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谭翃晶 的原始碼
←
谭翃晶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谭翃晶</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acfc5a6077d2b43d.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1719675&sid=1818005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谭翃晶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62.9 毕业院校;中央美院 其他成就;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其他作品;《万山红遍》《中国民居组画》 |} '''谭翃晶'''(谭红晶)早年毕业于[[解放军军医学院]],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2007年全国中国画大展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美协旅游联谊中心付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山西创作中心副主任,[[中央党校书画院副院长]]。<ref>[http://finance.sina.com.cn/money/collection/shuhua/20070319/15093419541.shtml 著名画家谭翃晶简历] , 新浪网 2007-03-19</ref> ===艺术风格=== 自幼喜爱书画,有丰厚的文学知识和宽广的知识面。经过多年来对传统绘画和书法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研个中奥秘,作品显示着雅风和文气,狂放处含精微,精微处寓狂放,笔情墨趣尽出其中,画风雄健纯朴,主攻[[山水]]、[[花鸟]],兼修[[书法]]。 【一】山水作品追求一种雄伟辽阔、苍茫幽远的意境。中华民族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生生不息的土地上,处处都能触动画家的创作灵感。由南到北、从东到西,原生态的大山大水所呈现出来的粗犷与质朴、雄壮与奇崛、孤野与苍茫,通过画家饱含激情的笔墨展现在画面上。她的【[[江山多娇]]】系列作品,以祖国的名山大川为依托,以实地写生为素材,把自己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揉入画面中。读她的画有一种天高地阔、排山倒海的气势,期间峰峦纵横、深谷幽泉、云蒸霞蔚,每一幅都能感受到大自然勃勃的生机,到过那里的人们,能在依稀之间寻找到有当地特征的生命状态。 【二】她的【[[美丽家园]]】系列作品,在中国民居题材的创作中更是独树一帜。画家数年来致力于收集和整理中国现存的和濒临消失的各民族、各区域古朴的老民居、民宅。用细腻而严谨的表现手法、古拙而雄浑的笔墨,将这些充满浓郁东方文化气息和生活情趣的生活场景呈现在作品中,使作品鲜活灵动、引人入胜。加之女性特有的秀润与委婉,使作品粗犷中见妩媚,雄浑中有婀娜,笔墨细致又泼辣。 【三】她的[[[孔雀]]]系列作品,贯穿了作者对孔雀的喜爱和欣赏.她笔下的孔雀,步态轻盈,眼神机灵,时而悠闲漫步,时而翩翩起舞,灵动的头颈、翡翠般的羽翼都被作者摹写的精神抖擞、栩栩如生。她笔下的孔雀不是圈养在宫廷的宠物,而是生长在大自然里的美丽精灵,西双版纳辽阔的林间草地、蕉荫竹林是它们自由的家园。 【四】书法初学汉隶,对《[[张迁碑]]》和《[[石门颂]]》下过数年苦功,后又宗法王铎、米芾,重节奏、重韵律,布局跌宕、章法严谨,线条富有节奏感,笔墨遒劲有力,刚柔相济。她画中的线条,粗细相间、干湿得当,有一种灵动的韵律,得宜于她不断的研习书法。画外功夫的广博,是造就画内功夫的源泉。 ===参加全国重大展览活动=== 作品多次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各类大型美展并获奖: 《[[芳洲鹭影]]》获首届“孺子牛杯”全国书画大展三等奖。 《[[舒卷有馀]]》获“全军第七届根艺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清露]]》获“香港海内外书画名家精品展”金奖。 《[[霜林小栖]]》获“黄河杯”全国书画大展金奖。 《秋[[到太行]]》、《[[这里春天也美丽]]》入选中国美术名家作品集。 《[[秋韵]]》入选“菜乡情”全国中国画提名展。 