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锯齿虎 的原始碼
←
锯齿虎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锯齿虎二.gif |thumb|right| [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87/132/1-201.gif 原圖連結] [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87/132/02.html「圖片來源 」] ]] '''锯齿虎''' 學 名 :[[Homotherium]] 又 名 : 似劍虎或鋸齒虎,是一屬劍齒虎。 原生地 : 生存於300-1萬年前的 北美洲、歐亞大陸及非洲。 消失年代 : 牠們最初於150萬年前在非洲消失,並於3萬年前在歐亞大陸消失,最後於1萬年前在北美洲滅絕。 ==接近现存猫科动物== 实际上,这些特征更接近现存猫科动物中最善于快跑的猎豹,说明锯齿虎很可能是像猎豹那样善于短途追击、瞬间爆发力强劲的类型。另外,对其颅部的分析表明它们的视觉更适合白天而不是夜晚,也和猎豹相同。据估计锯齿虎的奔跑时速可以超过60千米,比狮子的速度还要快一些,当然跟猎豹的110千米/时仍是没法比。 它们很快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发展起来,甚至向西到达了英国、向东进入了北美。它们的扩张显然与各地的古人类发生了冲突:在中国的元谋、蓝田、周口店和欧洲的海德堡等著名直立人(旧称猿人)遗址中,都发现了锯齿虎的化石,但数量很少。由于直立人洞穴中出土的动物化石通常是他们的猎物,故而化石少表明这一时期的直立人虽然已经掌握了工具和火的威力,但仍然很难制服强大的锯齿虎,在它们面前人类更多扮演的还是猎物而非猎手的角色。<ref>[http://www.dili360.com/nh/article/p57232ca26accf91.htm 中國國家地理網 - 劍齒虎]</ref> ==形態特徵== [[File:锯齿虎.jpg |thumb|左| [https://pic1.zhimg.com/v2-d06c77749e8806398bbfc8c79412f34c_1440w.jpg?source=172ae18b 原圖連結] [https://zhuanlan.zhihu.com/p/95901523「圖片來源 」] ]] 剑齿虎肩高达1.1米,约有狮子的大小。相对于一些剑齿虎亚科,如斯剑虎或巨颏虎,似剑齿虎的上犬齿较短,但却是扁平及有锯齿的。门齿及下犬齿是强力的刺及抓的组合。在现存的猫科中,只有虎有如此巨大的门齿,可以帮助提起猎物。它们的臼齿则较弱,并不适合咬碎骨头。它的头颅骨较剑齿虎的长,并有完好发育的矢状崤。下颌骨下有向前的边缘,可以保护半月弯的犬齿。它的巨大犬齿有细小的圆齿,很适合大咬。 似剑齿虎的外观像猫,但身体特征却在大型的猫科中算是不寻常。似剑齿虎的四肢比例像鬣狗。前肢较长,而后肢则呈蹲下的姿势,且是部份跖行的,故背部倾斜向下。后肢的特征显示它们一般能够跳跃。盆骨包括荐骨脊骨都像熊的,尾巴共有13节脊骨,只有长尾巴猫科的一半。 各种锯齿虎的体型大小不一,如北美的晚锯齿虎(Homotherium serum)肩高通常不足1米;欧亚大陆的各个种类则通常个体较大,肩高可达1.1米以上,比非洲狮略大,但体重要轻一些,约在150~230千克之间。虽然它们也是前腿长、后腿短,甚至某些身体结构与熊类似,但它们不像大多数剑齿动物一样是粗壮形身材,而是骨骼较细较轻、四肢修长、足部扁平、脚爪不能缩回;相对较小的剑齿和宽阔的口鼻部也有利于一 ==生活习性== 目前已有较充分的证据表明锯齿虎(尤其是在北美的)是群居动物,如在美国田纳西州的一处洞穴发现了12具幼兽化石,显然一位似剑齿虎母亲不可能一次产下这么多孩子。 而得克萨斯州的一个洞穴中更是发现了13只似剑齿虎幼崽和20只成年个体的化石,其中有三只很可能是老死在这里的,而幼兽自然离不开成年兽的照顾;众多遗迹表明,这个洞很可能是一个家族长期生活的地方。 那么,如此庞大的食肉兽群体吃什么呢?得克萨斯那个洞里的数百具猛犸骨骸告诉了我们答案。虽然其速度足以猎食奔跑迅速的中型食草动物, 锯齿虎在食谱上还是保持了本家族的作风,基本以大型动物为主。它们是"弯刀牙"的最典型代表,剑齿又短又扁,像牛排餐刀一样有锯齿状的边缘,足以割开大型动物的厚皮;而其上下颌的咬力也丝毫不比真正的老虎逊色,使得猎物难以挣扎、逃脱。