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蓬江区 的原始碼
←
蓬江区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蓬江区.jpg|thumb|right|蓬江区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70913/404c276cbff24768b4932130e669e774.jpeg 原图链接] [https://www.sohu.com/a/191703630_768976 图片来源于搜狐网] ]] '''蓬江区'''广东省江门市市辖区,江门中心城区,地处珠江三角洲西翼,毗邻港澳,北连[[广州]]、[[佛山]],东接[[中山]]、[[珠海]],南向南海。辖区面积324平方公里,下辖3个镇和6个街道。2018年末常住人口76.46万人,地区生产总值671.75亿元 蓬江十景为广场瑰宝(五邑华侨广场、华侨博物馆)、[[良溪古风]]、[[陈垣故居]]、双虹映日(潮连大桥、荷塘大桥)、绿野西坑(大西坑森林公园)、长堤风貌街、洪圣公园、叱石风景区、陈白沙纪念馆、东湖公园。 2017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2]2018年11月,入选2018年工业百强区。[3]2019年10月,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入选2019年度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File:蓬江区1.jpg|thumb|right|蓬江区1. [http://dzb.jmrb.com 原图链接] [http://dzb.jmrb.com 图片来源于江门新闻网] ]] ==历史沿革== '''东湖美景''' 元末明初之间(1363年左右)蓬江区境内已形成圩集。江门墟原在蓬莱山西山坡上,旧称“墟顶”。至十七世纪初,江门墟已初具规模。清康熙元年、三年(1662年、1664年),清政府颁布两次“迁界令”,强迫沿海居民内迁50华里,江门划为界外,江门居民被迫徙迁。清康熙八年(1669年),“迁界令”废除,江门居民回归复业。鸦片战争以后,根据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将江门辟为对外通商口岸。 1925年8月6日,当时的广东省政府决定将江门埠定为广东省直辖市,当年11月26日,江门市政厅(即后来的市政府)正式成立。1931年撤消江门市建制,改为镇复归新会县辖。先后编为新会县第二区、第十二区。1933年改为镇。设保甲制,有29个保,345个甲。 1949年10月23日江门解放,25日江会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在江门成立,会址设在江门,代行江会区一切行政职权,后因地点不适中,新会四乡难以照顾,于1950年5月,将原江会军管会迁至新会会城,江门便成立“江门办事处”,代行江门区内行政职权,当时只按区级镇建制,各部门设股,江门自解放日起属粤中专区领导。 1950年前,江门未设郊区行政建制。 1951年1月12日原属新会县管辖的江门镇为省辖市,同时新会县划出水南、紫莱、白沙、石冲(白石、耙冲、北街市)等四乡与北街村归江门市。1952年底新会县滘头乡划归江门市郊区。1953年3月,市郊区(蓬江区)辖紫莱、水南、白沙、石冲、滘头、滘北6个乡,有20个行政村。1956年2月7日佛山地区成立,江门市划为佛山专区领导,直至1958年11月。从1958年11月起江门市转属肇庆专区领导,不久计划将肇庆专区迁到江门,所以曾一度叫江门专区,但后来决定不迁,又复称肇庆专区。 1959年初江门市设江门专区,同年11月新会县所辖新民、丹灶、篁庄、篁边等划归江门市,扩大江门市郊区。1961年底江门市属肇庆专区,1963年6月江门市又属佛山专区。 1974年7月1日经上级同意江门市重为省属市,受省和佛山地区双重领导。 1977年江门市区域再次扩大,新会县原辖外海、潮连并入江门市郊区(蓬江区)。 1984年江门市区分设城区与郊区两个县级区,郊区管辖外海、环市、潮连三个区公所。 1994年8月10日,城区更名为江海区,郊区更名为蓬江区。 1953年设郊区街道,1958年改郊区公社,1977年扩大郊区。1984年正式设立县级建制区,原名江门市郊区。1994年3月调整管辖区域,8月更名为蓬江区【1994年8月10日,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94]119号)江门市城区更名为江海区,郊区更名为蓬江区】。 解放前郊区各乡原属新会县第二区管辖,区府设在礼乐,行保甲制。1950年8月以后,郊区各乡相继成立“临时乡务委员会”代替旧乡政权。1951年1月12日新会县划出江门镇成立江门市。同时划出水南、石冲、紫莱、白沙4个乡(共12个自然村、4个行政村)归江门市管辖。 1951年6月郊区开始土改,至1952年7月夏收前全部完成。土改后各乡成立乡人民政府,下按自然村建立联组,并成立“江门市郊区办事处”领导白沙、紫莱、水南、石冲、滘北、滘头六个乡共23条村,农业人口约11200多人。1952年新会县划出滘头乡和麻北乡的北街村共8个行政村,归江门市管辖。江门将滘头的林村与北街村合并成立滘北乡。石冲乡划出北街圩归市区。 1953年郊区开始搞农业互助合作组。1954年下半年开始将互助组合并扩大为农业互助合作社(每条乡当时有几个或十多个合作社)。1955年下半年在原互助合作社再发展扩大成为一乡一社,即有白沙、紫莱、水南、石冲、滘头、滘北6个高级合作社,下分大队、小队。1956年下半年新会县划出石山里、沂水里、石子潭、凤溪里归江门市紫莱乡管辖。