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阳山国家地质公园 的原始碼
←
阳山国家地质公园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阳山国家地质公园.jpg|缩略图|[https://sh.qihoo.com/pc/9c394d9284be8a66e?cota=1&sign=360_e39369d1 阳山国家地质公园]]] '''阳山国家地质公园'''是位于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境内,面积79.72平方千米。2009年8月国土资源部批准为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地质遗迹为古生代碳酸盐岩形成岩溶地貌景观。地质遗迹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的岩溶地区,成景岩层为二叠系、石炭系的碳酸盐岩,景观类型齐全,分布密集,有溶洞、峡谷、峰丛、峰林以及涧、泉、湖、瀑等水体景观。<ref>[https://www.tuliu.com/read-44880.html 广东阳山国家地质公园简介]</ref> == 公园概貌 == 公园主要是以花岗岩地貌景观(如花岗岩球形风化、深邃峡谷等)、可溶性碳酸盐岩地貌景观(如岩溶峰丛、峰林、溶洞、暗河等)和水体景观(如温泉、瀑布及观光漂流河段)等地质遗迹为主。 同时,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载体,伴以韩文公读书台、钓鱼台、纪念馆、北山古寺等人文景观为衬托,结合瑶族风情、四驱越野等旅游活动项目为一体的国家级地质公园。 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多样,旅游特色鲜明,产品内容[[]丰富]],客源吸引力强,是融景观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型国家地质公园。 == 地理环境 == '''位置境域''' 广东阳山国家地质公园中心广场位于县城南雷公坑江心岛东侧,由门楼、主碑牌、博物馆三部分建筑物构成,是公园遗迹保护项目的标志性建筑,[[亦是科研]]、科普及旅游基地。 公园总面积79.72 km2,由第一峰园区和小北江园区两个园区组成。 第一峰园区位于阳山县城北部,东以乳源瑶族自治县为界,西以沿道路视线范围所限山脊线为界,北以湖南省界为限,南至天泉温泉度假村,总体呈斜水平方向展布,园区面积76.60 km2,地理坐标: 东经112°51′21.3″-112°59′36.4″,北纬24°48′44.2″-24°55′51.6″。 小北江园区位于县城中部,东至石螺镇温泉景区西侧,沿河道转至神笔山景区,以山脊线为界,南至地质广场景区,东至贤令山景区东侧县道以西,面积3.12 km2,地理坐标:东经112°31′30.2″-112°39′15″,北纬24°28′44.4″-24°36′19.3″。 '''地形地势''' 公园地势北高南低,广东第一峰(猛坑石)处海拔为1902m,南部为碳酸盐岩形成的岩溶地貌,海拔高度多在250m以下。 南北两个园区海拔高度落差较大,按地貌形态可划分为中高山地(猛坑石)、丘陵、溶蚀洼地(谷地)等。 '''地质''' 公园位于桂湘赣粤褶皱带与桂粤隆起交界地带,大地构造属华夏活化陆台的湘粤褶皱带,局部轮回造山,地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强烈,各种构造体系错综复杂。 印支运动的发生,使该区形成了强烈的褶皱,同时,也形成了大量的走向逆断层和横向正断层,构造形迹的方向有北东向,北北东向,北西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等的构造体系。 从公园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以及园区内发育的沉积岩、岩浆岩、褶皱与断裂构造、地貌形态等特征,可以追溯的地质发展史有三期:第一期是泥盆纪至三叠纪(距今4.1×108~2.05×108 a)华力西-印支构造期;第二期是侏罗纪至白垩纪(距今2.05×108~0.65×108 a)燕山构造期;第三期是新生代(距今0.65×108 a~至今)喜马拉雅构造期。 公园出露的地层主要以石炭系和侏罗系地层为主,仅地质广场景区雷公坑位置处上覆新生界第四系黄土,出露的岩性主要分为两种,一类是沉积岩层,以上古生界的石炭系为主,多集中在公园南部园区;一类是岩浆岩层,主要为燕山期黑云母花岗岩,分布在第一峰园区。 <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14c1e44ff0102wjvv.html 广东阳山国家地质公园]</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国地方志总论]] [[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 [[Category:600 史地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阳山国家地质公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