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虞山公园 的原始碼
←
虞山公园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虞山公园.jpeg|有框|右|<big></big>[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422/5ccdf669a9274385a38c36c5f9bd545a.jp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309558366_99985148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虞山公园'''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市区北部的北极广场和虞山桥附近,因其内有虞山而得名,又因其在市区北部所以是桂林山水游览的开山地,也是桂林历史的渊源地。 ==简介== 虞山公园位于桂林城北,因园内虞山,虞帝庙而得名<ref>[https://www.sohu.com/a/114503088_108545 桂林:山水动情吟唱的绝美诗章] ,搜狐,2016-09-17</ref>。园美庙灵、山奇洞幽,规划面积1.2万平方米,是桂林市最美、最大的仿古[[园林]],也是桂林山水游览的开山地和桂林历史的渊源地。虞山突兀矗立,林木苍翠,[[环境]]幽谧。山的西麓,韶音洞贯穿南北,悠风习习,与皇泽湾的淙淙流水和洞口阵阵林涛,交织成韵,有如韶乐。 “舜洞薰风”为桂林着名老八景之一。主要景点有虞帝庙、怡沁园、三绝碑、五福塔、闻韶楼、韵音洞、九重天、美泉宫等。 虞山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历史文化积淀丰厚。相传四千多年前,华夏文明始祖之一的虞帝南巡曾到这里,秦人立碑纪念,延续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这座桂林最早的庙宇,古往今来祭祀虞帝者络绎不绝.被视为桂林的福地。虞山现存古代碑65件,其中以[[唐代]]韩云卿撰文,韩秀石手书、李阳冰篆刻的《舜庙碑》和宋代着名理学家朱熹的《靖江府新作虞帝庙》最为珍贵。在虞山东麓崖上镌刻的一座距今1400多年的观音像更给公园增添了神采。 虞山公园整体大而又细致,细节精巧雅致,其造园手法别具一格,风格独树一帜,[[传统]]与现代结合,东方和西方相兼容。公园可分南北两个景区,南园景区主体气势恢弘,而北园景区充满现代气息。 ===北园景区=== 北园给人一种现代感,有灵动的泉水和飞流直下的[[瀑布]]<ref>[https://www.sohu.com/a/353873870_100941 【地理视角】瀑布的成因和分类(附中国10大瀑布)] ,搜狐,2019-11-14</ref>,周围绿草茵茵,花园环绕,晚上在现代设施的映衬下更加妩媚美丽。 南园突出一种人文[[感觉]]。在虞帝庙的遗址上,公园又重新恢复新建了虞帝庙,其背后即为虞山,浑然天成;五福塔(以中国传统吉语“五福临门”命名)金碧辉煌,塔内设有“平安钟”以祈福国泰民安;“九重天”是由三个[[大理石]]雕凿而成,给人以平步青云之感;集雅园收集了园内的奇石珍品供游人观赏;“曲水流觞”妙趣横生;怡沁园巧夺天工的假山叠石栩栩如生;还有回音壁,两人世界、智者、闻韶楼、南薰亭等众多景点。 ==景点介绍== 虞山在虞山公园内,叠彩区北极路东,[[漓江]]西岸,是桂林城北一座孤峰,海妃殉之。根据这个动人的古老传说,唐时在山下建虞帝庙,庙东宋人建南薰亭,把山叫做虞山或舜山。虞山西麓有南北对穿的南薰洞,又名韶音洞。曾是古老的地下河道。山崖上有唐韩云卿文,韩秀实书、李冰阳篆额的《舜庙碑》和宋[[朱熹]]作的《虞帝庙碑》等石刻。洞内有张式的《韶音洞记》,方信儒的《古相思曲》等。 