<ref>[https://baike.so.com/doc/2384546-2521399.html 蓬江区] </ref>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4年8月,蓬江区管辖环市、潮连2个镇和北街、仓后、堤东、沙仔尾4个街道办事处。 '''行政区域''' 2002年6月22日,撤销新会市设立新会区,将原新会市的棠下、荷塘、杜阮三镇划归蓬江区管辖。 2006年8月18日,将环市街道办事处白沙社区居委会的行政区域并入了沙仔尾街道办事处,沙仔尾街道办事处就辖原沙仔尾街道办事处和原环市街道办事处白沙社区居委会范围,共辖羊桥、西园等19个社区居委会,总面积为8.175平方公里,总人口9.2万。由于管辖区域的调整,沙仔尾街道办事处于6月份向市政府提出拟将沙仔尾街道办事处更名为白沙街道办事处的请示。 2012年,蓬江区下辖3个镇(棠下镇、荷塘镇、杜阮镇)和6个街道(环市街道、潮连街道、北街街道、堤东街道、仓后街道、白沙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2月,蓬江区下辖棠下、荷塘、杜阮3个镇和环市、潮连、白沙3个街道办事处。 [[File:蓬江区2.jpg|thumb|right|蓬江区2 [http://shop.wto168.net/newWeb/uploads/allimg/150203/18382_150203104547_1.jpg 原图链接] [http://shop.wto168.net/newshop/1309231/scjj.html 图片来源于国际珠宝网] ]]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1984年,江门市郊区处于北纬22°31′~22°39′,东经113°01′~113°11′,区境位于江门市郊。西、南、北三面与新会县接壤,东面与中山市古镇、东北与新会县荷塘镇隔江眺望。土地面积108平方公里。1994年2月,郊区行政区划调整,位于江门市区的江门河北岸,处于北纬21°~22°48'、东经111°37'~113°15'。南与江海区隔河相望,东、西、北与新会市接壤。土地面积72.36平方公里,东西相距28公里,南北相距27公里。1994年8月郊区更名为蓬江区,土地面积不变。 2002年6月,新会的荷塘、棠下、杜阮3镇划入蓬江区辖后,地理位置扩展至北纬22°05′~22°48′,东经112°47′~113°15′。土地面积增至324平方公里。辖区东南隔西江江门段分别与佛山市的南海、顺德两区和中山市古镇相望;南与江海区隔河为邻,陆地与新会区接壤;西北与鹤山市的沙坪、雅瑶镇接壤。 '''地层''' 蓬江区内出露的地层为第四系海陆交汇的近代灰黑、灰黄色淤泥,分布于棠下镇、天沙河两岸、北街、堤东、仓后、沙仔尾街道等低洼平坦地带;白垩系下统,分布于棠下和杜阮两镇;寒武系八村群中、下亚群地层,分布于荷塘、杜阮、环市镇和潮连街道。 '''岩石类型''' 蓬江区的基底以寒武系八村群砂岩类岩石的沉积岩为主,燕山期花岗岩等侵入岩为次。侵入岩有燕山期第三期黑云母花岗岩,分布于棠下和杜阮两镇的山丘地带;燕山期第二期花岗闪长岩,分布于荷镇镇的山丘地带。 '''构造''' 蓬江区内的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南褶皱系粤中拗陷,构造不大发育,表现有江门断裂:断裂绝大部分被第四纪地层所覆盖,长度大于31公里,北东走向,倾向南东,倾角30°。该断裂控制中、新生代地层的沉积,为中、新生代地层与寒武纪牛角河组及松园单元的界线。断裂带内岩石强烈硅化、破碎,见断层泥,糜棱岩化发育,带中先期石英脉被后期构造影响而成透镜体状,镜下可见硅化碎裂岩中的石英有三种:一种为脉状产出,属晚期的硅化产物;第二种为磨碎的微细石英,为强烈剪切碎裂产物;第三种石英颗粒被拉长成眼球状,波状消光,为石英糜棱岩。长石则是碎裂明显,蚀变强烈,此外还有绢云母、黄铁矿、绿泥石等退变质及热液蚀变产物。据岩组图解,该断裂早期为正断层活动,晚期转为右旋平移。在遥感图上有丰富的线状信息。西江断裂:为区域性大断裂,沿西江延伸,辖区内全长约23公里,北西走向,区内全被第四纪地层覆盖。为一正断层,成生期为喜山期。 '''地形地貌''' 蓬江区为半围田、半丘陵地带,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由西北向东南呈波浪起状,逐渐倾斜。西北部多为丘陵和山地。山地海拔标高小于500米或切割深度小于200米,山岳多分布于西江流域,山顶浑圆“V”字形谷不发育,多为“U”字形谷。最高峰为位于杜阮镇的叱石山,海拔457.4米。东南多平原和河流阶地。区内以一级阶地为主,广泛分布于各河谷中,由近代冲积物组成。下部为基岩接触的砾石或砂层,向上颗粒变细,一般厚数米,最厚达20米。分布宽0.2公里~6公里,形成宽阔的冲积平原,多为上叠或内叠阶地,高出正常水面1米~3米。在宽阔的阶地上,河曲发育。在西江江门段,有荷塘、潮连和古猿洲3个江中岛。 '''气候''' 江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短夏长,气候宜人,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在360天以上,全年无雪。1984~2004年平均气温21.8℃。 春季,2月下旬至4月下旬。冷空气活动减弱,南方暖湿气流加强北推,气温明显回升。降水增多,有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初春时节弱冷空气仍活跃,会出现低温阴雨或倒春寒。 夏季,5月至10月下旬。盛行西南季风,是全年雨量、热量、日照最充足的季节。强对流和雷电等较频繁,也是台风多发时段。盛夏期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受台风影响,往往为辖区带来大量雨水。端午节前后,受西江上游影响,区内会出现洪水或造成洪涝,俗称“龙舟水”。最高气温38.3℃,出现在2004年7月1日。最低气温11.3℃,出现1988年10月30日。 