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走西口 的原始碼
←
走西口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走西口.jpeg|有框|右|<big>走西口</big>[https://puui.qpic.cn/vcover_vt_pic/0/sdp001u5d72yk51/260 原图链接][https://v.qq.com/x/search/?q=%E8%B5%B0%E8%A5%BF%E5%8F%A3&stag=9 来自 腾讯视频 的图片]]] '''走西口'''是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年间中原地区人民向西部迁移的活动。 从山西人走西口的大致路线图看,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一条路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一条路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民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杀虎口。走出这个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区。“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杀虎口”的兴衰史也反映了[[晋商]]发展兴衰的历史。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ref>[https://new.qq.com/omn/20180910/20180910A1JSW2.html 中国近代历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大迁徙,你了解几个? ],腾讯网</ref>。 ==地理位置== 西口,泛指在长城以北的内外蒙古从事[[农业]]、[[商品]]交易的地方,狭义的西口特指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把西口说成是神木口、杀虎口、张家口等都是不对的<ref>[http://www.0352m.com/z/7185.html 走西口是从哪走到哪什么是西口 ],热门资讯,2019-04-27</ref>。 神木口,位于[[陕西]]北部。 杀虎口,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西北部,现为集中展示“西口文化”的著名[[风景名胜区]]。 西口杀虎口,在明代是[[长城]]要塞,名为杀胡口、杀胡堡,从这个名称可见当时长城内与边塞民族关系的紧张状况。隆庆和议后明朝在长城沿边宣府、大同、山西三镇开设[[互市]],大同右卫即于此时设马市于杀胡口关城下,使之成为边贸往来的孔道与平台。 入清,杀胡口改名为杀虎口,因其位于西北商道的交通枢纽,[[顺治]]七年(1650年),清政府在杀虎口设税关,次年“设监督一员,经收课税”。此后,又在归化城设分关,沿长城内外大同得胜口、河曲、包头、托克托、阳高和天镇等处设税收分局、支卡,专门负责征收东自天镇、西至陕西神木一带的[[关税]]。并规定,“商人运载货物,例需直赴杀虎口输税,不许绕避别口私走”。 张家口,位于[[河北]]北部。 ==具体含义== 从山西人走西口的大致路线图看,山西人从山西中部和北部出发,一条路向西,经杀虎口出关,进入蒙古草原;一条路向东,过大同,经[[张家口]]出关进入蒙古。 民间所说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杀虎口。走出这个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揽经商天下的归化与绥远(统称归绥)、库伦和多伦、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区。“杀虎口”还是通往蒙古恰克图和俄罗斯等地经商的重要商道。“杀虎口”的兴衰史也反映了晋商发展兴衰的[[历史]]。 ==文化背景== 清代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清初通过康雍乾三世的恢复发展,到[[乾隆]]朝全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走西口”、“闯关东”、"蹚古道"和“下南洋”,形成近代四股大的移民浪潮,都是以谋生为特点的非官方行为。“走西口”是清代以来成千上万的晋、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走西口”这一移民活动,大大改变了内蒙古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同时,占移民比例极高的山西移民,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将山西的晋文化带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使当地形成富有浓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晋文化作为农耕文化的一部分,通过人口迁移,与当地的游牧文化相融合,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丰富了中国的[[文化]]。 山西北部[[土地]]贫瘠,[[自然灾害]]频繁,生存环境的恶劣迫使晋北很多人到口外谋生。“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旧谣充分说明“走西口”者多为自然灾害引起的饥民。清光绪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现被称为“丁戊奇荒”的近代最严重的旱灾,甚至部分地区寸雨未下。自然灾害引起的人口流迁,以忻州、雁北等晋北地区最为突出。晋北各州县贫瘠的土地,恶劣的自然环境迫使大批百姓离开故土。例如“阳高地处北塞,砂碛优甚,高土黄沙,满目低土,碱卤难耕……地瘠民贫,无所厚藏,一遇荒歉,流离不堪。”在贫瘠的土地,寒冷的[[气候]],无川流灌溉的恶劣自然环境里,晋北人生活困苦。每遇灾歉,人们不得不流离失所,奔赴口外谋生。 “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一批又一批移民背井离乡北上口外蒙古,艰苦创业,开发了[[内蒙古]]地区。更重要的是,他们给处于落后游牧状态的内蒙古中西部带去了先进的农耕文化,使当地的整个文化风貌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伴随着“走西口”移民的进程,口外蒙古地区以传统单一的游牧社会演变为旗县双立,牧耕并举的 多元化社会。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作为移民主体的山西移民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由于山西移民在移民中占绝大多数,因而当地的移民文化更多地富有晋文化的特色,也可以说是晋文化在这一地区的扩展。 [[人口]]的流动,带动了文化的传播,而文化的传播,又拉近了地区间的距离,增强了它们的认同感。“走西口”这一移民浪潮,大大促进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区与内地的交流,进一步增进了蒙汉之间的民族感情,对我们多民族国家的繁荣稳定产生了一定的积极的影响。 ==视频== ===<center> 走西口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苗圃在央视荧屏演唱《走西口》片尾曲《跟你走》</center> <center>{{#iDisplay:c3045ld53u9|560|390|qq}}</center> <center>《走西口》配乐朗诵:钱统武 凄婉的歌曲,优美的诗歌</center> <center>{{#iDisplay:r0566kyvso0|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685 人文地理]]
返回「
走西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