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路上的乡愁(赵文新) 的原始碼
←
路上的乡愁(赵文新)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路上的乡愁'''<br><img src="https://images.pexels.com/photos/302549/pexels-photo-302549.jpeg?auto=compress&cs=tinysrgb&w=1600"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pexels.com/zh-cn/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small> |} '''《路上的乡愁》'''是[[中国]]当代作赵文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路上的乡愁=== 城市在家乡的北方,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公路穿山越岭,不宽,并排行驶两辆车绰绰有余。 公路有时也穿过村庄,跨过河流;有的河上有桥,有的河上还没修桥。 公路弯弯曲曲,就像生活在这里人们,饱经风霜,勇往直前,生生不息。 阳光照进屋里,今冬,暖气也够热情。南面那间卧室,热到跟三伏天一样让人受不了。 [[三九天]]能沐浴阳光最开心了。穿上半袖短裙,躺在床上美美地睡一觉,是多么惬意的事。 可我,偏不这样。我怕,怕那些日思夜想的东西入梦。 我喜欢站在北面厨房的窗前,背对家乡,看着对面的公路。 这是城市的公路,宽阔无比,繁华无比,晚上还有霓虹闪烁。 我呆呆地看,看公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和川流不息的车辆。 眼前还有一排阻挡我视线的楼房。不要紧,丝毫不影响我的情绪。 我知道,我闭上眼睛也能感觉到,车从东面过来,进城的乡亲一定在车里,他们还带了家乡的特产。 他们来城里看娃子,这个时候家家都淘米了,那鼓鼓的袋子里,一准是黏豆包;那看上去方方正正的东西,肯定是手工摊的大煎饼,这可是孩子最爱吃的干粮。 大妈的身边还有一个纸箱,那一定是怕压的东西,听说家乡近几年许多人经营温室蔬菜,一猜就知道,是起早新摘的豆角、[[黄瓜]]、[[西红柿]]、[[茄子]]等;上面一定还有一把小葱或生菜,也许是小白菜或油菜,娃子从小就爱吃,卷煎饼,做汤都好吃。 来城里一趟不容易,不是车不方便,是没有了之前的冬闲,能带就多带点吧。 他们知道,娃在城里不容易,花钱的地方多着呢。 车一辆接一辆,人一拔接一拔。匆匆地来了,又匆匆地走了,看一眼儿子,看一眼孙子,嘱咐几句:别舍不得吃,别亏了孩子,春节回家,什么也不用买,都预备好了。 乡亲们用汗水浇透了那片土地,你看:从车上下来那位父亲,衣领和袖口还有汗渍,衣服上还沾着泥土,这是最亲切、最熟悉的味道,被汽车的[[尾气]]搅得淡了,被钢筋和混凝土阻隔了。 今年是暖冬,两个月没下雪了。冬天没有雪,[[雾霾]]成了主角,站在窗前,看着行人脸上的口罩,感觉怪怪的,心里一紧,仿佛有东西被人偷走了,放在了什么地方,不知道。 公路和厨房之间有一排楼房,我借助缝隙,抛去可怜的目光,注视着车站。我看不清下车的人,更听不见下车的人和接站的人说什么,一切都凭感觉。 孩子肯定会说:拿这多干啥? 是埋怨,也是心疼。 老人准会说:这才多少。 总觉得爱还不够。 没错。我每次回家就是这个样子。从回家的第一天,确切地说,是父母知道我要回家的那天起,就开始准备给我带的东西,走时不把[[后备箱]]装满,老妈肯定不乐意。 我父母都八十多了,好几年不蒸[[黏豆包]]了,我还是年年都能吃到[[家乡]]的黏豆包,喝母亲做的一个味道。大弟弟、大姐,不管谁家淘米,都带着父母那一份,顺便也给我一份。还好,我们一家四口不喜欢吃黏的,有二三十个就足够了。不然母亲又要自责,说自己不中用了,啥也干不了,就会吃了。 <ref>[http://www.360doc.com/userhome/71096453 个人图书馆网]</ref> ==作者简介== 赵文新。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820 中国文學總論]] [[Category:825 中國散文論;語體文論;新文學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路上的乡愁(赵文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