韶音洞韶音洞在虞山西麓,为一南北对穿的古地下河道,高2~3米,宽5.5米,深105米,[[面积]]约720平方米。北洞前淙淙流水、阵阵松涛,交汇成韵,有如舜帝所制“韶乐”,因有韶音洞之名。张式《韶音洞记》云:“洞之深凡十有三丈,广二丈有奇。牖之外少西,有地隆然而高为台,可钓。明年秋,又于洞之左得小丘,平广爽垲,江出于旁,凡桂之山,瑰奇杰出者悉献其状。”明周进隆题“韶音洞”洞名,清俞徵题“薰弦”二字,都表达了洞的特色。 南薰亭南薰亭在虞山南山腰。始建于宋淳熙二年(1175),为张式创建,历代均有修葺。亭东可望漓江,南有松林,亭北山水交织,一派灵秀景象。抗战期间毁于战火,仅存遗址。昔日是谒舜庙从容游息、宴集之地。清人查淳《南薰亭诗》,“留题字满苔痕绿,古庙烟浮松影寒。此日登临无限恨,追思往事一凭栏”,[[诗人]]对今昔抒发无限感慨。如今,新建虞山大桥飞架漓江东西岸,车队如龙,古庙苍松将长青万古。 ===舜庙遗址=== 在市区虞山(又名舜山)南麓。虞山为桂林开发较早的名山之一,在[[唐代]]已经非常有名,宋代多有修葺,后因历年战乱而废,近年仿古重建,可见遗风。相传虞帝南巡曾到此山,故名虞山。并立庙纪念。庙建于何时无考。 唐建中元年(773),朝议郎守尚书礼部郎中上柱国韩云卿,朝议郎守梁州都督府长史武阳县开国男翰林待诏韩秀实,京兆尹人李阳冰,曾合璧《舜庙碑并序》于虞山,此为记述舜庙最早的一方[[石刻]],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宣教郎主管台州崇道观[[朱熹]]作,《舜帝庙碑》云:“虞帝祠在城东北五里,而近虞山之下,皇泽之湾,盖莫详其始所自立,而有唐石刻辞在焉。南宋淳熙二年(1175)春2月,今直秘阁张侯式始行府事,奉奠进谒,仰视栋宇倾垫弗支,图像错陈造已淫厉。”于是“命撤而新之”。这是有记载的第一次修葺。此后,修葺之事历代均有。今殿堂,僧舍已废,遗址尚存。 ==石刻文献== 虞山石刻分布于韶音洞、山体东、南部,形制为摩崖。现存石刻54件,其中唐代1件,宋代6件,元代2件,明代29件,清代16件。从形式上看,以诗文为多,题名很少,还有营缮纪事、题榜、绘画等。从内容上看,除少数纯为祭祀性的庙堂[[作品]]外,绝大多数为歌颂虞帝功德,兼赞美风景和文物古迹的修建。 重要石刻有:年代最早的唐建中元年(780年)的“舜庙碑”,韩云卿撰文,韩秀实隶书,李阳冰篆额,是桂林最着名的石刻之一,后称碑三绝; 宋淳熙三年(1176年)的“静江府新作虞帝庙碑”,记载南宋着名理学家张任静江知府时重修虞帝庙的经过,朱熹撰文,吕胜已[[隶书]],方士繇篆额,俗称为“四夫子碑”; 元至正二十三年(1365年)刘杰撰“帝舜庙碑”,以及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沈秉成撰“重修虞帝庙记”等,都是有关虞帝庙兴衰和桂林文化教育发展的重要文物。 此外,宋淳熙四年(1177年),张栻手书的“韶音洞记”、嘉定八年(1215年)方信孺作“古相思曲”、[[明代]]周进隆、曹学和清代郝浴、查礼、谢启昆的题诗等石刻,也都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视频== ===<center> 虞山公园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桂林虞山公园,山水之城美丽动人!</center> <center>{{#iDisplay:o0380l9z74n|560|390|qq}}</center> <center>桂林虞山公园百花齐放</center> <center>{{#iDisplay:o3227zpiwqy|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返回「
虞山公园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