1996 年 10 月版。 7 、中国小说史话,黄山书社 1997 年 6 月版。 8 、万花楼校注,台湾三民书局 1998 年 3 月版。 9 、豆棚闲话照世杯校注,台湾三民书局 1998 年 4 月版。 10 、粉妆楼校注,台湾三民书局 1999 年 5 月版。 11 、明代小说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0 年 10 月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7 年 4 月版。 12 、张文虎日记,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1 年 12 月版。 13 、中国近代小说编年,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2 年 12 月版。 14 、中国古典文学精品选注汇评文库?短篇小说,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3 年 1 月版。 15 、古代小说研究及方法,中华书局 2006 年 12 月版。 16 、说红楼,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7 年 8 月版。 '''学术论文:''' 1 、论李纨判词之谜,《社会科学家》 1986 年第 2 期。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陈大康</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2Fimages%2F20180815%2F4c6ba7f887ff40e792889a2fb53ab0bc.jpeg&refer=http%3A%2F%2F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2509402&t=81cece805d491a25dda963cc3d7c5f38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247291377_644436?sec=wd 来自 搜狐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2 、论荣府的管理机构与制度,《红楼梦学刊》 1986 年第 3 期。 3 、人物性格的数学抽象与定量分析,《当代文艺思潮》 1986 年第 4 期。 4 、从数理语言学看后四十回的作者,《红楼梦学刊》 1987 年第 1 期。 5 、论长篇小说结构形态的演变,《社会科学家》 1987 年第 4 期。 6 、《红楼梦》"成书新说"难以成立,《华东师大学报》 1988 年第 1 期。 《高校文科学报文摘》 1988 年第 2 期摘要刊登。 7 、"有是理乃有是数,有是数即有是理",《红楼梦学刊》 1988 年第 1 期。 8 、"眼前无路想回头",《红楼梦学刊》 1988 年第 4 期。 9 、文学、数学与电子计算机,《自然杂志》 1988 年第 12 期。 10 、论明代通俗小说的发展,《明清小说研究》 1989 年第 1 期。 11 、《红楼梦》不是飞来峰,《红楼梦学刊》 1989 年第 3 期。 12 、《樵史演义》作者非陆应旸,《明清小说研究》 1989 年第 4 期。 13 、汤显祖、虞淳熙序《西湖一集》考,《华东师大学报》 1989 年第 5 期。 14 、论贾府经济体系的崩溃,《红楼梦学刊》 1990 年第 3 期。 15 、明代通俗小说理论的发展脉络,《文艺理论研究》 1990 年第 3 期,人大复印资料 ( 古代文学 )1990 年第 12 期转载。 16 、论小说史上的二百年空白,《华东师大学报》 1990 年第 5 期,《文汇报》( 1990 ? 12 ? 2 )发表此文论点摘要 ,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1991年第2 期转载,《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 1991 年第 1 期发表论点摘要。 17 、拟话本二论,《文学遗产》 1991 年第 2 期。 18 、漫谈小说"识语",《明清小说研究》 1991 年第 2 期。 19 、关于熊大木字、名的辨正及其他,《明清小说研究》 1991 年第 3 期。 20 、论通俗小说的双重品格,《上海文论》 1991 年第 4 期,《新华文摘》 1992 年第 1 期发表论点摘要,人大复印资料(古代文学) 1992 年第 1 期转载。 21 、论明清之际的时事小说,《华东师大学报》 1991 年第 4 期 ,人大复印资料(古代文学)转载。 22 、宝珠.死珠.鱼眼睛,──论赵姨娘兼谈贾府婢女归宿 ,《红楼梦学刊》 1992 年第 2 期。 23 、唐寅与"庚黄",《红楼梦学刊》 1992 年第 2 期。 24 、论《金瓶梅》作者考证热,《华东师大学报》 1992 年第 3 期 ,人大复印资料(古代文学) 1992 年第 9 期转载。 25 、也是一首《临江仙》,《红楼梦学刊》 1992 年第 3 期。 26 、鲁迅关于历史遗产的理论和实践,载《扬弃与发展》,湖南出版社 1993 年 1 月版。 27 、从繁荣到萧条,──论清初小说创作的发展,《学术季刊》 1993 年第 3 期 ,人大复印资料(古代文学) 1994 年第 1 期转载。 28 、宋教仁与《石头记》,《红楼梦学刊》 1993 年第 3 期。 29 、论明清小说的宏观研究,台湾《中国文化月刊》 169 期。 30 、书生的困惑、愤懑与堕落,──从小说笔记看明代儒贾关系之演变 ,《华东师大学报》 1994 年第 1 期 ,人大复印资料(古代历史) 1994 年第 5 期转载。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陈大康</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wxyc.ajcass.org%2FUploadFile%2F11-04%2Fjinan%2F16.jpg&refer=http%3A%2F%2Fwxyc.ajcass.org&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2509489&t=b43905e86701228704478f3bf7723f7e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ps=1&ct=201326592&lm=-1&cl=2&nc=1&ie=utf-8&dyTabStr=MCwzLDEsMiw1LDYsNCw3LDgsOQ%3D%3D&word=%E9%99%88%E5%A4%A7%E5%BA%B7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31 、王晫与他的《今世说》,《明清小说研究》 1994 年第 1 期。 