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谭廷襄 的原始碼
←
谭廷襄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谭廷襄'''({{bd|?||1870年|}}),字竹崖,山陰華舍(今浙江紹興縣)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生平簡介== [[File:譚廷襄.jpg|thumb|right| [http://image.digitalarchives.tw/ImageCache/00/19/5d/4f.jpg原圖鏈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E8%AD%9A%E5%BB%B7%E8%A5%84&rlz=1C1ASUC_zh-TWTW840TW840&sxsrf=ACYBGNQlwfdz2w2jgcQGltMQT9utLh41pw:1567864587818&tbm=isch&source=iu&ictx=1&fir=jCwiZBHKFXir-M%253A%252C3CahmvEu9qt7OM%252C_&vet=1&usg=AI4_-kQZ_ZxDOI5UAJ7L6nm7rRHOqDxlkg&sa=X&ved=2ahUKEwi1_r_e7r7kAhXVKqYKHfb5D-wQ9QEwDHoECAcQHg&cshid=1567864878647352#imgrc=N5DGzP8pQVdOIM:&vet=1] ]] ===“陝西產米少,轉輸不便。請改折解款,由部召糴,費節而事集。”=== 道光十三年(1833年)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刑部主事,再遷郎中。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譚廷襄]]出任直隸永平知府,同年十月,調任保定知府。調保定,遷順天府尹,擢刑部侍郎。 咸豐六年(1856年)正月,譚廷襄與倉場侍郎[[阿彥達]]到天津驗收成米。八月,出任陝西巡撫。外放陝西 咸豐七年(1857年)正月,直省採米運京倉,廷襄疏言:“陝西產米少,轉輸不便。請改折解款,由部召糴,費節而事集。”七年,署直隸總督。 是時英、法、俄、美四國合軍陷廣東省城,廷襄疏請封貨閉關,恩威並用,上以海運在途,激之生變,虛聲無實益,不允。 ===惟有密飭官吏稽查保甲,列冊密記,乘機啟導=== [[咸豐]]八年(1858年)四月,英兵北犯,佔大沽砲台,窺內河。大沽口外積沙,海舟不能直入,敵舟至,數以小汽船採測。時方議款,不為備,不虞其驟發。欽差大臣[[僧格林沁]]劾廷襄,奪官戍軍台。 咸豐九年(1859年),以三品頂戴署陝西巡撫。 咸豐十年(1860年),上命直省禁習天主教,廷襄疏言:“天主教流行中國二百餘年,到處窮搜,轉滋駭愕。惟有密飭官吏稽查保甲,列冊密記,乘機啟導。”時款議未定,或請西巡,偕總督樂斌疏陳三便三難,議乃寢。 咸豐十一年(1861年),譚廷襄擔任山東巡撫。頻歲軍興,山東諸郡縣群盜蜂起,皖捻入境,勾結土匪,滋擾幾遍。僧格林沁大軍駐山東督剿,廷襄率兵出省協助,並督各郡縣團練防剿兼施,具詳僧格林沁傳。 ===經歷=== [[同治]]元年,兼署河東河道總督。 同治二年(1863年),譚廷襄鎮壓捻軍,並生擒起義首領[[楊蓬山]]、[[張全堂]]。 同治三年(1864年),譚廷襄任刑部侍郎,隨後擔任工部侍郎、戶部侍郎。 同治五年(1866年)湖北巡撫[[曾國荃]]上奏摺彈劾總督官文-,朝廷命尚書[[綿森]]及譚廷襄共同前往查辦。譚廷襄據實回奏,總督官文受到嚴肅處理。 同治六年(1867年)上用前事奪官文總督,是冬,國荃亦以病乞罷。 回京,擔任吏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職務。 同治九年(1870年)卒,赠太子少,諡'端恪。<ref>[http://www.my2852.com/ls/qsg/1239.htm 譚廷襄>夢遠書城 > 史籍 > 清史稿 >]</ref> ==英法艦隊第一次攻擊大沽口,坐鎮海神廟的總督譚廷襄逃走== [[File:大沽口砲台遺址.jpg|thumb|right| [https://pic1.zhimg.com/v2-c448d02240929be53bf68861c0319c6f_1200x500.jpg原圖鏈結] [https://zhuanlan.zhihu.com/p/72090601] ]] 1841年,清廷遣派重臣改進大沽口防禦,經過數年經營,形成大沽砲台群,包括大砲台5座、土砲台12座、土壘13座。河口以西五六里有海神廟,此處有浮橋聯繫兩岸。 1850年英軍艦艇、1854年的英美艦隊、1857年的[[俄國]]艦隊在大沽口進行過軍事偵察。 為進一步攫取利益,英法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1958年5月,英法艦隊第一次攻擊大沽口,坐鎮海神廟的總督譚廷襄逃走,砲台守兵在游擊將軍沙元春帶領下孤軍奮戰,重傷法砲艇1艘,斃傷英法軍百餘人,兩個小時後砲台相繼陷落,沙元春戰死,清軍共死傷400餘名。英法佔領[[天津]],清政府被迫簽署《天津條約》。<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72090601 大沽口砲台遺址]</ref> ==参考文献== *《[[清史稿]]》 卷四百二十六 列传二百十三 谭廷襄 *[http://npmhost.npm.gov.tw/ttscgi2/ttsquery?0:0:npmauac:TM%3D%C3%D3%A7%CA%C1%B8 谭廷襄] {{道光十三年癸巳科殿试金榜}} {{DEFAULTSORT:Tan谭}} ==參考資料== [[Category:清朝军政人物]] [[Category:中國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BD/isYea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B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Date.isMD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道光十三年癸巳科殿试金榜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谭廷襄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