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銅鑼灣道 的原始碼
←
銅鑼灣道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C48888;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銅鑼灣道''' </p> |- |<center><img src="https://n.oneday.com.hk/im/hAXLhLUgOpC.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oneday.com.hk/zh_HK/listings/tung-lo-wan-road-60-66-tung-lo-wan-road/ 圖片來自oneday] </small> |} '''銅鑼灣道'''('''Tung Lo Wan Road''')是[[香港]][[灣仔區]]的一條[[街道]],位於[[銅鑼灣]]東部及[[大坑 (香港)|大坑]]以北。路段東端連接[[英皇道]]、[[天后廟道]]、[[興發街]]及[[高士威道]]的路口,西端則連接[[怡和街]]、[[伊榮街]]、[[禮頓道]]及[[高士威道]]的路口。銅鑼灣道中段途經[[浣紗街]]和[[摩頓台]]等地、連接[[大坑道]]。 值得留意的是,[[大圍]]近[[曉翠山莊]]亦叫銅鑼灣,原因是那處在[[沙田 (香港)|沙田]]未發展填海興建新市鎮前,是一銅鑼形灣畔。 ==歷史== 銅鑼灣道是銅鑼灣未[[填海]]前的[[海岸線]],屬於舊[[筲箕灣道]]的一部份,早於1840年代初期已存在。 1883年,[[香港殖民地時期#香港政府|香港政府]]於銅鑼灣施工填海,並在海灣重新建造一條[[石堤]]路,即是現在的[[高士威道]]。從此車輛不再需繞經銅鑼灣道,而可直接經高士威道來往銅鑼灣及[[北角]]。「高士威」是[[英文]]Causeway的[[粵語]]譯音,意思為海堤,銅鑼灣道的英文名反而被音譯為 Tung Lo Wan Road,幸而兩條街道最接近的距離只有幾公尺的路口。<ref>[http://programme.tvb.com/lifestyle/sidewalkscientist/episode/ TVB - 《學是學非》第一集]</ref> 1935年,英皇道落成,香港政府將筲箕灣道分成數段。其中位於銅鑼灣的一段,被命名為銅鑼灣道,名稱一直使用至今。 ==沿路著名地點== *[[聖保祿學校_(香港)|聖保祿學校]] *[[聖保祿醫院 (香港)|聖保祿醫院]] *[[聖公會聖馬利亞堂]] *[[香港銅鑼灣維景酒店]]([[國安公署]]臨時總部) *[[皇仁書院]] *[[中華遊樂會]] *[[銅鑼灣 (摩頓台) 巴士總站]] ==交匯道路(由西向東)== *[[禮頓道]] *[[東院道]] *[[大坑道]] *[[摩頓臺]] *[[禮賢街]] *[[重士街]] *[[華倫街]] *[[布朗街]] *[[安庶庇街]] *[[浣紗街]] *[[禮賢里|禮賢-{里}-]] *[[高士威道]]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銅鑼灣道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