秋季,10月末至次年1月中旬。受北方冷空气南下影响,温度逐渐下降,降雨减少,晴朗干燥天气多,日夜温差较大。初秋强冷空气会带来寒露风天气,危害晚稻抽穗扬花。偶有霜冻。极端最高气温30.5℃,出现于2002年12月7日。极端低温1.8℃,出现在1991年12月29日。 冬季,1月下旬至2月中旬。盛行东北季风,大寒前后为全年最冷时段,偶有霜冻。受南下冷空气和潮湿气流影响,常出现低温阴雨天气,影响早稻育种插秧。<ref>[https://baike.sogou.com/v64252610.htm?fromTitle=%E6%B2%99%E5%A4%B4%E6%9D%91 蓬江区] </ref>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蓬江区内植物资源有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大类,108科、413种。主要品种有南洋衫、银杏、竹柏、阴香、紫薇、乌梅、垂盘草、宝巾等。 20世纪80年代,蓬江区境内野生动物主要有斑鸠、白头翁、钓鱼郎、猫头鹰、麻雀、黄灵等。江河常见鲫、鲤、鳙、鳟、鲶、生鱼(学名:斑鳢)、塘虱(学名:胡子鲶)、泥鳅、鳖、龟等,尤以江门河产的鲤鱼著名。90年代后,由于环境污染和人为捕杀,野生、水生动物日渐减少。 '''矿产资源''' 蓬江区内有较丰富的石矿和石英砂,石矿多产于西部,石英砂储藏于北东侧的西江河床,含泥量较高。 ==人口== 2010年,蓬江区家庭户144906户,户籍总人口469509人。其中:男性人口234990人;女性人口234519人。出生人口4487人,人口出生率9.59‰,出生人口男女婴儿性别比为118.13︰100。人口死亡率5.35‰,人口自然增长率4.24‰。 2011年末,蓬江区公安户籍总人口47.35万人,人口出生率9.43‰,人口死亡率5.57‰,人口自然增长率3.86‰,人口密度1499人/平方公里。 2018年末常住人口76.4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6.14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99.58%,比上年提高0.07个百分点;乡村人口0.32万人,占常住人口的0.42%。年末人口密度2374人/平方公里,比上年提高46人/平方公里。年末公安户籍人口51.38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5.23万人;女性人口26.15万人。 2004年,蓬江区仍然有30个民族居住。汉族人口有43.57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98.67%;少数民族有29个,共3565人,占全区总人口的0.81%。按数量多少依次是:壮族1292人,土家族625人,瑶族441人,苗族418人,蒙古族136人,回族87人,侗族79人,土族77人,布依族71人,满族60人,彝族57人,朝鲜族40人,藏族38人,维吾尔族33人,黎族25人,仫佬族21人,畲族19人,仡佬族11人,白族8人,鄂温克族6人,佤族4人,毛南族4人,撒拉族3人,水族2人,达斡尔族2人,羌族2人,哈尼族2人,景颇族1人,拉祜族1人。另外,外国人加入中国籍10人,其他未识别民族6人。 [[File:蓬江区3.jpg|thumb|right|蓬江区3 [https://cdn.moji002.com/images/simgs/2017/06/05/14966587930.88242500.1177_android.jpg 原图链接] [http://tianqi.moji.com/liveview/picture/78284366 图片来源于墨迹天气网] ]] ==经济== '''综述''' 蓬江区不断加大引导产业集聚力度,促进产业集聚,已形成摩托车、汽车及零配件产业、五金卫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化工制品产业、纺织服装产业五大支柱产业。 摩托车、汽车及零配件产业:蓬江区是中国最大的县级摩托车生产基地,是广东省摩托车生产专业区,有8家整车生产企业,零部件生产企业100 多家,形成了研发、检测、生产、销售、出口的完整产业链条和齐全的配套体系,具备年产400万辆摩托车的生产能力。汽车轮毂、汽车音响、车载电子产品等汽车配件行业发展势头强劲。 五金卫浴产业:蓬江区是“中国五金卫浴产业基地”,有美标、乐家、金凯登等五金卫浴生产企业近500家,年产值150亿元,拥有完整的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配套加工、销售产业链条。 电子信息产业:年产值超过90亿元,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及信息服务企业94家,涵盖电气机械器材、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软件、信息服务等领域。 化工制品产业:该产业年产值超过125亿元,涌现了一批产销量以及技术含量在同行业领先的企业,如嘉宝莉、江门制漆厂、瑞期化工等,嘉宝莉的综合效益位居国内品牌第一。 纺织服装产业:蓬江区纺织服装业基础好,有着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覆盖了纺织、漂染、成衣加工、辅料生产、市场营销等领域,年产服装6500万件(套),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201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1.75亿元,同比增长7.