《[[静谷清音]]》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全国书画展”。 《[[林风山韵]]》入选“黄河壶口赞”中国画提名展。 《[[苗乡清韵]]》入选中国美协第四次会员精品展。 《[[家在画图中]]》入选2007年全国中国画大展。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谭翃晶</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0.baidu.com/it/u=3608204426,1859501549&fm=253&fmt=auto&app=138&f=JPEG?w=750&h=383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8%B0%AD%E7%BF%83%E6%99%B6&step_word=&hs=0&pn=4&spn=0&di=7163459808555696129&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06808450%2C1053364650&os=3564676111%2C1775764159&simid=3190152928%2C3857196530&adpicid=0&lpn=0&ln=545&fr=&fmq=1674017518261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15&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gimg2.baidu.com%2Fimage_search%2Fsrc%3Dhttp%3A%2F%2Fimg0.ph.126.net%2F6K1oZObyn3UJFHnr8hlmRQ%3D%3D%2F1130684981464080350.jpg%26refer%3Dhttp%3A%2F%2Fimg0.ph.126.net%26app%3D2002%26size%3Df9999%2C10000%26q%3Da80%26n%3D0%26g%3D0n%26fmt%3Dauto%3Fsec%3D1676609551%26t%3D50ededc6484471b8b5445babe7e8874d&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s52_z%26e3B8mn_z%26e3Bv54AzdH3Fi7wg24wt1j%408dmAzdH3F&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QsNiwxLDUsMiw4LDc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主要收藏单位和著述=== 多幅作品被人民大会堂、[[聂荣臻]]纪念馆、[[陈子庄]]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中央电视台、中共中央党校等专业性美术机构和美术馆收藏。 作品散见于《[[美术]]》、《[[中国书画报]]》、《[[美术家]]》、《[[东方美术]]》、《[[中国画清赏]]》《[[当代名家]]》、《[[中国艺术博览]]》、《[[国画家]]》、《[[鉴赏收藏]]》等全国出版发行的多种专业报刊杂志和大型画册。 小传被收入《[[当代美术家、书法家大辞典]]》《[[中国名人传记]]》、《[[当代国画家]]》等多部大型辞书。 出版有个人专集:《[[当代名家—谭翃晶]]》《[[美术家谭翃晶]]》《[[中国当代国画家—谭翃晶精品]]》《[[艺术档案-画家谭翃晶]]》《[[谭翃晶画集]]》《[[美丽家园-谭翃晶画民居]]》《[[江山多娇-谭翃晶画名山大川]]》等多部画集。 ===谭翃晶民居作品简介=== 近几年来,画家谭翃晶致力于收集和整理中国现存的和濒临消失的各民族、各区域古朴而多姿的老民居、民宅。这些凝结着中华民族祖祖辈辈心血和智慧的老房子,无言的承载着炎黄子孙繁衍的生命气息和精神文化。每当看到它们被自然风蚀或人力销毁,她心中就会生出诸多的痛惜。今年,终于推掉了一些应酬,静下心来,把自己心中的家园,用笔墨丹青呈显在宣纸上。 (一)周庄水城: [[周庄古镇]],位于[[上海]]、[[苏州]]、[[杭州]]之间,称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需舟楫,全镇依河成街,桥街相连,深宅大院,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廊坊。白天垂柳佛水,风送荷香,傍晚夕阳西下,波影烁金,入夜明月初生,满江渔火。