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课程评价论 的原始碼
←
课程评价论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sw/kfz-cos/kfzimg/abcbbdfb/da12d5d95257de0d_s.jpg width="260"></center> <small>[https://book.kongfz.com/271942/6245754458/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small> |} 《'''课程评价论'''》,作者:李雁冰、钟启泉,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ref>[https://www.sohu.com/a/131814077_620113 涨知识:古人用什么方法传递信息?],搜狐,2017-04-03</ref>,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当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ref>[https://www.sohu.com/a/158173666_573074 书究竟有何用?],搜狐,2017-07-18</ref>。 ==内容简介== 《课程评价论》内容包括 课程评价概论、课程评价的[[哲学]]基础、课程评价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课程评价的理论流派与典型模式、典型质性课程评定方法等。 ==目录== 章课程评价概论 节课程评价的涵义与类型 一、一种尝试性的课程评价定义 二、课程评价的对象 三、课程评价中的价值与判断 四、课程评价的功能 五、课程评价的类型 第二节课程评价与[[课程]]开发、课程研究 一、课程评价与课程开发 二、课程评价与课程研究 第二章课程评价的哲学基础 节评价的性质与内涵 一、评价的性质 二、评价的涵义 第二节评价的合理性 一、工具价值与内在价值 二、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 三、共同价值与多元价值 第三节课程评价的哲学本质 一、杜威的课程评价观 二、课程评价的哲学本质 第三章课程评价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 节课程评价的历史发展 一、测验和测量时期 二、描述时期 三、判断时期 四、建构时期 第二节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 一、目标取向的评价 二、过程取向的评价 三、主体取向的评价 第三节走向新的课程评价观 一、以质性评定统整、取代量化评定 二、评定的功能由侧重甄别转向侧重发展 三、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又倡导让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 四、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 五、评定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第四章课程评价的理论流派与典型模式(上) 节课程评价模式及其指标 一、从模式的角度看课程评价 二、评价模式的指标 第二节课程评价的目标模式 一、目标模式的背景与来源 二、目标模式的基本内容 三、目标模式的得与失 第三节课程评价的差距模式 一、差距模式的产生背景 二、差距模式的基本内容 三、差距模式的得与失 第四节课程评价的背景-输入-过程-输出模式(CIPP模式) 一、CIPP模式的产生背景 二、CIPP模式的基本内容 三、CIPP模式的得与失 第五节课程评价的回应模式 一、对目标模式的批判继承和全貌模式的提出 二、回应模式的理念和特点 三、回应模式的功能性结构 四、回应模式的得与失 第六节课程评价的解释模式 一、对传统评价模式的批判 ==参考文献== [[Category:040 類書總論;百科全書總論]]
返回「
课程评价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