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76亿元,同比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259.57亿元,同比增长2%;第三产业增加值407.42亿元,同比增长11.5%。三次产业结构为0.71:38.64:60.65。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7%,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4%,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1%。2018年,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7856元,同比增长5.8%。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上涨2.0%,衣着类价格同比下降0.3%,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1.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2.5%,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上涨2.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同比上涨1.5%,医疗保健类价格同比上涨1.5%,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同比上涨0.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2.0%,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2.9%。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9345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53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38%,与上年末相比持平。促进创业人数1156人。 年末私营企业2.15万户,从业人数15.16万人,注册资金447.18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9.37%、6.67%和19.50%。个体工商户6.15万户,从业人数12.15万人,注册资金14.8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8.24%、41.98%和10.13%。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36亿元,同比增长9.0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27亿元,同比增长18.98%。其中,教育支出9.19亿元,同比增长13.97%;医疗卫生与计生支出3.31亿元,同比增长28.22%;科学技术支出1.57亿元,同比增长19.85%。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4.8%。分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同比增长26.3%;民间投资同比下降23.5%;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同比增长31.4%。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42%,其中工业投资同比下降3.42%,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3.2%;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0.47%。 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19.19亿元,同比下降2.18%。商品房施工面积820.1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85%;商品房竣工面积151.8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9.25%。商品房销售面积117.5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27%;销售额126.01亿元,同比下降12.88%。 '''第一产业''' 江门近郊素称鱼米之乡,以生产稻谷、甘蔗、塘鱼、蚕丝著称。经过土地改革后,发展养猪业,开发荒地造林。 1984年,全区有耕地面积6.62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3.11万亩、花生种植面积5000亩、蔬菜种植面积5000亩、甘蔗种植面积6300亩、水果种植面积4670亩、水产养殖面积1.41万亩。主要农产品有稻谷、蔬菜、塘鱼、水果、甘蔗、花生、猪、牛、鸡、鸭、鹅等。特产有石冲粉葛、滘头果蔗、白沙大白菜、麻园荔枝、篁边韭黄等。1985年,以发展蔬菜、塘鱼、畜牧、水果为主,减少水稻、花生种植面积共5369亩,增加鱼塘面积2065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304亩。1986年,先后建立水果、水产、禽畜和林业生产示范基地(场)6个,推动全区高产、高质、高效的“三高”农业发展。