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唐风孑遗、宋水依依,周庄古镇用吴地文化的遗韵和烟雨江南的自然美,互为依托,相映生辉。 (二)纳西族摩梭民居: 在[[四川]]省与[[云南]]省接壤的崇山峻岭之中,有一个马蹄形的高原湖泊—[[泸沽湖]]。环绕着泸沽湖散落居住着大大小小的摩梭村落,据悉这里是世界上最后的母系部落,外界称东方女儿国。在全人类都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的今天,摩梭人仍然延续着男不娶、女不嫁、结合自愿,离散自由的“[[走婚]]”习俗。摩梭人依山傍湖而居,居屋叫木楞房,四壁用削去皮的圆木,两端砍上卡口衔接垒制而成,上面盖上宽木板,再压上石头。家中最有权威的老祖母居住的房子,叫祖母屋,是家中陈设最好的房子,也是家族议事、待客、节庆、聚众等重要场所。姑娘成年后,家人会在院子附近给她盖一处独立的木楞房,叫花房,有了花房的姑娘就可以“走婚”啦。 (三)徽派建筑: 徽派建筑有“无水无山不成居”之说,因此位于[[安徽省]]南部的西递村、宏村应该说是十分典型依山傍水民居,整个村落一片葱绿,令人神清气爽,是理想的栖居之地。绿树掩映中的白墙黛瓦以及其间的祠堂、牌坊、楼阁无不结构奇巧建造精美,玲珑剔透的镂空石雕,飞檐翘角的青瓦门楼,高高的 骑马墙下深深的石板巷,摆满花草的曲廊亭阁,宁静的院落,大自然的灵气和主人的闲情逸致在这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更觉疏朗淡雅细腻别致。 (四)黄土高原的窑洞: 人类的居室大都因地制宜而营造,在黄土高原上表现的尤为突出。在这片土地上,自从有了人类,便有了窑洞。黄土高原的土崖畔上,正是开掘窑洞的天然地形,土窑洞省工省力、冬暖夏凉,十分适宜居住生活。在陕北,窑洞有靠山土窑、石料接口土窑、平地砌窗窑等几种,在黄河中游,陕北、山西等地以靠山窑为最典型,人们在天然土壁内开凿横洞,数洞相连,或上下数层,组成院落。窑洞的窗户是洞内光线的主要来源,剪纸窗花是主人装饰居室的重要手法。窗花贴在窗外,外观颜色鲜艳,内观明快舒坦,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光、色、调相互融合的形式美。 (五)维族高台民居: 在[[新疆喀什]][[噶尔老城]]东南端的黄土高崖上,有一处维吾尔族民居。维语称:阔孜其亚贝希巷,意为高崖上的土陶,已有2000年的历史,现称喀什高台民居。整个建筑都是用土坯砌成的土墙,外皮抹上麦草泥浆,木质的楼板、横梁,铁制的院门,根据主人的需要在原住地上随意的向四周延伸,向上成楼上楼,向左右成楼外楼,经年累月,户与户之间形成了许多像迷宫一样七绕八弯、幽深的巷子。有宽有窄、有上有下、纵横交错,初去的人很容易迷路。维族人的院落大都封闭,铁门高墙,内饰伊斯兰彩绘,土炕,羊毛地毯,家家院内植满葡萄架,盛夏季节葡萄藤依架爬满回廊,葡萄架下就成了人们聚餐、纳凉的好地方。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谭翃晶</big>''' |- |<center><img src=https://img1.baidu.com/it/u=1982801458,1384184797&fm=253&fmt=auto&app=138&f=JPEG?w=500&h=404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8%B0%AD%E7%BF%83%E6%99%B6&step_word=&hs=0&pn=0&spn=0&di=7169026086108397569&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2358980431%2C4102647103&os=821204483%2C3472775324&simid=4233421511%2C592429832&adpicid=0&lpn=0&ln=545&fr=&fmq=1674017518261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images.takungpao.com%2F2018%2F0129%2F20180129012710375.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w6pf_z%26e3Bpwh7g2rw5_z%26e3Bv54AzdH3Fw7vpt5gAzdH3FqAzdH3Fda8bAzdH3Fa8dlAzdH3Fncnblm9_z%26e3Bip4s%3Fu654%3D2657r4jffw2j%26tfwrrtgfpwssj1%3Da&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QsNiwxLDUsMiw4LDc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六)侗族村寨: 在湘西南部有一个侗族聚居的黄土乡,分布着20多个侗族村寨。