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论语《众恶之章》 的原始碼
←
论语《众恶之章》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论语《众恶之章》原文及解读.jpg|thumb|350px|right|[http://n.sinaimg.cn/sinacn12/701/w640h861/20181017/f67e-hmhhnqs7956552.jpg 原图链接] [http://k.sina.com.cn/article_6426344807_17f0a3d6700100cqym.html 图片来自新浪网]]] '''论语''' 《论语》以一个人物,即孔子为中心描绘各种人物形象,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是个首创。这些人物来自十分广泛的社会阶层,包括执政者、贵族、各种等级的官吏、军队首领、学者、隐士等。书中写得最多的是同孔子关系最密切的弟子。 == 原文 ==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 解读 == 人都有长处,有不足,如果众口一词地称誉一个人,或者诋毁一个人,都是违背常理、不足以信的。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作认真观察,才可以下判断。 “众口铄金”的事还是很多的。有些自然形成,一个人最初树立了好形象,被人说好,渐渐地大家都跟着说了。有些却是有人故意这样做的,为了抬举某人,刻意加以树立。“积毁销骨”的事也一样。 知人,应如孔子所言,不仅听,更要观察。做人,还是要反求诸身,自树形象,尽量避免落到积毁销骨的惨状。<ref>[https://www.vrrw.net/wx/26765.html 论语《众恶之章》原文及解读]</ref> == 孔子 ==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ref>[https://so.gushiwen.org/search.aspx?value=%e5%ad%94%e5%ad%90 孔子]</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810 文学总论]] [[Category:820 中国文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论语《众恶之章》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