它们的主要攻击目标就是猛犸和美洲乳齿象,其中2岁左右的猛犸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由于它们和锯齿虎一同生活在较开阔的草原地带,而2岁正是它们不再受母亲和象群严密保护、贪玩而容易离群的开始阶段(现生的两种大象便是如此)。欧亚大陆的锯齿虎除了各种古象以外,可能还捕食犀类。 它们典型的捕猎方式很可能是:白天群体出动,在象群附近较远处埋伏下来并耐心靠近、等待,当幼象不知不觉间脱离象群时,众虎便迅速群起而攻之,用锋利的"弯刀牙"刺破其皮肤与喉咙,很快将其杀死,成年象几乎来不及救援。接着就是把重达数百公斤的幼象拖回山洞,与洞中的老幼成员一起享用美餐--既然看起来并不算强壮的豹子可以把体重为自己三倍的羚羊拖上树,没有理由怀疑锯齿虎的力量不足。 作为剑齿虎属的直接后裔,锯齿虎完全接过了祖先的衣钵,成为更新世时期最繁荣的剑齿动物之一(但在美洲繁荣程度远低于刃齿虎),而且似乎更偏爱较冷的北方地区,虽然化石数量少,但生存地区非常广泛。在非洲和欧亚大陆它们分别在150万年前和40~20万年前便趋于衰亡(不过欧洲最晚的化石记录直到2.8万年前),很可能是与人类的竞争有关。因为这一时期的各种直立人、早期智人已经掌握了更发达的工具,开始凭借他们的勇敢智慧大规模捕杀包括犀、象、野牛在内的野生动物,而锯齿虎和其他剑齿动物在他们面前也不再是不可战胜的了。当然由于其高度特化的生活习性,使得环境变化也很容易导致其灭绝。 更多信息参看第四纪灭绝事件。在北美的晚锯齿虎则一直坚持到了更新世末。在北美,它们的数量一直较为稀少,但范围相当广泛,从阿拉斯加到佛罗里达的广大地区都有它们的踪迹,近几年在南美委内瑞拉也发现了一具锯齿虎头骨化石。另外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它们在这里并不孤独。<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95901523 知乎「Rise of Mammals丨獸族崛起6」 劍齒風雲錄—寒光- 知乎]</ref> ==分布及物种== 似剑齿虎可能自短剑剑齿虎演化而来。在更新世时期,它们在大部份欧亚大陆及北美洲地方出没,到了更新世中期(约150万年前),更扩展至非洲。似剑齿虎在欧亚大陆生存至约3万年前,而在北美洲则至1万年前。 似剑齿虎有几个物种在欧亚大陆发现,包括H. nestianus、H. sainzelli、锯齿似剑齿虎、H. nihowanensis及最后似剑齿虎。它们之间主要分别在于其犬齿及体型。不过体型大都是约有现今大 型猫科的大小,故有可能它们都只是属于同一物种的雷笛锯齿虎。 非洲有两个物种,包括H. aethiopicum及H. hadarensis,但它们很难与欧亚大陆的物种分辨。[2]它们在非洲于约150万年前消失。在北美洲于上新世出现了相似的物种晚锯齿虎。在阿拉斯加及得克萨斯州的几个位点都有发现似剑齿虎的遗骸。在北美洲南部似剑齿虎更与剑齿虎共同生活,而在北部则是它们的天下。美洲似剑齿虎最初被命名为Dinobastis。 虽然在欧亚大陆、非洲及北美洲有大量的似剑齿虎遗骸被发现,但却很少有完整的骨骼。其中一同最著名的似剑齿虎位点:得克萨斯州的福瑞森汉洞(Friesenhahn cave),共发现了30头似剑齿虎,连同过百头幼猛犸象及几只恐狼。 ==栖息地== 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福瑞森汉洞(Friesenhahn cave),共发现了超过30头似剑齿虎,并且有300-400头幼哥伦比亚猛犸。除了猛犸象以外,在洞里只有其他很少的猎物物种,故似剑齿虎(或是恐狼)似乎不可能是将腐尸带来洞中。它们这种专猎杀某一类及年龄的动物,对于吃腐肉的生活模式是很不方便的。 在北美洲,似剑齿虎的化石较同期的剑齿虎为少,可能是因它们居于高纬度及海拔有关,亦可能是因它们适应了较寒冷的地区来猎食猛犸象。 大量的猎物亦显示似剑齿虎可能是成群猎食的。短爪、纤幼的四肢及倾斜的背部都适合在开放的地方持久的奔跑。 似剑齿虎的鼻孔很大及呈方形,很像猎豹的,估计是容许更快的吸入氧气,帮助快速奔跑及冷却脑部。猎豹脑部的视觉皮层很大及复杂,故相信似剑齿虎在日间的视觉很好,而非像一般猫科的夜间视觉。 ==視頻==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GPQlsmnd6I}} 比劍齒虎更成功的食肉猛獸鋸齒虎- YouTube ==參考資料==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返回「
锯齿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