其中有一个叫新寨村的寨子坐落在一个大斜坡上,山谷下有一条宽阔而湍急的溪流,河面上架设着一座廊式的大木桥,已有上百年历史,桥面是一条半封闭的大走廊,俩边有供人休息的廊凳和扶栏,不管什么天气,过桥人都不被日晒雨淋,因此人称风雨桥。过了桥,有一个雕梁画栋的大凉亭,侗族称“鼓楼”,环绕周围是一片较大的空地,这是全寨人选举、议事、集会、观戏和庆祝的地方,是全寨社交的中心。每逢侗家重要的日子,那里都会很热闹。 (七)凤凰吊脚楼: [[湘西]]一带山多水多,世代聚居在这块土地上的土家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为了适应环境,建造了一种屹立于山水之间的吊脚楼。所谓“脚”就是几根支撑楼房的粗大木桩。建在水边的“[[吊脚楼]]”,长长的前“脚”深深地插进江里,与搭在河岸上的另一边墙叠榫交叉共同把楼房支撑起来。“吊脚楼”依山临水而建,一来方便生活,二来可防避毒蛇、猛兽的袭扰,一般都建有两、三层高。在湖南省湘西凤凰古城内有一条沱江,在从前,那是一条沟通内外的主要通道,紧挨着沱江码头有一排惹人注目的“吊脚楼”,建筑特点典型,排列紧密。每当夜幕降临、月挂中天的时候,“吊脚楼”上的灯火和鼎沸人声便吸引住了江船上的过客…… (八)云南大理白族民居: 白族建筑最明显的特点是气派的门楼,高高的白色院墙托起青灰色的瓦顶。门楼精雕细刻,周围镶嵌着各种花纹的大理石,有的上面还画了山水花鸟图案,所有的门都是用木料雕刻出来的,叫“阁子门”,“阁子门”根据主人的喜好施以朱红或涂为金黄,院落里有高大的白色照壁,白色的墙头也大多绘有精美的壁画。周城位于云南大理地区,有1700多户人家,在全国也是一个巨大的自然村。村民全部为白族,多少年来,他们背靠终年积雪的苍山,面向波光粼粼的洱海繁衍生息,其风古朴至今犹存。 (九)大屋顶的朝鲜族木屋: 在我国东北有一个朝鲜族聚集的地方叫[[延边]],有一座常年积雪的山峦叫[[长白山]],长白山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一年到有半年处在冬季。所以朝鲜族的房子屋顶都很大,房檐长长的翘出,墙壁也很厚,空间比较矮利于保暖。传统的木屋门多窗少,门和窗的形状差不多,一推开房门就脱鞋“上炕”。“炕“是朝鲜族人在室内的主要活动空间,室内有矮小的桌没有凳,凡是席而坐。传统的朝鲜族民居黑瓦白墙,有木建的、泥草建的、现在还有砖木结构的,与汉族的村庄有很大的差别。雪后的乡村,积雪随物具形,千姿百态,万顷雪原上只需要一点点红、或一点点黄就立刻生动起来。 (十)藏族民居: 居住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为游牧民族,他们居住的房子分为帐房和碉房两大类。帐房为[[四形毡包]],折叠灵活运输方便,在游牧区和放牧季节使用。最有观赏价值的是他们别具特色的碉房,碉房建在藏民的定居地,以木石为结构,多为2-3层,依山而建,外墙向上收缩,内墙保持直立。下层储物,上层居住,三层多为经堂和晒台。由于藏族人民是一个极其喜爱色彩的民族,所以每一所藏族民居都会被寓意着宗教意义的红、白、兰、绿、黄五色涂染,在藏传佛教里这五色分别寓意火、云、天、水、土,也就是五色经幡的颜色,据说寓意吉祥。在所有的藏族建筑上 ,外墙和门窗是藏族彩绘渲染最多的地方,强烈的色彩对比,夸张的佛教纹饰,到处飘荡的经幡让人过目难忘。 (十一)苗寨: 在我国[[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是苗族人民主要的生活聚集地。由于受当地耕地资源匮乏的限制,苗族的住宅多建在半山上,以自然形成的家族成寨,与其他民族共寨的不多。传统的住房多就地取材,有木房、木板房、土墙房等等。苗族的“[[吊脚楼]]”源于古居民的南方木栏式建筑,结构严谨,造型巧妙,柱柱相连、栏栏相接,上千栋的“吊脚楼”相连成片, 随着山形起伏变化、层峦叠嶂,与周围茂盛的枫林、竹林、青山绿水和鳞次栉比的梯田融为一体,相互呼应,形成了浓郁的农耕文化和优美的田园风光。 (十二)太行山里的石屋: [[太行山]][[大峡谷]]位于晋、豫两省交界的腹地,这里背靠高山,面对苍溪,林密峰险,山路崎岖,当地村民就地取材,建屋造宅。民房大多以石头为墙,石片为瓦,石板铺路,以北方四合院形式,构成独特的石头民居建筑。四合院沿着悬崖边建造,下面是万丈深渊,行走在用石头铺就的山石路上,犹如行走在幽僻苍凉的剑阁古道,让初上来的人们感到头晕目眩,战战兢兢。但居住在这里的村民,却世世代代生长繁衍在石板村、石板岩乡这些满是石头的大山里,并且民风古朴单纯延续至今。 (十三)海南黎寨: 黎族主要居住在[[海南岛]]的东部和中南部,是由古代的一支叫“[[百越]]”的部族发展而来。传统的黎族民居为“[[布隆亭竿]]”意为“[[竹架棚房子]]”,茅草屋顶,木头或竹子的梁柱,竹席抹泥墙、竹条墙或椰叶编墙,其特点像一个倒扣的船型,还有的呈金字塔状。藤黄色的竹屋,在一年四季绿色不衰的海南 岛上,十分的抢眼。当你行走在吱吱呀呀沁着沧桑和岁月烙印的竹屋里,放眼四周满是粗壮的椰林、挺拔的槟榔、秀丽的翠竹、繁茂的蒲葵……金黄的寨子被一片片、一丛丛深绿色和浅绿色簇拥着,那种纯天然浓烈的生命绿色,能驱走世间所有的纷纷扰扰…… (十四)树屋: 在我国[[云南省]]的[[独龙江]]、[[怒江]]流域生活着一支有独特习俗的少数民族叫[[独龙族]],他们的习俗里最独特的还不是服装个别,而是把纹身纹在妇女的脸上,谁纹的多而好谁就越漂亮(当然,现在的独龙族姑娘已经不纹脸了,一些老年妇女的脸上还能看到),另外一个习俗就是建树屋。独龙族在立寨建屋之前,在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曾经历了巢居、穴居的过渡阶段,为躲避猛兽将家建在大树上。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寨子里已经建起了较为宽大的竹木屋,但树屋作为一种奇特的风俗也部分的保存了下来:就是女儿长到13时,父亲会在大树上为其建一座树屋,姑娘长到二十一、二岁了,没有三个以上的男子在树屋过夜,就有嫁不 出去的危险。男子如果不能进几个树屋,也是被人瞧不起的。婚前男女可以尽情欢乐,但婚后绝对要从一而终,实行一夫一妻制。 (十五)羌族的碉楼: 在我国[[四川省]]的[[茂县]]和[[汶川县]]区域内,有保存完好的羌族民居,经过5.12大地震虽有一部分损毁,但大部分都保存了下来。在群山环抱之间,鳞次栉比的方形石屋和高耸的碉楼,犹如林海中的古堡,在湛蓝的天空和翠绿的群山映衬下,分外夺目,让每一个初到的人都惊喜不已。蜿蜒的山道环绕着村寨,山脊上耸立着一间间、大小不一、层叠起伏的方形平顶石屋,在顶层的平台上摞着一圈圈成熟的金灿灿的玉米,墙上挂满了红艳艳的辣椒,一派丰收景象。屋子是用山上的石片砌成的,内有水源,一般为2-3层,门窗的开口向南或东南,这样便于采光、保暖、和防盗。高高的碉楼是羌族人用于防卫的建筑,其形状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最高达30多米。这些高耸的碉楼,经过千百年风雨、战乱、地震而不毁,不能不说是石砌建筑的一个奇迹。 (十六)蒙古包: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谭翃晶</big>''' |- |<center><img src=https://nimg.ws.126.net/?url=http%3A%2F%2Fdingyue.ws.126.net%2FvG%3DXraInDLQGyLKgJeFIYe4VtEm7jqAuBb66E8Lfz12T71559296619453compressflag.jpg&thumbnail=650x2147483647&quality=80&type=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8%B0%AD%E7%BF%83%E6%99%B6&step_word=&hs=0&pn=31&spn=0&di=7169026086108397569&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0&ie=utf-8&oe=utf-8&in=&cl=2&lm=-1&st=undefined&cs=1981090914%2C263815770&os=3412613280%2C1694365574&simid=1981090914%2C263815770&adpicid=0&lpn=0&ln=545&fr=&fmq=1674017518261_R&fm=&ic=undefined&s=undefined&hd=undefined&latest=undefined©right=undefined&se=&sme=&tab=0&width=undefined&height=undefined&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s%3A%2F%2Fbkimg.cdn.bcebos.com%2Fpic%2F7ab514d12fd9318f572c84fa&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kwthj_z%26e3Bkwt17_z%26e3Bv54AzdH3Ftpj4AzdH3F%25Eb%25Ba%25AD%25E0%25BF%25bn%25Em%25ll%25BmAzdH3Fbc8n8nc&gsm=1e&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nojc=undefined&dyTabStr=MCwzLDQsNiwxLDUsMiw4LDcsOQ%3D%3D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 [[蒙古包]],是能够拆移的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典型民居,它具有制作简便,易于组装,抵御风寒的特点。