1987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21.8%。1993年末,水稻播种面积4222亩,甘蔗以果蔗为主也仅有564亩,蔬菜种植面积3.74万亩,鱼塘面积1.72万亩。全区农业总产值1.48亿元,比1985年增长212.83%。 1994年,全区耕地面积为5703亩,水稻、经济作物与禽畜、水产的种养比例为11∶89。农业总产值7988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131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6.45%。为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在间种、套种的基础上,创出“塘中养鱼、塘头养猪、塘基种菜”的立体种植农业新格局。潮连镇连片200亩厂房式白鸽养殖基地、豸冈村室内控温菇类繁育场、环市镇群星村养猪专业户的良种母猪繁育场、双龙村盆景花卉苗木场,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亮点。2004年,江新联围江门河段和荷塘围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潮连围达30年一遇防洪标准;全区82座小型水闸均进行过维修加固。 2011年,蓬江区农业总产值17.56亿元,增长0.9%。其中种植业产值21148.30万元,增长3.4%;林业产值1742.15万元,增长138.1%;牧业产值106892.79 万元,增长0.4%;渔业产值44494.61万元,下降1.8%。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6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043亩,蔬菜种植面积39416亩。全年粮食产量4600吨,下降17.12%;油料产量429吨,增长0.02%;蔬菜产量65814吨,增长0.05%;水果产量1166吨,下降15.63%;水产品产量19653吨,增长0.02%;肉类产量43488吨,上升0.01%,其中猪肉产量34599吨,下降0.01%。 2018年,蓬江区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794亩,同比下降3.3%;甘蔗种植面积109亩,同比增长3.8%;油料种植面积1320亩,同比增长0.6%;蔬菜种植面积4.58万亩,同比增长7.5%。 2018年,蓬江区全年粮食产量2553吨,同比下降14.4%;甘蔗产量747吨,同比增长3.8%;油料产量259吨,同比增长7.9%;蔬菜产量6.52万吨,同比增长6.1%;水果产量3202吨,同比增长50.4 %。 2018年,蓬江区全年肉类产量7207吨,同比下降22%,其中猪肉产量3591吨,同比下降13%;禽肉产量2460吨,同比增长0.86%。全年水产品产量1.76万吨,同比增长3.5%。 '''第二产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蓬江区内重工业不够发达。1958年,由广东省投资、波兰专家设计的江门甘蔗化工厂建成投产,成为江门市最大的地方国营企业。周恩来总理到该厂视察并书写厂名。1977年江门升格为地级市前,辖区驻地市直的工业发展迅猛,市电机厂、柴油机厂、化机厂(后改名机械厂)、氮肥厂成为省属工业企业,其产品畅销全国。市属汽油机厂、农药厂、浮珐玻璃厂、化工厂,以及自行车厂、金铃洗衣机厂、橡胶厂、衡器厂等成为计划经济时期的生力军。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个体、私营经济的冲击,国有、集体企业逐渐难以为继。 1983年末,市郊环市、外海、潮连3个区(区公所)、乡(村)办的工交企业共272家,从业人员6948人。1985年,区内工业企业冲破“三就地”、“四服务”束缚,利用城市的工业辐射,开展外引内联,实行区、乡(镇)、村、合作(联营)、合资、个体私营齐发展,全民办工业。1987年,区辖工业企业451家,从业人员1.5万人。1988年,区属工业企业429家,固定资产9400万元;工业总产值2.83亿元。1984~1988年,累计投资总额2900万元,共兴办区直企业13家。在区辖企业中,年产值超过百万元的44家,超300万元的21家,超500万元的8家,超1000万元的6家。1988年,出口总值583万美元。1989年后,逐步向区、镇、公司办企业的多层次工业发展格局转变。1991年,区辖工业企业有408家,其中年产值1000万元至3500万元的企业有17家,形成以加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1992年后,开展提高产品质量效益年活动,促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至1993年末,形成以电子电器、五金机械、纺织工艺、金属家具、建筑装饰材料、皮革及其制品、化工染料、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1994年,有区直工业企业、乡镇工业企业和街道工业企业数百家。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辖区驻地的省、市属国有企业及集体企业进行改制,或改为私人承包、或改为股份制、或重组合并成立集团公司,其中甘化厂改制后,于1994年成功上市,成为江门市第一家上市公司。其后,该公司与9家化工企业合并,组成江门甘化集团有限公司。1995年,辖区有600多家工业企业,其中区辖工业企业有455家。区辖工业企业中,镇及镇以上企业174家,其中年产值超5000万元的有9家,超亿元的企业有4家,超10亿元的企业1家。