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遥想约瑟夫·史迪威(胡跃宁) 的原始碼
←
遥想约瑟夫·史迪威(胡跃宁)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遥想约瑟夫·史迪威'''<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15506004/pexels-photo-15506004.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lazy=load"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遥想约瑟夫·史迪威》'''是[[中国]]当代作家胡跃宁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遥想约瑟夫·史迪威=== 凡为世间的和平、友好而来到中国的国际友人;凡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做出贡的国际主义战士;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国际主义战士,我们都要感谢他们,记住他们,为他们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而致谢!为他们献出极其宝贵的生命而致以崇高的敬礼! 既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历史就不会忘记他们,历史也将永远的记住他们。 历史,离我们很远,却也很近。 驱车不到两小时,便驶入一条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不同于其他公路的这条山间公路,路面平坦,路宽车少却风景宜人。一丛丛繁花似锦的山花从眼前溜过,一片片郁郁葱葱青杠翠林从眼中划过,一路风驰电骋,心怡神旷,好生惬意。 行驶到攀枝花市仁和区拉鲊村后山的一个观景台,有立足于万山之巅的气概,抬头仰望,天之近,伸手可摘那如棉的白云,云绕群山,山与天相接。山与山相连形成的铜墙铁壁,势不可摧,巍峨的群山,给人以无比的力量。 俯瞰山下,大山形成的峡谷间,一条狭长的金沙江如碧绿丝带镶嵌于大地;远远近近的景象,点缀其间那赤色的红土地,泛黄的山峦,绿荫的树木,冒着炊烟的农舍,绿油的农田如山中瑰宝;那横竖交错,细长却连接村户、田间的乡村公路泛着白光,犹如大地生命的血管,又似条条耀眼的银龙;一个停运的渡口,一条穿越乡村的铁路,一座横跨南、北的公路大桥都在讲述着此地遥远历史的同时,也叙述着现代文明的风貌。 脚底下的这条公路,从见不到头的山下海拔八百多米一直盘旋升高到山上海拔一千八百多米继续向前伸延不见尾。原来,我们行驶于崇山峻岭间的这条山区公路,是一条修建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抗战公路,它穿越过云贵高原,经攀枝花境内后,继续北上,经西昌、雅安最终到达成都市。现经改造,扩建,才有了这么一条平坦、舒适的山间公路。 历史,将我们拉回到一九三七年。 疮痍满目,山河破碎,那时的中国是怎样的一个国度啊。 一九三七年,中国正面临着被扼杀窒息的险境。八月,[[云南]]滇军将领龙云提出修筑滇缅公路的计划。确定了滇缅公路经由昆明下关、保山、龙陵、芒市、畹町出境,到大缅甸北部的腊戌后与缅甸的中共铁路接通,直通仰光这条线路。十月开始的9个月时间里,在滇缅公路上千里的沿线上,20多万各族劳工被集中起来夜以继日地修筑这条抗战的生命线.。滇缅公路从一九三八年八月通车起,就成为了当时中国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唯一运输通道,成为一条抗战生命线。 在攀枝花境内的平地到拉鲊的40多公里路段被分成了10多个保来分段施工。一九四0年十一月开工,仅用半年[[时间]]就全线通车了。 一九四二年,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后,是美国西点军校毕业的军事指挥家——约瑟夫·史迪威受命重新打通滇缅公路,并通过著名的驼峰航线从印度向中国输送战略物资,将日军驱逐缅甸,一九四三年,西祥公路被美国人规划成史迪威公路的北延线后得一修整。这条路以约瑟·史迪威将军的名字为“史迪威公路”。在枪林弹雨中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东方战场运输了5万吨急需物质,被称为“抗日[[生命]]线”。 历史已成过去,历史不能忘记,历史续写着新的篇章。 七十九年过去,走在这条“史迪威公路”上,感慨颇多。我们可以告慰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是,中国人民是一个伟大而坚强的人民,中国已从贫穷落后的国家便成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中华民族正以强大的精神风貌屹立世界的东方。 不知史迪威将军是否知道中国[[四川]]有个叫攀枝花的地方;是否知道“史迪威公路”穿越了大峡谷的攀枝花市境内;那条泥泞、坎坷、蜿蜒、崎岖,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见证了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抗战山区公路——史迪威公路,如今已变成宽敞、平坦伸延的高等级108国道。 山河的变迁,证明着峡谷间有一群勤劳[[勇敢]]的人民;滔滔金沙江水向东流,带去的是两岸人民幸福的生活;声声汽笛萦回峡谷,车轮与铁轨撞击发出的铿锵声,给这个宁静的村庄以怎样生机与活力;欢快的山歌,丰收的果实,展示的是丰收的喜悦。 一个叫“拉鲊”村,一个叫“鱼鲊”村的峡谷风情,那曾经摆渡的渡口,两艘停于岸边,展现于眼中的渡船,诉说着历史的兴衰;那横跨南北,如两只有力巨手相握的公路大桥,一头连接着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的拉鲊村,一头连接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的鱼鲊乡,恢弘的大桥,展现着现代的腾飞。渔歌晚唱,一江两岸,共同的守望,演绎出的是现代[[生活]],现代[[文明]]的新篇章。 看今朝,忆往昔,感慨万千,历史让我们永远的铭记! 一切为世界和平而来到中国的国际友人,一切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贡的国际主义战士,一切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国际主义战士,我们都要由衷的感谢他们,记住他们,为他们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而致谢,为为他们献出极其宝贵的生命而致意崇高的敬礼! 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国际友人,我们都会记住他们的[[名字]]: 埃德加·斯若、偌尔曼·白求恩、柯棣华、约瑟夫·史迪威……<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43299931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胡跃宁,攀枝花市东区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南作家》杂志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遥想约瑟夫·史迪威(胡跃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