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蟻蜂 的原始碼
←
蟻蜂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蚁蜂001.jpg | thumb | 300px | '''蚁蜂 ''' <br> [https://kknews.cc/nature/mbxj3xp.html 原圖鏈接] ]] '''蚁蜂 ''' <ref>{{cite web|url=https://kknews.cc/nature/mbxj3xp.html |title=蟻蜂科(Mutillidae)概覽 |date=2018-10-15|work=每日頭條}}</ref>(Mutillidae)是膜翅目細腰亞目針尾組中胡蜂總科下的一個科,該科[[昆蟲]]通稱為蟻蜂(mutillids)或[[絨蟻]](velvet ants)。迄今為止,全世界發現並描述的蟻蜂種類已超過了3000種,也有人估計有8000種左右,分為近230個屬或亞屬。它們廣泛分布於全世界,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中國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市區。蟻蜂的雌成蟲無翅、被有濃密的絨毛,外形上酷似多毛的大螞蟻,故稱之為絨蟻。蟻蜂的毛色鮮艷,具紅、白、黑、銀色或金黃等色斑或色紋。黑白色相間的蟻蜂看上去就像微縮版的大熊貓。蟻蜂亮眼的體色起著警戒信號( aposematic signals)的作用,可恐嚇來犯之敵。人們如若被蟻蜂叮螫,可引發激烈的疼痛。如一種蟻蜂 Dasymultila klugii叮螫後可引起Schmidt疼痛指數的3級的疼痛,疼痛持續時間可達30分鐘。正因如此,蟻蜂在英文中還被稱為「cow killer」(漢語意為「奶牛殺手」或「cow ant」(漢語意為「叮奶牛的蟻」)。但是,蟻蜂一般不會主動發起攻擊,它們的叮螫都是為了防禦。另外,蟻蜂分泌的毒液的毒性也遠比蜜蜂或收穫蟻(harvester ants)的弱很多。雖然蟻蜂的雌成蟲形似螞蟻,但與螞蟻不同的是,它們是獨居型的非社會性昆蟲,而不像螞蟻那樣有著複雜的社會制度。 ==形态特征== 蚁蜂体壁坚实,[[触角]]裸露,或具短或长毛;雌蜂触角弯,12节;雄蜂触角直,13节。前胸背板侧面似三角形,伸达或接近翅基片,第1、2腹节间深缢,足粗短。前翅第1盘室比亚中室短,一般前翅有2~3个肘室,翅脉常不达翅端;长形,体长数毫米至20余毫米为多;多为黑色、具红黄色等斑纹。多被毛,具光泽。头略圆。复眼圆形,或内缘凹入,有单眼。上颚强壮。翅痣清楚或不发达;翅常暗褐色、烟色或浅黄色,并有虹色光泽;有的科雌蜂无翅。腹部有或无腹柄,雄蜂腹端常生有1或多个刺。 ==生活习性== 蚁蜂在面对掠食者的时候,雄性蚁蜂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们长有翅膀,只需要飞走躲避即可。相比之下,雌性蚁蜂不仅只能在地面活动,而且外形十分显眼。鲜艳的绒毛似乎很容易招来危险,但这实际就像大黄蜂的黄黑条纹一样,能起到警告掠食者的作用。而且,雌性蚁蜂还将“警戒色”这种防御策略上升到了全新的高度。不同的蚁蜂物种已经演化出了相互模仿的能力。通过在外观上模拟邻近的其他蚁蜂,这些独居的动物找到了一种提高数量优势的方法。不明就里的掠食者可能会尝试捕食蚁蜂,但很快它就会尝到苦头,并且记住蚁蜂的颜色,保证下次不会犯同样的错误。通过相同的外观信号,不同的蚁蜂物种获得了同样的保护。 当蚁蜂察觉到威胁来临的时候,它会开始发出短促的尖鸣声。这种声音来自蚁蜂腹部不同部位的移动和摩擦,可以在距离掠食者还比较远的时候,就告诫对方不要靠近。不过,有时候蚁蜂会在无意中被掠食者吃到嘴里之后才开始发出这种声音。 ==分布范围== 蚁蜂已知约3,000种,在西半球干热地区最多。 ==繁殖方式== 蚁蜂多寄生在蜂上,但也有的寄生在蝇或甲虫上。卵产在宿主的巢房内,每房一卵。寒冷地区,幼虫寄生在未成熟宿主体外,以蛹越冬。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蟻蜂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