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阔鳞瘤蕨 的原始碼
←
阔鳞瘤蕨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阔鳞瘤蕨.jpg|缩略图|[https://bkimg.cdn.bcebos.com/pic/023b5bb5c9ea15ce36d371482d492df33a87e9501412?x-bce-process=image/resize,m_lfit,w_268,limit_1/format,f_jpg 原图链接]]] '''阔鳞瘤蕨'''(学名:Phynatosorus hainanensis (Nooteboom) S. G. Lu)是[[水龙骨科]]、[[瘤蕨属]]附生蕨类植物。根状茎横走,肉质,密被鳞片;鳞片卵圆形或近圆形,盾状着生,暗褐色,边缘近全缘或不整齐。叶远生;叶柄禾秆色或淡栗色,光滑无毛;叶片卵状长圆形,羽状深裂,基部楔形;裂片顶端渐尖或钝圆,边缘全缘并加厚。中脉明显,在叶两面隆起,无侧脉,小脉网状,孢子囊群圆形,在中脉两侧,在叶表面突起。 分布于中国海南。[[越南]]和[[印度]]也有分布。附生长在海拔20-900米的树干上。 阔鳞瘤蕨叶片革质,有光泽,卵状长圆形且羽状深裂;叶丛鲜绿,四季常青,是室内外造景的优良植物材料。 == 形态特征 == 附生植物。根状茎横走,粗约6-10毫米,肉质,密被鳞片;鳞片卵圆形或近圆形,直径3-4毫米,盾状着生,暗褐色,边缘近全缘或不整齐。叶远生;叶柄长约20-30厘米,禾秆色或淡栗色,光滑无毛;叶片卵状长圆形,羽状深裂,长约30-40厘米,宽约15-20厘米,基部楔形;裂片约2-5对,长约10-15厘米,宽约2-3厘米,顶端渐尖或钝圆,边缘全缘并加厚。叶轴的翅几乎与裂片等宽。中脉明显,在叶两面隆起,无侧脉,小脉网状,具顶端囊状的内藏小脉。叶革质,两面光滑无毛,背面疏被细小的黑色鳞片。孢子囊群圆形,在中脉两侧各1行,略靠近中脉着生,在叶背面略凹陷,在叶表面突起。<ref>[http://www.iplant.cn/info/Phymatosorus%20hainanensis 阔鳞瘤蕨 植物智]</ref> == 产地生境 == 分布于中国海南(琼中、海口、五指山、尖峰岭、吊罗山、南高岭)。越南和印度也有分布。附生在海拔20-900米的树干上。 == 生长习性 == 丝状体:原叶体母细胞分裂形成基原细胞和原叶体细胞。基原细胞一般不再分裂,而原叶体细胞进行连续的横分裂。接种后15天左右,原叶体细胞经连续的横分裂,形成3-7个细胞的丝状体,但因温度和光线等培养条件的不同,丝状体细胞的数量可在2-10个不等。丝状体先端细胞内的叶绿体数量较多,呈鲜绿色,叶绿体分裂常在细胞分裂之前进行。 片状体:接种后30天左右,孢子由一维生长转为二维生长,进入片状体阶段。丝状体前端的一个细胞经两次斜分裂,分化出一楔形的顶端细胞,表现出槲蕨型的发育特点。此时没有出现毛状体。片状体呈短舌状,顶部略有凹陷,细胞大小较均一,中下部有假根分布。片状体阶段发育期较长,可持续一个月左右,该时期,无机培养基培养的片状体常在基部进行营养繁殖,形成的片状体的形态因生长环境而异。 幼原叶体:接种后50天左右,原叶体形状趋于稳定且一致,整体呈心脏形,两翼向侧上方延展,生长点渐宽并下陷,呈圆滑曲线状,腹面发育出多条假根。此外,当幼原叶体的营养细胞受损时,由相邻细胞填充而不影响个体的发育,但是,当叶缘细胞受损时,可殃及相邻细胞,直至整株枯死。 成熟原叶体:幼原叶体发育成熟时,基部锥形,两翼稍有折皱,中部有一近圆形中肋区,在腹面中下部,分布有百余条假根。在原叶体背腹及生长点附近均有毛状体分布,但以腹面中部为多。生长点细胞表面观为纵向排列的长条状,胞质浓,叶绿体相对较多,两翼边缘细胞及生长点附近的细胞为近方形,至原叶体中下部渐变为多边形,分裂列明显,中脉表面的细胞也近方形。叶绿体呈扁盘状,每个细胞中约有数十个,随光强变化而有明显的位移运动,当光强在500勒克斯以下和4000勒克斯以上时,叶绿体位于细胞侧壁。成熟原叶体生长点的下陷比幼原叶体要明显,两翼外延且边缘呈圆滑弧线状。若不能完成受精,老原叶体则渐呈带状,假根分布变得不规则,背腹面面的区别变得不明显,原叶体大小始终保持在6毫米左右长,而且随着生长点的不断生长,原叶体基部也不断枯死,表现出无限生长的态势。 毛状体:阔鳞瘤蕨的毛状体形成较晚,片状体时期始有单细胞毛状体发生,分布在原叶体的边缘。此外,在原叶体腹面、生长点下方,观察到一种2-3个细胞长,先端细胞呈圆球形,柄细胞较先端细胞长,且具有单细胞的分枝的多细胞毛状体,这种毛状体数量少,但形状稳定。随原叶体的不断发育,原叶体的背腹面均有单细胞毛状体发生。毛状体内有细胞核和叶绿体。毛状体形成20天后,可见表面有分泌物,40天后,叶绿体几乎全部解体,分泌物不仅大量外排,同时也大量积累在内部,直至毛状体枯死脱落,而多细胞毛状体常常变为褐色而不脱落。 假根:孢子萌发初期产生的假根淡黄色至黄褐色,较短,常有一核,近圆形,但核很快消失。以后产生的假根中的细胞核呈椭圆形,寿命长短不一(2-8天)。假根多分布于原叶体腹面下部,管状,由营养细胞外突延长分裂形成,直径约14微米,长约300-2000微米,初为无色透明,一个月后变为黄褐色,且由直变弯曲。假根的顶端或近顶端膨大,偶尔有分叉现象,与孢子萌发初期产生的假根有明显区别。 == 繁殖方法 == 孢子采集及处理:阔鳞瘤蕨孢子采自植物园温室。将具有成熟孢子的叶片自植物体上剪下,置洁净、密封的纸袋中,于干燥通风处令孢子自然散落,7-10天后将孢子收集于硫酸纸袋中,及时接种或播种,剩余孢子置4℃冰箱中保存,供重复培养使用。 土壤培养:将过细筛草炭土和细沙以体积为1:1比例均匀混合后放入底部钻有孔的塑料盘(大小为25厘米×20厘米×5厘米)内,基质厚度约3厘米,将基质表面整平、压实后将塑料盘放入装有水的平盘中洇水,待基质表面湿润后取出待用。将孢子均匀地撒播在土壤表面,用保鲜膜封盘口,待长出原叶体后将保鲜膜换为玻璃板,以防止污染,并保持湿度。 == 主要价值 == 阔鳞瘤蕨叶片革质,有光泽,卵状长圆形且羽状深裂;叶丛鲜绿,四季常青,是室内外造景的优良植物材料。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阔鳞瘤蕨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