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阿爾·梅利康托 的原始碼
←
阿爾·梅利康托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A Merikanto web.jpg|thumb |250px |有框|右|阿爾·梅利康托[https://www.fennicagehrman.fi/composers-works/merikanto-aarre/ 照片來自fennicagehrman.fi]]] '''阿爾·梅利康托'''(又譯為'''阿雷·梅里坎托''',芬蘭語:'''Aarre Merikanto''',1893年6月29日-1958年9月29日),[[芬蘭]]作曲家。[[奧斯卡·梅利康托]]之子。曾先後在[[赫爾辛基音樂學院]](後來的[[西貝柳斯音樂學院]])與[[埃爾基·梅拉爾丁]]一起學習作曲,在[[馬克斯·雷格]](1912-14)在[[萊比錫音樂學院]]學習,並在[[莫斯科音樂學院]]與[[謝爾蓋·尼基弗若維奇·瓦西連科]](1915-16)完成學業。[[梅利康托]]是[[西貝柳斯學院]]的老師,後來他被任命為作曲教授。[[梅利康托]]的音樂風格較為保守,有一定印象主義特徵,擅長配器。在世界大戰之間出生的大多數[[芬蘭]]作曲家都是他的學生,他的影響力強烈。 [[阿爾·梅利康托]]的父親是一位著名的風琴師和作曲家,從小就在家裡進行音樂訓練。[[梅利康托]]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寫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在萊比錫,他繼續在對位學習,在莫斯科,他聽到了Skrjabin的音樂,並且受到了和聲和音色的極大影響。他自己的音樂語言最初具有對現代主義的強烈依戀,並受到色彩複調,俄羅斯神秘主義和芬蘭民間舞蹈節奏的影響。他的作品分為三個風格時期:現代主義(1921-33),民族浪漫(1934-50)和兩者的綜合(1951-58)。 [[梅利康托]]最重要的創作時期是在20世紀20年代,當時他創作了許多著名的作品並取得了一些國際成功。他這個時代的風格融合了晚期浪漫主義,印象主義和表現主義元素,比當時的西貝爾傳統具有更大的節奏複雜性和諧音色彩。它在芬蘭遇到了困惑,他的音樂在很大程度上是默默無聞的,因為[[梅利康托]]的同時代人正在使用嚴格的音調成語,他的中歐現代主義風格在[[芬蘭]]很不尋常。這一時期的一些作品開始受到欣賞,並且只在20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才開始表演。 [[梅利康托]]在20世紀30年代中期徹底改變了他的風格,Kyllikinyyöstö(Kyllikki,1934年的綁架)是他現代主義和民族浪漫主義時期之間的轉折點。風格變化的原因與他以前作品的冷靜接待,文化氛圍的普遍變化以及[[梅利康托]]的健康狀況下降有關。在20世紀40年代,[[梅利康托]]主要創作小型音樂,但後來在Sibelius學院被任命為作曲教授後,開始對作曲產生新的興趣。當時他寫了第三鋼琴協奏曲(1955年)。 [[Fennica Gehrman]]出版了[[阿爾·梅利康托]]的中心作品,包括著名的“Schott”小提琴協奏曲,單簧管,號角和弦樂六重奏(1924年),Pan(1924年),Nonet(1926年)和Ten Pieces for Orchestra(1930年)。 ==作品視頻== Aarre Merikanto: Cello Concerto No. 2 in D minor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FqEBcIbry0}} ==參考資料== * Fennicagehrman.fi <ref>https://www.fennicagehrman.fi/composers-works/merikanto-aarre/</ref> * 影片來源<ref>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FqEBcIbry0</ref> ==注釋== <references/> [[Category:作曲家]]
返回「
阿爾·梅利康托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