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车轮梅 的原始碼
←
车轮梅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车轮梅.jpg|缩略图|居右|450px|[https://image.so.com/view?q=%E8%BD%A6%E8%BD%AE%E6%A2%85&src=tab_www&correct=%E8%BD%A6%E8%BD%AE%E6%A2%85&ancestor=list&cmsid=a91998b3ae7e38040362b61a931330e8&cmras=0&cn=0&gn=0&kn=17&crn=0&bxn=17&fsn=94&adstar=0&clw=250#id=25fefba3f5476fb3caad139b7dbf30a4&currsn=0&ps=60&pc=60 原圖鏈接][https://dy.163.com/article/DNRN289G0525TPKP.html;NTESwebSI=E3BA5FDBAA378BA8967B2315EE7B525D.hz-subscribe-web-docker-cm-online-rpqqn-8gfzd-di16l-678598qplq7-8081 来自 网易]]] '''车轮梅'''(植物学大辞典),又称石斑木(中国树木分类学),春花、凿角(广东土名),[[雷公树]](福建土名),[[白杏花]](台湾土名),[[山花木]]、[[石棠木]](广西土名)。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多分枝﹐初生幼枝覆淡褐色毛茸,小枝圆柱形,黑褐色。 叶丛生小枝端,薄革质,长椭圆形或披针状长椭圆形,粗锯齿缘。 圆锥花序,顶生,有褐色毛,花白色,凋谢前略带粉红。球形梨果,熟红黑色。 '''基本信息''' {| class="wikitable" |- |中文学名 || 车轮梅 || 拉丁学名 || Rhaphiolepis indica (L.) Lindl. ex Ker || 界 || 植物界|||| |- |门 || 被子植物门 || 纲 ||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 属 || 石斑木属 |- |目 || 蔷薇目 ||亚目 || 蔷薇亚目 || 科 || 蔷薇科 || 亚科 || 苹果亚科 |- |}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稀小乔木,高可达4米;幼枝初被褐色绒毛,以后逐渐脱落近于无毛。 叶片集生于枝顶,卵形、长圆形,稀倒卵形或长圆披针形,长(2--)4--8厘米,宽1.5-9厘米。 先端圆钝,急尖、渐尖或长尾尖,基部渐狭连于叶柄,边缘具细钝锯齿,上面光亮。 平滑无毛,网脉不显明或显明下陷,下面色淡,无毛或被稀疏绒毛,叶脉稍凸起。 网脉明显;叶柄长5-18毫米,近于无毛;托叶钻形,长3-4毫米,脱落。 ==生境== 生于山坡、路边或溪边灌木林中,海拔150-1600米。 ==用途== 木材带红色,质重坚韧,可作器物;果实可食;根入药,治跌打损伤。 ==物种研究== 本种形态变异很强,叶片大小、宽窄、叶边锯齿深浅、网脉显明下陷与否,差异很大。 苞片和萼片线形或披针形,萼筒外面无毛或被绒毛,花瓣倒卵形或披针形。 雄蕊或长于或短于萼筒,因此有人描写为多数变种变型,甚至三个不同的种。 现在合并为一种。与本种近缘者为 R. impressivena Masamune in Trans. Nat. Hist. Soc. Formosa 30: 340. 1940。 模式标本采自我国台湾花莲港清水山,生于多石地,海拔1000-1200米。 <ref>[https://www.zhiwuwang.com/news/144033.html 车轮梅的管理技巧_种植养护],植物网, </ref> 灌木高1-2米,分枝很多,小枝灰色,幼时被锈褐色绒毛,老时脱落无毛。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 370 植物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车轮梅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