32 、论古代小说研究中的纷争及其意义,《明清小说研究》 1994 年第 3 期。 33 、明代的商贾与书生,《书城杂志》 1994 年第 3 期。 34 、明代的商贾与官僚,《书城杂志》 1994 年第 5 期。 35 、关于明清小说研究格局的思考,《明清小说研究》 1995 年第 1 期。 36 、应当重视古代小说的史学价值,《中外作品研究》 1995 年第 1 期。 37 、读李延昰《南吴旧话录》,《书城杂志》 1995 年第 3 期。 38 、许筠与中国明代小说(合作),《明清小说研究》 1995 年第 4 期。 39 、四部明代小说成书年代之辨正,《社会科学》 1995 年第 6 期。 40 、论古代小说的史学价值,《华东师大学报》 1995 年第 5 期。 41 、刘烈女本事等六则,《明清小说研究》 1996 年第 1 期。 42 、《金瓶梅》传入朝鲜李朝时间考(合作),《延边大学学报》 1996 年第 2 期。 43 、中国古代小说在朝鲜李朝(合作),《华东师大学报》 1996 年第 4 期。 44 、《剪灯新话句解》明嘉靖刻本辨(合作),──兼谈该书在朝鲜李朝的流传与影响 ,《文学遗产》 1996 年第 5 期。 45 、"文学史"的评判及其他,《文汇报》 1996 年 9 月 4 日 学林版。 46 、洪楩嫁女等四则,《明清小说研究》 1996 年第 4 期。 47 、从比较看研究体系的演进,《复旦学报》 1997 年第 1 期 ,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 1997 年第 5 期转载。 48 、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在异国的再现(合作),《文艺理论研究》 1997 年第 1 期。 49 、明清小说研究对象窄空白多,《文汇报》 1997 年 6 月 23 日。 50 、异域的反响,──朝鲜李朝士人论《三国演义》摘评 ,《明清小说研究》 1997 年第 3 期。 51 、论元明中篇传奇小说,《文学遗产》 1998 年第 3 期 ,人大复印资料(古代文学) 1998 年第 9 期转载。 52 、明代小说史导言,《明清小说研究》 1998 年第 2 期刊于首篇位置 , 97 ' 武夷山中国小说史国际研讨会宣读。 53 、论朝鲜李朝的小说理论,载《东亚文化论坛》,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年。 54 、从《热河日记》看清代通俗文学的传播(合作) ,载《中韩人文精神》,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8 年 11 月版。 55 、论明中叶文言小说创作的复苏,韩国《中国语文论译丛刊》第二卷, 1998 年 12 月。 56 、《樵史演义》作者考证杂谈,《学林漫录》第十四集,中华书局 1999 年 4 月。 57 、《热河日记》与中国明清小说戏曲,《明清小说研究》 1999 年第 2 期 ,人大复印资料 ( 古代文学 )1999 年第 12 期转载。 58 、论明初的文言小说创作,《华东师大学报》 1999 年第 2 期 ,人大复印资料 ( 古代文学 )1999 年第 7 期转载。 59 、沈万三秀的命运,《解放日报》 1999 年 7 月 3 日。 60 、松江明清四五七进士,《文汇读书周报》 1999 年 12 月 11 日。 61 、漫谈陆士谔,《文汇读书周报》 1999 年 12 月 18 日。 62 、何良俊的牢骚,《文汇读书周报》 2000 年 1 月 22 日。 63 、"破靴阵"与"打行",《文汇读书周报》 2000 年 2 月 19 日。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陈大康</big>''' |- |<center><img src=https://gimg2.baidu.com/image_search/src=http%3A%2F%2Fwxy.ahnu.edu.cn%2F__local%2FA%2F06%2FD2%2FA115EE0D2204585B49C35571325_FB20CA8A_320A7.jpg%3Fe%3D.jpg&refer=http%3A%2F%2Fwxy.ahnu.edu.cn&app=2002&size=f9999,10000&q=a80&n=0&g=0n&fmt=auto?sec=1652509541&t=1ca969b6e3f169b8fcbd1481e6853641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xy.ahnu.edu.cn/info/1061/5821.htm 来自 安徽师范大学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64 、清租界查禁《红楼梦》,《文汇读书周报》 2000 年 3 月 18 日。 65 、《说郛》与陶宗仪、郁文博,《文汇读书周报》 2000 年 3 月 25 日。 66 、宋懋澄与他的《九龠集》,《文汇读书周报》 2000 年 4 月 8 日。 67 、熊大木现象:古代通俗小说传播模式及其意义,《文学遗产》 2000 年第 2 期 ,人大复印资料 ( 古代文学 )2000 年第 8 期转载。 68 、屠隆与两起悬案,《文汇读书周报》 2000 年 5 月 20 日。 69 、张文虎留下一部日记,《文汇读书周报》 2000 年 7 月 29 日。 70 、何日得睹《云间人物志》,《解放日报》 2001 年 1 月 12 日。 71 、突破小说史研究的传统模式,《文学报》 2001 年 2 月 15 日。 72 、关于近代小说研究的一些思考,《明清小说研究》 2001 年第 1 期。 73 、《近代翻译小说编年》及提交说明载《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年 5 月版。 74 、近代小说及其研究的数理描述,《华东师大学报》 2002 年第 4 期。 