是年,区辖工业总产值40.41亿元,主要产品有摩托车、照相机、手表、聚酯切片、机制纸及纸板、家具、塑料制品、油漆等。随着企业转换机制,区辖的国有、集体工业企业在企业体制改革中逐渐减少,私人和“三资”企业逐年增多。1996年,区辖的工业企业共有604家,从业人员2.59万人,其中法人单位489家,从业人员2.58万人。在总数中,采掘业有12家,从业人员214人,其中区属街道企业1家;制造业476家,从业人员2.57万人,其中区属企业73家,街道、镇企业238家;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1家。制造业占法人企业总数的97.34%。1997年始,在金融、财政持续紧缩的环境下,区采取“扶强扶优扶大”的策略,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全区工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工业增长速度。1997~2000年,区辖工业企业实施技改项目28项,其中新上项目12项,共投资1.82亿元;工业总产值以年均11.6%的速度增长,工业销售总产值以年均18.4%的速度增长。2000年末,区辖工业企业共1416家,其中重工业272家、轻工业1144家。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有149家,其中轻工业有91家、重工业有58家。全区工业总产值64.71亿元,其中轻工业产值52.43亿元、重工业产值12.28亿元;工业产品销售值61.88亿元,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8510万元。全区列入跟踪考核的39家亏损工业企业中有28家实现扭亏,亏损面比上年下降71.79%,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404万元。 从2001~2004年的4年间,全区千万元重大工业项目投入建设有220多个,投入资金超过50亿元;工业园区6个,投资1.32亿元。同时,区政府发展镇级特色工业,初步形成环市汽车配件、棠下摩托车配件、荷塘玻璃及深加工、杜阮五金卫浴、潮连钻石珠宝等“一镇一业”的产业布局。2004年末,区辖工业企业2680家,其中轻工业企业1737家、重工业企业943家。工业总产值230.09亿元。在区辖工业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433家,其中大型企业2家、中型企业21家、小型企业410家。工业产值196.38亿元,占区辖工业总产值的85.35%。摩托车、五金机械、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化工制药等5大优势产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132.48亿元,占区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的67.46%。工业的快速增长来自龙头骨干企业的拉动,大长江、现代集装箱、嘉宝莉、吉事多4家企业年产值均超3亿元。是年增幅均超过40%。 2011年,蓬江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57.84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其中,轻工业增加值156.09亿元,增长11.7%;重工业增加值101.75亿元,增长15.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7.4%,集体企业增长0.1%,股份合作企业下降28.9%,股份制企业增长22.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6.8%,民营企业增长21%。分行业看,食品制造业增长11.5%,纺织业增长20.2%,服装鞋帽制造业增长17.8%,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增长17%,家具制造业增长8.3%,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7.9%,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增长20.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9%,塑料制品业增长10.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6.7%,金属制品业增长20.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0.1%,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7.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20.6%,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6%,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增长3.6%。 2018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8.28亿元,同比增长1.9%。分注册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同比增长9.4%,民营企业同比下降3.