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鎮平福德祠 的原始碼
←
鎮平福德祠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鎮平福德祠'''<br><img src="https://pic.pimg.tw/cjyyou/1378730074-466938618.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cjyyou.pixnet.net/blog/post/229172255 圖片來自pixnet]</small> |} '''鎮平福德祠''',是位於[[台灣]][[台中市]][[南屯區]]鎮平里的[[土地廟]],以'''石頭公'''與'''夫妻樹'''聞名。 ==沿革軼聞== 該祠所在地位於筏子溪下游,地勢平坦,常犯[[洪水]],舊稱'''「過溪仔」'''。[[清朝]]初期,佃農'''張養'''在溪裡墾荒時挖到一顆形狀貌似土地公的黑石,便安置於田間供民眾膜拜,稱其為'''「石頭公」'''。自此之後洪水有所減退,使信眾大為增加,廟宇得以擴建。 又該田邊種植兩株[[細葉榕]]<ref>[http://hkcww.org/hkplant/readid.php?id=153 細葉榕],hkcww</ref> ,樹齡距今已有百餘載。左樹主幹間另分出一枝幹,形似男性的[[陰莖]],故稱為'''公樹''';右樹則稱'''母樹''',兩樹合稱'''「夫妻樹」'''。據傳觸摸夫妻樹可求生子。 ===土地廟=== '''土地廟''',又稱'''土地公廟'''、'''福德廟'''或'''伯公廟''',為民間供奉[[土地神]]的地方([[廟宇]]),多於民間自發建立的小型建築,屬於分佈最廣的[[祭祀]]的建築,鄉村各地均有分佈。在1949年以前,凡有[[漢人]]居住的地方就有供奉土地神地方——土地廟。 土地廟在[[中國大陸]]曾由於「[[文化大革命|文革]]」作為「[[四舊]]」大部分被搗毀。隨著「[[改革開放]]」和開始[[信仰自由]]以後,自1980年前後有蒸蒸日上的恢復民間信仰和社會的逐漸發展,便有一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這些土地廟多由[[農民]]自發組織建設的信仰中心,屬於微型建築,高度從不到2米至正常房屋高度;面積大小小則幾平方米,大則十幾平方米。1980年代和1990年代大陸官方和[[傳播媒體|媒體]]一直密切關注這股建設土地廟的浪潮,就以當時[[農村]][[小學]]基礎教育設施落後為藉口和理由,來呼籲鄉民多關注鄉村[[基礎教育]],集中精力投資建[[學校]],不要熱衷於「[[迷信]]」,但仍舊無法破壞民間信仰的力量。部分地區官方就以破除迷信為藉口而進行強行拆除,這股土地廟信仰复兴的熱潮最終還是被大陸官方鎮壓了。然而实际上至2000年以後,幾乎每鄉至少有一處或多處,其數量分佈因地而異。[[台灣]]因為擁有宗教信仰自由所以有相當多的土地廟;據官方的調查,其數量超過1300所以上。 与农村地区的土地庙相对的,是供奉城市守护神的[[城隍庙]]。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927 宗教建築;陵墓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鎮平福德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