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门源古城 的原始碼
←
门源古城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门源古城.jpg|缩略图|[https://m.tujia.com/info/haibei/4114.htm 门源古城]]] '''门源古城'''位于门源县境中部,县城东南,高踞[[浩门河]]北岸的一块台地上。隔河与照壁山相望,东、西临古城东路与古城西路,北今为房舍建筑物,距东关街二百米,习称古城。 2013年5月国务院公布门源古城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f>[https://www.sohu.com/a/403252593_120638502?_trans_=000014_bdss_dkmgyq 青海门源三大古城,埋藏着历史秘密_大坂山-搜狐网]</ref> == 景点介绍 == 目前城内无任何建筑物。旧时房舍早已荡然无存,唯破碎瓦片[[俯拾即是]]。根据《西宁府新志、地理、山川》及《大通县志、建置沿革》记载,门源古城建于宋代,被命名为大通城,浩门河并因城名而改为大通河,具体筑城年代当在1099年宋军收复河湟地区至1125年西夏攻占门源期间。关于古城被毁的原因,民间有骆驼客屠城的传说。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墙西北角竖有青海省人民政府的石刻保护标志。 == 古城旧址 == 门源县城叫浩门镇,以回、藏、汉三大民族为主。县城边上有一个地方叫古城,据说是以前该镇的旧址,曾有600人住在里面。 与其说这是一个旧址,不如说这是一片草地。三个牧羊人百无聊赖地坐在那儿,三群羊悠然自得地啃着草儿。在这宽阔得就像一个足球场的草坪上,唯一有一点古城迹象的便是四周留下的高高的、断断续续的土墩。它的西边有一个用水泥砌成的看台,据说每年的油菜花节的开幕式就是在这儿举行的。第二天早上我再到这儿时,不见了牧羊人,取而代之的是几个学生哥模样的人,他们正在大声晨读,想必他们是想借祖先的护佑为学业加油! == 回族自治县 == 回族自治县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属海北藏族自治州管辖。距省会西宁150千米,距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驻地海晏县250千米。北负祁连山脉,南依达坂山。面积6902平方千米。2004年总人口15万人,少数民族占51.82%。有回、汉、藏、土、蒙古、撒拉等民族,1929 年设门源县,1953年成立门源回族自治区,1955年改门源回族自治县。地形复杂,平均海拔2866米,山、、台、丘、沟、谷、川、滩兼有。属高原亚寒带气候,1月均温-13.4℃,7月均温11.9℃,极端最低气温-30.6℃,最高气温24.5℃。 年均降水量520毫米。有水资源21.43亿立方米。有煤、铜、金、铁、铅、锌及稀有金属等16种矿产资源。尤以煤分布广,探明储量 5500 余万吨。农牧产品有油菜籽、青稞、小麦、马铃薯、浩门马、牦牛。 县人民政府驻浩门镇,邮编:810300。代码:632221。区号:0970。拼音:Menyuan Huizu Zizhixian。 地处祁连山系东端,地形复杂,高差悬殊。北部祁连山麓群峰耸立,南部达板山高拔陡峻,大通河谷地较平坦。大通河自西向东流径全境,宁缠河、老虎沟河、讨拉河等28条大小河流汇入大通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均温-5℃,年降水量518毫米。 门源回族自治县辖4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浩门镇、青石咀镇、泉口镇、东川镇、皇城蒙古族乡、苏吉滩乡、北山乡、西滩乡、麻莲乡、阴田乡、仙米乡、珠固乡。<ref>[http://k.sina.com.cn/article_6961618200_19ef1dd1800100mdh7.html?from=travel 青海_新浪新闻]</ref>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 [[Category:680 中國地理類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门源古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