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袁应泰 的原始碼
←
袁应泰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袁应泰.jpeg|有框|右|<big>袁应泰(进士)</big>[http://pic.gerenjianli.com/mingren/1977/36222830.jpg 原图链接][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8/g0onatcdas.html 来自 个人简历网 的图片]]] '''袁应泰'''(?-1621年),男,汉族,字大来,[[凤翔]](今属陕西宝鸡)人。晚明官员,东林党人。 袁应泰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中进士,授临漳知县,筑长堤四十余里,捍御漳水。迁工部主事,起河南右参政,官至兵部侍郎。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擢右佥都御史,代周永春巡抚辽东,一个月后,代熊廷弼经略辽东。袁应泰在辽东扩大边防,收编叛将、叛卒,来投即纳,大将童仲揆、尤世功等以为不可,袁应泰不听。 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袁应泰下令打开闸门,把太河水放入护城河,壕沟的内侧排列火炮,严阵以待。努尔哈赤水陆俱进,攻下[[沈阳]],再战又下辽阳,贺世贤、尤世功为乱箭射死,童仲揆等赴援,亦战死。袁应泰在辽阳城东北的镇远楼督战,城破之后,举火自焚。 明朝追封为兵部尚书。清朝乾隆年间,追谥“忠节”。<ref>[http://m.yuwen360.com/mingren/3478.html 袁应泰生平简介_袁应泰生平经历及事迹 ],语文360网</ref>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中进士,授临漳县(原属河北省、明清时属河南)知县,他动员民工筑长堤四十余里,以防漳水泛滥。调任河内(今河南沁阳县)后,组织群众穿凿太行山,引入沁水,修筑25条堰,灌溉田亩数万顷,使邻县也受益。政绩为两河(河南、河北)之冠。 ==修城浚河== 历任工部都水司主事、兵部武选司郎中。他认真办事,将假冒世职的数百人全部淘汰。不久,任淮徐兵备参议。当时[[山东]]遭灾,他设粥厂救济灾民,又动员他们修城墙疏,浚城河,修葺孔庙,使灾民都能饱食。袁应泰又将额外税收及漕折银数万两全部用来赈济灾民。户部弹劾他擅自动用官库银、粮。其时,他已迁为副使,遂借病回乡。 多年后,袁应泰被起用为[[河南]]右参政,以按察使身份到永平(明代属京师北京)治水。当时后金屡次兴兵攻边,袁应泰加紧练兵并修备武器,关外所需粮草、火药之类都能及时供应,深受经略熊廷弼信赖。 ==巡抚辽东== 泰昌元年(1620年)九月,袁应泰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代周永泰巡抚辽东。十月,熊廷弼被罢官,袁应泰代理经略。他上疏说:“誓与辽东相始终,更愿文武诸臣不怀二心,与臣相始终。”[[明熹宗]]对他嘉奖,并赐予尚方剑,袁应泰斩杀贪将何光先,罢免大将李光荣及以下十余人,就作收复抚顺的准备。决定用兵18万、大将10人,将作战计划向皇帝奏报。 袁应泰精明能干,但用兵非其所长,规划也不周密,熊廷弼在边防时,执法严格,部队军纪整肃,而袁应泰失之以宽,而且更动了往日的规章制度。 时值蒙古各部遭大灾,很多灾民到关内乞讨。袁应泰说:“我若不救,他们必将投敌;我招收他们,可增加兵员。”就下令招降,于是来他部队归顺的很多。袁应泰将他们安置在辽沈两城,有的暗中奸淫抢掠,居民深以为苦。于是众人议论纷纷,认为招降兵过多,可能暗中被敌人利用,也可能间杂着敌方间谍来日为内应,有叵测之祸。而袁应泰却以为用蒙古兵抵抗清兵而自鸣得意,不久,遇到三岔儿会战,蒙古人作先锋,其中有二十多人阵亡,袁应泰就以此为理由淡化群众议论。 ==城破自焚== 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十二日,大批清兵进攻[[沈阳]],总兵官贺世贤、尤世功出城奋战,败北而回。次日,[[蒙古]]降人果然作内应,使两员大将战死。总兵官陈策、童仲揆赴援,也阵亡。袁应泰就令奉集、咸宁各军撤退,全力守辽阳,并引水注入城河,沿河排列大炮,兵士环城守卫。 十九日清兵临城下,袁应泰亲自督率总兵官侯世禄、李秉成、梁仲善、姜弼、朱万良出城五里迎战,被战败,死伤很多。当晚袁应泰未进城,宿军营中。 第二天,后金军掘开城西闸门排除城壕内积水,又派兵守住城东水口,渡城河大呼而到城下,双方鏖战很久。很多清军骑兵冲到城边,被战败的明军向城外奔去,有的被淹死,有的被清军杀死,伤亡惨重。清晨,袁应泰进城,与巡按御史张铨等分陴(城墙上凹凸形的小墙)固守。监司高出、胡应栋等翻城墙逃走,人心离散。 十一日,后金军又攻城,袁应泰督率军士持盾牌大战,又败阵。到傍晚,更楼起火,后金军从小西门进城,城中大乱,很多居民点灯等待后金军,妇女也盛装在门前迎接,据说这是蒙古人所引导的。 袁应泰在城楼上见此情况,觉得大势已去,无法挽回,对张铨叹息说:“你没有守城的责任,赶紧走吧!我死在这里!”说罢就佩了剑、印自缢而死。他的妻弟姚居秀也跟着自杀。仆人唐世明抚着袁应泰的尸体大哭,放火烧楼而死。此事传到朝廷后,追赠袁应泰为兵部尚书,并隆重祭葬,封其子为官。 清朝乾隆年间,追谥其为忠节。 ==主要成就==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袁应泰调任河内知县。这时正值河内大旱,百姓流离失所。爱民如子的袁应泰下决心将广济渠的引水口往上游移,变平地取水为山地取水,也就是在沁河出山口的南侧凿山开洞,通过隔山取水的方法直接引沁河水入广济渠。 为把这项巨大的水利工程建设好,袁应泰呕心沥血,督促施工。开凿山洞的山石坚硬,开凿十分困难,为激励工匠们施工,袁应泰捐出了自己3年的所有官俸约1万金用于施工,而自己却“6年之内布衣素食,未闻有崇肉累帛之奉”。在他的带动下,河内各地乡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力支援修渠建设。在袁应泰的带领下,历时3年才打通建成了“长40余丈、宽8丈”的引水石洞。随后袁应泰又带领民众用2年时间砌桥闸、安装铁索滑车,疏通渠系,开排洪道,建成了可灌济源、河内、河阳、温县、武陟“民田数千顷”的灌区。广济渠修好后,袁应泰又致力于河渠的安全运行。为解决渠道维修的资金问题,袁应泰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在河内县利上乡陆图、南鲁等村买了二顷40余亩土地,雇佃户耕种,每年收租谷100余担,用于河渠维护所需。河渠渠首需要有专人看护水闸,袁应泰就在引水洞设2名闸夫看守,在减水河、分水闸各设一名闸夫管护。为解决这4名闸夫的待遇问题,袁应泰一没给老百姓摊派,二没求告上峰增加吃皇粮的编制,而是裁减了县衙中的5个编制,把裁减5人的俸禄“改给闸夫工食”,这样既不增加百姓的负担,又解决了渠首的看护难题。 ==历史评价== 《[[明史]]》:应泰历官精敏强毅,用兵非所长,规画颇疏。 ==史书记载== 《[[明史·列传第一百四十七]]》 《[[罪惟录·卷二十五]]》 ==视频== ===<center> 袁应泰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明清史之天启元年,辽阳激战</center> <center>{{#iDisplay:n3260ly5g9m|560|390|qq}}</center> <center>明清史之天启元年,辽阳激战 "历史 "中国历史 "辽阳</center> <center>{{#iDisplay:q32516uf8is|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明朝军政人物]]
返回「
袁应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