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貢賓嫩戰役 的原始碼
←
貢賓嫩戰役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div style="float:right; margin:-10px 0 0 10px"> {| class="wikitable" |-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貢賓嫩戰役<br></p> |- |<center><img src="" width="280" ></center><small><br> '''名稱''' 貢賓嫩戰役 '''日期''' 1914年8月20日 '''地點''' [[東普魯士]][[貢賓嫩]] '''參戰國家''' [[德意志帝國]]<ref>[https://www.ehanlin.com.tw/app/keyword/%E5%9C%8B%E4%B8%AD/%E6%AD%B7%E5%8F%B2/%E5%BE%B7%E6%84%8F%E5%BF%97%E5%B8%9D%E5%9C%8B.html 德意志帝國- 翰林雲端學院]</ref> \ [[俄羅斯帝國]]<ref>[https://artsandculture.google.com/entity/m0cdbq?hl=zh-TW 俄羅斯帝國— Google Arts & Culture]</ref> '''參戰兵力''' 144800 \ 192000 '''結果''' 俄軍勝利</small> |} </div> '''貢賓嫩戰役'''是德意志帝國陸軍於1914年8月20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ref>[https://www.history.com/topics/world-war-i/world-war-i-history World War I: Summary, Causes & Facts - HISTORY]</ref>東線戰場發動的一次以失敗告終的攻勢。德軍急於求成的攻勢使得俄軍獲勝。 ==背景== 當戰爭爆發時,[[馬克西米連·馮·普里維茨]]將軍的命令嚴格而明確:他下屬的德第八集團軍將固守東普魯士前線且不採取任何進攻行為,因為根據施里芬計劃,德軍主力此時正與西線法軍作戰;此外一旦俄軍向此地區增加壓力,他的軍隊將以放棄整個東普魯士為代價撤退至維斯瓦河。 德第八集團軍由以下四個軍組成:第一軍(赫爾曼·馮·弗朗索瓦),第十七軍(奧古斯特·馮·馬肯森),第一預備軍(奧托·馮·貝洛),和第二十軍(腓特烈·馮·舒爾茨)外加第一騎兵師,面對俄第一集團軍(保羅·馮·倫寧坎普)和第二集團軍(亞歷山大·薩姆索諾夫)。相對德軍,俄軍享有可觀數量優勢,但卻受阻於其落後的後勤及戰地通訊系統。[[弗朗索瓦將軍]]堅信德軍的優良訓練和裝備能夠彌補數量劣勢並迫切要求採取進攻行動。在8月17日他私自違抗命令指揮軍隊在[[斯塔盧波嫩]]向俄軍發起了一次成功的進攻;當他的軍隊回撤至貢賓嫩時,已經消滅了3000名俄軍,並抓獲近5000名俘虜。 ==戰局== 在這次勝利的驅使下,弗朗索瓦說服普里維茨將軍趁南方的俄第二集團軍仍然離前線較遠時主動向俄第一集團軍發起攻勢。弗朗索瓦更宣稱,因為他的部隊全部由東普魯士人組成,就這樣將他們的家園拱手讓給戰鬥力被高估了的俄軍會對他們的士氣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一段沒有使用代碼而被破譯的無線電對此說法提供了有力證據。普里維茨將軍被說服,並決定儘早對倫寧坎普的俄第一集團軍發起進攻,使15萬名德軍能夠正面對抗數量僅為20萬人的俄軍;然而此決定違背了德軍總參謀長[[赫爾穆特·馮·毛奇]]的命令,因為他計劃在法國被擊敗前東線將不進行任何攻勢。 在8月19日,俄軍騎兵在貢賓嫩郊外與德軍步兵爆發衝突。俄軍沒有撤退,而是下馬在炮兵支援下與德軍步戰,並在承受了400人傷亡且耗費大部分彈藥的代價後將德軍逐退。這正中了弗朗索瓦的下懷,他說服普里維茨於次日發動反攻。隨著普里維茨的批准,弗朗索瓦指揮第一軍在第一騎兵師的增援下在當夜開始行動。在8月20日凌晨4點,第一軍攻擊了俄第28師並招致了猛烈的炮火;然而總是缺乏補給的俄軍很快耗盡了彈藥使得他們反被德軍炮兵壓制,並在當天下午早些時候後撤8公里。但當俄第29師增援到達時,戰線趨於穩定並使戰鬥陷入僵局。 在南方,馬肯森的第十七軍和貝洛的第一預備軍仍然處在動員階段。受弗朗索瓦在北方的行動鼓舞下,馬肯森與當日上午8時攻擊了倫寧坎普的第三軍,貝洛的預備軍直到中午才參加攻勢。此地的俄軍受弗朗索瓦進攻的警告而深知德軍的意圖,並花費了大量時間組織重炮部隊。德軍起初的進展相當順利,但當他們進入俄軍重炮打擊的範圍內,攻勢便迅速衰減;而俄軍則扭轉了側翼的劣勢,迫使德軍無序地撤退至英斯特堡-安格爾堡線並被俄軍俘虜6000餘人。 被打敗的德軍士兵向不安的普里維茨流露出暴徒般的異樣眼光;而他本人更擔心他的軍隊可能會受困於[[倫寧坎普]]和[[薩姆索諾夫]]的包圍網之內,儘管前者並不急於追趕撤退的德軍。普里維茨驚慌失措,並與當前局勢不成比例地下令全軍放棄整個東普魯士並撤退至維斯瓦河。 ==結局== 普里維茨的恐慌影響了毛奇,使他擔心[[柏林]]現在可能會受到向前推進的俄軍的威脅。總參謀長毛奇更是革除了普里維茨和他的副手瓦德西並讓保羅·馮·興登堡和埃里希·馮·魯登道夫頂替此外他還決定將在西線的三個軍和一個騎兵師調往東線,這在普遍觀點看來是不正確的,因為它削弱了德軍能夠越過比利時包抄並殲滅法軍的「行軍翼」。 一場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戰役的結果將持續影響戰局。戰鬥結束後,在一名俄軍軍官屍體中發現的便條揭示了俄軍更大的計劃,正如興登堡所回憶的那樣: 「它告訴我們,[[倫寧坎普]]的第一集團軍將越過北方的馬祖爾湖並抵達英斯特堡-安格爾堡線,攻擊被假定休整於安格拉帕河後方的德軍;而薩姆索諾夫的軍隊則越過勒岑-奧特爾斯堡線攻擊德軍側翼[8]。」 獲得此情報後,興登堡和魯登道夫立即停止了德軍的後撤併採取主動行動。這將在日後成為德國軍事史上最偉大的勝利之一[[坦能堡戰役]]。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歐洲軍政事件]]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貢賓嫩戰役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