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辽中京遗址 的原始碼
←
辽中京遗址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辽中京遗址.jpeg|320px|缩略图|右|<big>辽中京遗址</big>[http://neimenggu.sinaimg.cn/2016/0831/U11268P1400DT20160831112738.jpg 原图链接][http://nmg.sina.com.cn/travel/destination/2016-09-06/0700115778.html 来自 新浪网 的图片]]] '''辽中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是辽朝陪都中京的城池遗址。城市建造仿北宋汴京开封城布局,分外城、内城和宫城。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撤销卫所后,成为废墟。1961年3月,中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遗址)<ref>[https://new.qq.com/omn/20200311/20200311A0OWUC00.html 铁器时代·辽中京遗址],腾讯网,2020-3-11</ref>。 ==概述== 辽中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大明城老哈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上。中京是辽代的五京之一,从辽统和二十一年(1003年)开始,到统和二十五年基本建成,并设立了大定府,辽代帝王常驻在这里,接待[[宋朝]]的使臣。辽亡后,金代改称其为“北京路大定府”,元代又改称“大宁路”,明代初年在此设大宁卫,永乐元年(1403年)撤销卫所,从此沦为废墟。1959年~1960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调查和考古发掘。 辽中京的城市布局仿照北宋汴京开封的布局制度,有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重。外城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200米,南北宽3500米,南墙正中开辟有门,筑有瓮城,四角有角楼。自南门朱夏门到内城的南门阳德门,全长1400余米,正中有一条宽64米的大道,大道的两侧有用木板覆盖的排水沟,直通朱夏门两侧的[[城墙]]下的石涵洞。在距朱夏门约500米的大道中心,残存一座马鞍形土包,推测可能是市楼的遗址。大街的两侧有对称布置的街道,南北向的经路各三条,东西向的纬路各五条,路宽4~15米。由这些街道组成的坊区,是[[汉族]]居住的地方<ref>[https://news.gujianchina.cn/show-8009.html 内蒙赤峰宁城辽中京遗址背景详解],古建家园,2019-08-24</ref>。 外城的北部有寺庙、廊舍、驿馆和官署的遗址。在城内西南角的山坡上,还分布有密集的寺庙[[建筑]]遗址。在外城南部的东北角,靠近内城南墙的地方,保存有一座密檐式的砖塔,传说建于辽圣宗时,是中京城 内感圣寺的舍利塔,现称“大明塔”;塔建在高约6米的土台基上,八角十三层,高74米;塔外的第一层正面四面镶嵌着砖雕的[[佛]]、[[菩萨]]、力士和飞天像,背面四面砌成双层塔形,上层刻佛塔名,下层铭刻着菩萨名;塔的造型浑厚,规模宏大,是辽代佛塔建筑中的杰作。在该塔的西南方另有一塔,高24米,俗称“小塔”,也是八角十三层密檐,可能是辽代末年或金代的建筑。 内城在外城的中部偏北,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2000米,南北宽1500米。城内多是空旷的地方,从南墙正中的阳德门到宫城南门阊阖门,有一条宽约40米的大道。大道在阊阖 门南约85米处,与一条宽15米的东西道路相交,这条东西道路两端向北转折,通入宫城。 宫城城址位于内城北部的中央,平面呈正方形,每面长1000米,宫城的北墙即利用内城的北墙,另筑东、南、西三墙,现尚可见到东、西两墙南端的角楼遗址,南墙及正中的阊阖门,都已不存,阊阖门东、西180米处,发现有宽约15米的豁口,应为东、西掖门的门址,三门都有宽约8米的[[道路]]通入宫城。阊阖门北中轴线上有一处大型的宫殿遗址,东西两掖门内则各有两重宫殿遗址。 辽中京的城市布局仿照宋汴京城的制度,由外城、内城和宫城组成。城墙黄土夯筑,残迹最高约4米。 ==视频== ===<center> 辽中京遗址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千年古都˙辽中京 </center> <center>{{#iDisplay:p03940xal1n|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790 文物考古總論]]
返回「
辽中京遗址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