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阿拉法特 的原始碼
←
阿拉法特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阿拉法特</big>''' |- |<center><img src=http://img1.gtimg.com/finance/pics/hv1/174/123/1211/78776814.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finance.qq.com/a/20121203/002691.htm 来自 新华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 阿拉法特·古德瓦·侯赛尼 国籍: 巴勒斯坦 民族: 阿拉伯人 出生日期: 1929年8月24日 逝世日期: 2004年11月11日 信仰: 伊斯兰教 |} '''亚西尔·阿拉法特'''(阿拉伯语,1929年8月24日-2004年11月11日),全名拉赫曼·阿卜杜勒·拉乌夫·阿拉法特·古德瓦·侯赛尼,逊尼派穆斯林,巴勒斯坦政治家,军事家,巴勒斯坦前总统。 1948年阿拉法特参加第一次阿以战争。1950年进入[[开罗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并当选为巴勒斯坦学生联合会主席;开罗大学毕业后,进入埃及军事学院学习。1956年在埃及参加第二次阿以战争。1957年到科威特公共工程部任工程师。1958年参与秘密筹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组织"法塔赫"及其军事组织"暴风"突击队。1969年2月当选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1971年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1987年4月再次当选巴解执委会主席。1989年4月在巴解组织中央委员会会议上当选为巴勒斯坦国总统,1991年9月蝉联总统。 1994年5月被任命为巴自治领导机构主席。1996年4月再次当选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2004年11月11日在[[法国]][[巴黎]]逝世。 阿拉法特自青年时代起就投身于巴勒斯坦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争取恢复巴勒斯坦人民合法的民族权利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1993年与以色列签署《奥斯陆协议》而获得199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ref>[https://finance.qq.com/a/20121203/002691.htm 巴勒斯坦病理学家从阿拉法特尸体上取得60个样本(图)] 腾讯网</ref> == 生平经历 == '''战斗历程''' '''首次战斗''' 1929年8月24日,亚西尔·阿拉法特出生于耶路撒冷,信仰伊斯兰教,是一位逊尼派穆斯林。 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19岁的阿拉法特开始投身于抗击以色列的斗争。4月的一天,阿拉法特与一名同学及一名埃及少校动身去巴勒斯坦。5月15日凌晨,阿盟五个成员国分别向以色列开战,打响了第一次中东战争,也被称为巴勒斯坦战争。阿拉法特加入战斗中去,用迫击炮击毁了[[以色列]]的一辆[[坦克]]。 阿拉法特曾经直言不讳地谈到他对第一次[[中东战争]]的看法:"我不能忘记,当阿拉伯军队开进巴勒斯坦时,我在加沙地带。一位埃及军官来到我们分队,命令我们放下武器。开始我不相信我的耳朵。我们问:'为什么?'这个军官说,这是阿拉伯联盟的命令。我们抗议,可是没有用。军官给了我一张收到我的来福枪的收据。他告诉我,我可以在战争结束后取回。这时我明白了我们被这些[[阿拉伯国家]]出卖了。我自己被他们的背叛深深触痛了。" '''建法塔赫''' 1950年,进入开罗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 1952年,当选为巴勒斯坦学生联合会主席。 1956年7月,阿拉法特完成了在开罗大学的学业,成为一名工程师。当[[纳赛尔]]发出全民总动员后,他立即主动报名,自愿到埃及部队服役。埃及方面授予他少尉军衔,带领一批工兵前往塞得港地区,负责清理未爆炸的炸弹。他面临的是双重危险,一是来自敌方的危险;二是来自处理未爆炸弹和地雷的危险。苏伊士运河战争结束后,阿拉法特回到开罗。埃及军方有关负责人对他说,他是一名处理炸弹的专家,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如果愿意留在埃及军队工作,可以得到提升,从事教官训练工作。阿拉法特拒绝了这项工作,他说:"我告诉他们,我已另有工作。我知道,假如我留在部队,我就必须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我就不能自由地开展组织工作。"于是,他离开埃及,到科威特创建巴解组织。 1959年,他在科威特秘密筹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简称"法塔赫")。 1963年,[[叙利亚]]雇佣法塔赫组织做它的第一次军事行动,计划在1964年12月炸毁一个以色列的水泵。这个行动虽然失败,但是引起以色列官方的注意。 '''首次访华''' 1964年,组建"法塔赫"军事组织"暴风"突击队。同年,阿拉法特在其战友阿布·杰哈德陪同下首次访华,中国的邀请单位是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当时阿拉法特正在筹备开展武装斗争,他访华时的化名叫莱乌夫。