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赤道逆流 的原始碼
←
赤道逆流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sw/kfz-cos/kfzimg/fcbafaba/7d855b52a2c11676_s.jpg width="250"></center> <small>[https://search.kongfz.com/product_result/?key=%E8%B5%A4%E9%81%93%E7%8E%AF%E6%B8%B8%E8%AE%B0&status=0&_stpmt=eyJzZWFyY2hfdHlwZSI6InN1Z2dlc3QiLCJzZWFyY2hfcG9zIjoiIiwic2VhcmNoX2tleSI6Iui1pOmBk+eOr+a4uOiusCJ9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small> |} '''赤道逆流'''是渔业资源学一个名词术语。 汉字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f>[https://www.sohu.com/na/421150901_120669707 涨知识:100个汉字让你读懂中华文明!],搜狐,2020-09-27 </ref>,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由汉字衍生出来的书法艺术,更是中华文明的瑰宝<ref>[http://society.sohu.com/a/590349065_123753 如何从“汉字之美”认识中华文明?],搜狐,2022-10-05</ref>。 ==名词解释== 赤道逆流,又称“反赤道流”,是赤道两侧南、北赤道海流之间的逆向海流,由于赤道北面和南面都出现向东的[[海流]],所以赤道流可分为北赤道逆流和南赤道逆流。它自西向东流动,以补充大洋[[东部]]因赤道海流带走的海水,故具有补偿流和倾斜流性质;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因此赤道逆流表层海水具有高温低盐性质。 赤道逆流位于北纬3~5度到10~12度之间,其流速约40~60厘米/秒,最大为150厘米/秒,冬季较小,只有15~30厘米/秒以下。 1943年,Sverdrup等人描述了太平洋北赤道逆流,之后不断有关太平洋北赤道逆流的观测数据和研究结果涌现出来。 1959年,Reid提出太平洋南赤道逆流。 1968年,Henri Rotschi根据“Coriolis”号调查船在赤道区东经170度经向断面上测得的温度、盐度和溶解氧资料,详细地分析了太平洋南赤道逆流的存在及其有关特征。 1976年3月至1978年10月,中国国家海洋局先后四次组织“向阳红5号”船,对中太平洋赤道区(北纬10度——南纬20度,东经160度——西经170度)进行了综合科学调查,之后在“全球大气试验”期间(1979年1一6月)两次组织“实践号”和“向阳红9号”船对该区进行了调查。这些调查结果表明,调查期间各月,即1一6月和9一10月,在西向的南赤道流中间(南纬4度一13度),确实存在一支东向流,所处的纬度范围与Ried1959年根据动力计算发现的太平洋南赤道逆流的位置基本吻合,进一步证实了太平洋南赤道逆流的存在。 2010年,中国发起首个海洋领域大型国际合作计划“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试验(NPOCE)”。科研人员在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研究上,发现并命名了北赤道逆流下的北赤道次表层逆流,揭示了菲律宾以东潜流的季节内变化和机制等。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學總論]]
返回「
赤道逆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