75 、一部"红楼",半壁江山,《文汇读书周报》 2002 年 9 月 6 日。 76 、研究格局严重失衡与高密度重复,《文汇读书周报》 2002 年 9 月 6 日。 77 、关于《明清上海地区稀见文献五种》,《华东师大学报》 2003 年第 6 期。 78 、关于古典文学研究中一些现象的思考,《文学遗产》 2004 年第 1 期。 79 、《金瓶梅》作者如何考证,《文汇读书周报》 2004 年 2 月 6 日 《新华文摘》 2004 年第 9 期转载。 80 、关于《西游记》的两次争辩,《文汇报》 2004 年 2 月 29 日 人大复印资料 (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4 年第 5 期转载。 81 、关于晚清小说的"标示",《明清小说研究》 2004 年第 2 期。 人大复印资料 (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4 年第 11 期转载。 82 、"小说史"的体例与重写,《解放日报》 2004 年 11 月 7 日 《新华文摘》 2005 年第 1 期转载。 人大复印资料 (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5 年第 2 期转载。 83 、我与小说研究的书目书,《明清小说研究》 2004 年第 3 期。 84 、论晚清小说书价,《华东师大学报》 2005 年第 4 期。 人大复印资料 (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5 年第 12 期转载。 Frontiers , of , Literary , Studies , in , China2007 年第 1 期转载。 85 、明代通俗小说概述,载《中国古代文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5 月版。 86 、明代文言小说概述,载《中国古代文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5 月版。 87 、明代小说文献,载《中国古代文学通论》,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5 月版。 88 、报刊文学与商业交换法则――以《瀛寰琐记》的出版史为分析个案。 《学术月刊》 2006 年 5 月号。 人大复印资料 (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6 年第 11 期转载。 89 、重建文学史的基础,《华东师大学报》 2006 年第 3 期。 90 、关于鲁迅文学活动的最早报道,《文汇报》 2006 年 7 月 16 日。 91 、历史上的小说盗版案,《文汇报》 2006 年 9 月 24 日。 92 、晚清《新闻报》有关小说编年( 1893 - 1895 ),《明清小说研究》 2006 年第 3 期。 93 、中国近代小说研究史的价值,《华东师大学报》 2007 年第 1 期。 94 、晚清《新闻报》有关小说编年( 1896 - 1902 ),《明清小说研究》 2007 年第 1 期。 95 、 The , price , of , novels , in , the , Qing , Dynasty。 《 Frontiers , of , Literary , Studies , in , China 》 2007 年第 1 期。 96 、晚清《新闻报》有关小说编年( 1903 - 1905 ),《明清小说研究》 2007 年第 3 期。 97 、晚清《新闻报》有关小说编年( 1906 - 1908 ),《明清小说研究》 2007 年第 4 期。 98 、"小说界革命"的预前准备,《华东师大学报》 2007 年第 6 期。 人大复印资料 (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 )2008 年第 2 期转载。 99 、《西游记》里的挑担问题,《文汇读书周报》 2008 年 1 月 18 日。 ==获奖记录== 1994 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著作三等奖。 2002 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著作二等奖<ref>[http://school.freekaoyan.com/sh/ecnu/dongtai/20060928/36415.shtml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陈大康老师介绍 ],华东师范大学, 2006-09-28</ref> 。 2004 年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著作三等奖<ref>[http://si-mian.ecnu.edu.cn/24/ca/c19292a206026/page.htm 陈大康 ],思勉网, 2019-01-18</ref>。 获 2000 - 2001 年《文学遗产》优秀论文奖。 ==参考来源== [[Category:教授]] [[Category:文学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r 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Infobox person/cor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Argument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InfoboxImage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Navbar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Separated entrie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TableTool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陈大康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