[[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会见他时强调,中国人民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同意为巴方培训人员,表示将向巴方无偿提供军事援助。与此同时,周总理还提醒阿拉法特等人要注意斗争策略,不要提诸如"把以色列赶入大海"之类的口号,因为这类口号不利于巴勒斯坦的斗争。 1965年1月开始,阿拉法特领导游击队在巴勒斯坦北部首次发动对以色列的武装斗争。1965年5月,巴解组织在北京设立办事处。中国政府决定,该办事处享有外交机构待遇。 '''任总司令''' 1967年,阿拉法特参加了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五战争")。在"六·五战争"过程中,阿拉法特领导"法塔赫"所属的"暴风部队"在以色列占领区作战。他与"法塔赫"代理司令乘车前往戈兰高地作战前线侦察敌情,协同叙利亚军队进行战斗。与此同时,他们还派出一些战斗小组,携带迫击炮等武器,到敌人后方作战。 1969年初,一名以色列"摩萨德"安插的巴勒斯坦内奸混进阿拉法特的办公处,偷偷地把窃听器和波型脉冲[[雷达]]发射器安装在阿拉法特的专车车底下,企图以此为以色列战斗[[轰炸机]]指引目标。但阿拉法特及时发现了这个装置。2月,阿拉法特开始担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并从1971年起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1969年阿拉法特担任巴解组织主席后,周总理一再重申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并多次向阿拉法特提出一些忠告。针对巴解组织有些激进组织进行的绑架、暗杀、劫持飞机等类活动,周总理对阿拉法特表示,中国不赞成进行包括劫持飞机等极端行动,因为那样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1971年,阿拉法特的专车在叙以边境附近遭伏击,阿拉法特的司机中弹身亡,但阿拉法特安然无恙。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又称"赎罪日战争"或"斋月战争")。阿拉法特对"不战不和"的局面感到焦虑,对被驱逐出约旦感到恼恨,对巴勒斯坦有些激进组织搞暗杀、绑架、劫持飞机等行为感到不妥但又无法控制。在战前召开的协调会上,阿拉法特承担的任务是指挥一支巴勒斯坦武装力量,穿插到以色列占领区,在敌后形成第二战场。四次中东战争未能解决巴勒斯坦问题,阿拉法特仍在斗争,他的生命安全不断受到威胁,几经死里逃生。 '''建国历程''' '''参加联大''' 1974年起,阿拉法特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装力量总指挥。11月,阿拉法特率巴解组织代表团出席第29届联合国大会,发表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的演讲,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话:"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我再说一遍,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落下。" '''单独和谈''' 1974-1979年期间,阿拉法特与300名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的成员逐个谈话。1979年,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以296票赞成、4票反对的结果授权阿拉法特在建立小型国家的基础上单独与以色列进行谈判。 1980年,阿拉法特在"法塔赫"第4次代表大会上重新当选为"法塔赫"中央委员会主席兼"暴风"突击队总司令。 1982年,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的沙龙亲率大军侵入黎巴嫩,把设在贝鲁特西区的巴解总部团团围住,将阿拉法特等巴解最高领导人困在其中狂轰滥炸两个半月,但阿拉法特却毫发未损。 '''四次访华''' 1984年5月,阿拉法特第四次访华。5月7日,当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的[[邓小平]]亲切会见了阿拉法特。邓小平对阿拉法特说:"你们为了自己的正义事业已经奋斗了几十年,看来任何正义的事业都要经过艰难困苦的,中国永远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正义斗争,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独立建国''' 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立巴勒斯坦国。11月15日,巴勒斯坦国宣告成立,中国政府立即予以承认。同年11月20日,两国建交。 1989年4月2日,阿拉法特当选为巴勒斯坦总统。从此,阿拉法特作为巴勒斯坦民族的象征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10月,阿拉法特以巴勒斯坦国总统身份访华,邓小平再次会见了他。邓小平高度评价中国人民和巴勒斯坦人民之间的友谊。邓小平对阿拉法特说:"我们的关系是几十年如一日,是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典范。我们的关系不是一般的关系。" '''和平历程''' '''艰难谈判''' 1991年,中东和平进程开始,阿拉法特领导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同以色列进行了艰难的谈判。 