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觉海文集:一翳在眼 的原始碼
←
觉海文集:一翳在眼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觉海文集:一翳在眼'''<br><img src="https://i1.go2yd.com/image.php?url=0KNneq5iyr"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KNneq1L 圖片來自一点资讯]</small> |} '''觉海文集:一翳在眼''',翳在眼,空花乱坠。翳,就是眼睛的瞳孔生膜遮蔽视线的病。如果有这种翳病的人,他在看天空时,就会变成空花乱坠,眼花撩乱,会看到很多虚幻不实的景象。其实,会生病的不只是眼睛,耳朵若是不善听话,断章取义,也会造成对事实的误解,或者讲话口不择言,搬弄是非,胡言乱语,也会引起很多争端。 == 原文 == 过去芙蓉灵训[[禅师]]问归宗智常禅师说:“如何是佛?” 得到的回答说:“即汝便是。”意思是说,你[[当下]]就是佛。 芙蓉灵训禅师就再进一步问道:“要如何保任?” 归宗智常禅师说:“一翳在眼,空花乱坠。” 芙蓉灵训禅师听了以后,言下顿然领悟。 这一段禅门公案是出自《联灯会要》里面的记载,公案的内容,主要是说明众生因何会成为众生的原因。 一翳在眼,空花乱坠。翳,就是眼睛的瞳孔生膜遮蔽视线的病。如果有这种翳病的人,他在看天空时,就会变成空花乱坠,眼花撩乱,会看到很多虚幻不实的景象。其实,会生病的不只是眼睛,耳朵若是不善听话,断章取义,也会造成对事实的误解,或者讲话口不择言,搬弄是非,胡言乱语,也会引起很多争端。这种种的现象,讲起来都是病态,但是最可怕的并不是这些,最可怕的是心中有病。 如果心中生病,就会在观念上或心理上产生种种的偏见、成见以及执着,障碍对真理的体悟,阻碍清净佛性的显发。可怜的是,众生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生病的事实,反过来却以生病的眼光,去看待世间的一切事物,而且自以为就是真实!其实所谓的真实,并非真实,都是认假作真,结果产生许多不必要的困扰和烦恼。 如何是佛?归宗智常禅师回答说:“即汝便是。”这个意思,就是表示众生皆具佛性,与佛无异,既然无二无别,为什么众生就叫众生,而不称为佛?这要如何保任呢?归宗智常禅师说:“一翳在眼,空花乱坠。”众生之所以会成为众生,就是这个原因。这里所讲的“翳”,就是指众生心中的无明盲点,或观念上、心理上的自我执着。 众生在未开悟以前,每个人都习惯由自己的个性及角度去看世间的人、事、物,又有谁会主动去发现或怀疑自己的不客观和不理性呢?十个人看同一个人可能就有十种不同的见解,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与心情下看同一个东西,也会有不同的判断。因此,只要心中还有自我自私的主观意识存在,就看不到真正的面目,必须心中没有任何自我的预设立场,所看到的世界才是用智慧来照见的。这种智慧是绝对透明,是超越主观和客观之上的,这叫做观照。 《心经》里面说,用般若智慧来照见人生现象,就能离开一切苦难。假使我们能以开放、柔软、尊重的态度去面对一切,虚心学习,就能促进生命净化,去除我执的想法,而有更大的慈悲和智慧。这种悲智的力量,能使我们对生命有更加深广的体悟,能够如此,则本自具足的佛性自然彻见,展现光明,而不再是一个暗昧无明的人生了。<ref>[http://www.jishengxuefo6589.com/html 觉海文集:一翳在眼]</ref> == 参考来源 == {{reflist}} [[Category:530 礼俗总论]] [[Category:540 社会学总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觉海文集:一翳在眼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