我国的[[蒙古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等多个游牧民族祖祖辈辈都习惯使用毡包。各民族所使用的毡包在高矮形状上略有差异,装饰图案略有不同,但整体构造同出一辙。木制的勒勒车是牧民迁徙用的载物工具,每到一处,先搭好一个伞形的骨架。再在骨架上覆盖上一层厚实的毛毡,最后用毛绳将毡子牢牢地捆在骨架上,外部再装饰上吉祥图案和五彩丝带,意喻五色经幡,新家就落成了。 (十七)晋商大院: [[晋商]]的[[老宅]]不仅是建筑史上的奇迹,也是人文史的一个奇迹。晋商的豪宅大部分在明清时代开始修建,经过几代人的建造,规划严格,井然有序,层次清晰,界定分明。疏朗与悠然,流畅与迂回,宏大与小巧,从容与险峻,在砖瓦木石之中结合的美轮美奂。整个宅子布满各种各样的石雕、木雕、砖雕,可谓无处不雕,无处不精。雕刻的题材全部来自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融书法美、文字美、绘画美、诗词美、雕刻美为一体,从而构成一种强烈的文化氛围,以满足主人教化寓意的精神追求。 (十八)傣家竹楼: 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高达的[[棕榈树]]、[[芒果树]],一片片的[[香蕉林]]、[[菠萝地]],不知的灌木丛、乔木丛,到处都是浓密的绿荫。傣家的竹楼就坐落在这些大大小小的绿荫中。竹楼的四周长满了竹子,粗粗细细、长长短短,有纤细的、有粗壮的、有挺拔的连绵成林。竹子是傣家人离不开的建筑用品和生活用品,竹叶、竹笋用来食用,纤细的用来编席、编筐,粗壮的用来盖楼。竹楼的底部被几十根木桩撑起,算是空中阁楼,下面放杂物,上面住人。一来可以防潮,二来可以防野兽。竹楼的外墙和内饰,包括里面的家具、和器皿大部分都是手工的竹制品。这种原生态的竹楼在比较偏远的傣族村寨还能看到,离城镇较近的地方已经被水泥建筑代替了。 (十九)京城四合院: [[四合院]]作为[[北京]]的传统民居,盛行于明清时代。“四”表示是东南西北四面,“合”是围在一起的意思。四合院中除大门与外界相通之外,一般都不对外开窗,即使开窗户也只有南房为了采风。因此,只要关上大门,四合院内便形成了一个封闭式的环境。在动荡的社会里,恬静的四合院就成了[[北京]]人舒适安详的生活场所和精神家园。 (二十)福建客家土楼: 永定位于[[福建省]]闽西的龙岩地区,这里有一处保存完好的客家民居建筑群,它们被统称为土楼:福建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奇特的风格、巧妙的构筑、恢宏的规模被誉为世界民居建筑史上的奇观。土楼分方形和圆形两种:圆楼都有两、三圈组成,由内到外,环环相套。外圈高十余米共四层,有一、二百间房,一层做厨房,二层做仓库,三、四层做卧房。二圈一般为客房,最内侧为走廊,环形的走廊可以把家家户户串联起来。相传1900多年以前,中原一带战火连绵,客家人举族南迁,几经辗转,在福建闽西龙岩地区安定下来。他们垒起厚实封闭的土楼以避免外来冲击,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大门一关自成一体,又有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一座楼一般要经三、五、十年建成,二三十户人家聚族而居,一座楼多为同姓大家族,风俗沿袭至今。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e0515u3vhso|480|270|qq}} <center>【许先网】2017年7月28日画展采访谭翃晶</center> {{#iDisplay:d0157gmxww1|480|270|qq}} <center>画家谭翃晶艺术作品赏析</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人文社科藝術人物]]
返回「
谭翃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