1992年4月7日晚,阿拉法特乘坐的阿尔及利亚民航的"安一26"飞往利比亚萨拉地区视察巴勒斯坦游击队营地途中遭遇到一场特大沙暴,结果阿拉法特的专机与地面无线电联络中断,连机带人失踪。这一消息举世震惊,可阿拉法特居然再次在机身断成三截的情况下死里逃生。 1993年9月,巴以在华盛顿签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从而拉开了政治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帷幕。阿拉法特与当时的以色列总理[[拉宾]]在美国白宫的草坪上握手言和,签署了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实现了"勇敢者的和平",巴勒斯坦建国的目标变得更加现实了。9月13日,巴以在华盛顿签署《奥斯陆协议》,苏哈本来要参加这次活动并已做好了启程准备,但在最后一刻因故取消。苏哈对此心中不平,颇有微词。阿拉法特返回加沙后安慰苏哈说,他们将一起去中国。这是苏哈首次访华。他们受到了高规格接待,江泽民等中国领导人与阿拉法特进行了会谈,就一些重大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当选主席''' 1994年,获诺贝尔和平奖;同年5月,巴勒斯坦在加沙和杰里科地区开始实行自治。同年7月,阿拉法特结束27年的流亡生活,回加沙定居。 1996年1月,巴勒斯坦举行历史上首次大选,阿拉法特当选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自治政府)主席。 '''再次访华''' 2000年4月15日-16日,应阿拉法特总统邀请,国家主席江泽民对巴勒斯坦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访问巴勒斯坦,江主席与阿拉法特总统举行了会谈。同年8月,阿拉法特访华。9月,巴以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以色列一再指责阿拉法特是恐怖主义的"幕后主使"。 2001年,阿拉法特再次访华,这是他对中国进行的第14次访问,江泽民主席称他为巴勒斯坦人民正义斗争的一面旗帜。从2001年底开始,阿拉法特一直被以色列"软禁"在拉姆安拉的官邸内,人身安全一度受到严重威胁。美国政府也对巴民族权力机构施加了极大的压力。 '''机构改革''' 2002年6月,美国总统布什表示"巴勒斯坦必须更换领导层",这使阿拉法特的处境更为艰难。 2003年3月,为了推动巴以和谈,巴民族权力机构进行改革,设立了总理职位。然而,随着巴以冲突再度紧张,以色列再次把责任归咎于阿拉法特。9月11日,以色列安全内阁以阿拉法特是"和平绊脚石"为由,决定"原则上"将阿拉法特驱逐出巴勒斯坦。 2004年,以色列政府不断向阿拉法特发出威胁。9月22日,沙龙表示将在适当时机对付阿拉法特。由于遭受以色列的长期"软禁",阿拉法特的身体每况愈下。10月27日,其健康状况出现恶化,在以色列方面的允许下,阿拉法特29日取道约旦前往巴黎就医。11月11日,阿拉法特在法国巴黎逝世,享年75岁。死因存在争议 。 '''毒杀调查''' 2012年7月,洛桑大学辐射物理研究所发布报告说,巴勒斯坦已故领导人阿拉法特是钋中毒而死的,该研究所对阿拉法特遗孀苏哈提供的阿拉法特个人用品进行了检测,发现上面含有大量的钋。该研究所主任弗朗索瓦·博查德(Francois Bochod)说:"我可以证实,我们在沾有阿拉法特体液的衣物上发现了无法解释的大量钋-210。"研究所在阿拉法特穿过内衣上发现的钋-210含量足以杀死20人。 2012年8月,阿拉法特遗孀苏哈·阿拉法特和女儿扎赫娃向楠泰尔地方法院递交的诉状,要求进一步检验阿拉法特的遗体。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同意为阿拉法特开棺验尸。 阿拉法特死因调查委员会12日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根据现有材料和阿拉法特生前临床症状可以推断他是中毒身亡。 2012年11月12日,巴勒斯坦方面已开始为挖开阿拉法特墓做准备工作,为进行的开棺验尸做准备,阿拉法特墓前的一条街道被封,墓地院子的正门被幕布围起,无法看到院内的情况。 2012年11月27日凌晨4时,巴勒斯坦前领导人阿拉法特灵柩已经打开,专家正取出阿拉法特遗骨,并提取样品以备调查死因。 2013年10月13日,英国世界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支持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已故主席阿拉法特系死于钋中毒的说法。英国知名医学杂志《柳叶刀》刊登了瑞士科学家的有关调查报告,证实阿拉法特系放射性元素钋210中毒死亡。13日,巴勒斯坦官员向记者否认关于阿拉法特死于中毒的说法,称巴尚未接到正式的尸检结果。 2013年11月7日,瑞士洛桑,瑞士法语地区法医研究中心主任帕特里斯·曼金和瑞士应用放射物理研究所主任弗朗索瓦·博许出席新闻发布会。参与调查巴勒斯坦前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死因的瑞士研究人员当天表示,他们不能排除阿拉法特之死与钋元素中毒有关的可能性。阿拉法特遗孀苏哈要求巴勒斯坦政府,找出杀害阿拉法特的凶手。 2013年12月3日,法国专家发布尸骨取样化验和相关调查结果,称没有证据显示巴勒斯坦已故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遭放射性物质毒杀。法国专家判定阿拉法特"自然死亡"。 == 参考来源 == [[Category:其他國家軍政人物]]
返回「
阿拉法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