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同比增长0.2%,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0.6%,集体企业同比下降4.2%;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88.06亿元,同比下降2.7%;重工业增加值140.22亿元,同比下降0.1%;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同比下降2.8%,中型企业同比下降8.1%,小型企业同比增长13.5%,微型企业同比下降72.6%。 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8.2%,比上年增长2.5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5%。 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1%,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15%。其中,先进装备制造业同比下降16.7%,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同比增长0.6%,石油化工产业同比增长7.3%。先进装备制造业中,智能制造装备同比增长2%,节能环保装备同比下降28.2%,新能源装备同比下降0.6%,汽车制造业同比下降29.3%,卫星及应用同比增长4.6%,重要基础件同比下降3.6%。 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7%。其中,纺织服装同比下降44.6%,食品饮料同比增长37.6%,家具制造业同比下降31.1%,建筑材料业同比下降22.2%,金属制品业同比下降1.2%,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同比增长26.7%。 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同比增长5.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下降29.4%。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贡献率8.24%,资产负债率38.18%,流动资产周转次数4.04次,成本费用利润率2.61%,产品销售率99.02%,全员劳动生产率24.11万元/人。实现利润总额24.68亿元,同比下降41.51%。企业亏损额14.57亿元,同比增长343.06%。企业亏损面15.91%,同比增加1.19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9.58元,比上年增加0.45元。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4.29亿元,同比增长15.52%。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84家,比上年增加13家。 '''第三产业''' '''商业、服务业''' 1984年,蓬江区先后成立郊区信托服务公司、郊区五金交电化工公司、郊区水产供销公司、郊区百货公司、郊区纺织品公司和郊区商业总公司共6家区直属企业。郊区供销联合社自1985年1月成立后,根据“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的宗旨,面向农村、城乡,在农村商业领域充当主渠道的角色,促进郊区商业经济的发展。1985年末,区辖商业、饮食服务企业1044家(户),从业人员4330人,实现社会商品零售额5215万元。为搞活商贸经济,商业部门拓展进货渠道,改变经营方式,增加花色品种,经营商品增至30类4000多个品种。从1986~1988年的3年间,全区的商业机构和从业人员分别以年均40.5%和43%的速度增长。1988年末,全区共有商业饮食服务业经营单位2879个、从业人员1.27万人;商业饮食业总产值5713.62万元,占当年全区社会总产值的25.85%;全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亿元。之后,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年均5%的速度增长。其间,出现“皮包公司”、“空壳公司”,转手经营,投机钻营,谋取利益,后被市场逐渐淘汰。 1993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74亿元,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6.87亿元。1994年,辖区内商业分为商业贸易、旅游、餐饮、服务、娱乐服务、保健、中介服务、家政服务等行业。市驻辖区的大型国企有东湖百货、常安百货、嘉联商场、银晶大酒店、江门大厦、侨都大酒店等以及常安路商业中心、东湖商业中心区及建设路、胜利路、跃进路等商业街,长堤灯光夜市等。贸易市场21个,其中区辖农贸市场14个,专业市场5个,批发市场1个。1995年末,区辖批发零售贸易法人机构有160个,经营网点5259个,从业人员1.57万人;餐饮业法人机构5个,经营网点698个,从业人员3361人。全区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22亿元,商品购进额39.18亿元,商品销售额41.31亿元,年末库存额8.2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5亿元。其间,私营、个体兴起开办商场、酒楼、便利店、饮食店、商贸公司热潮。区政府对个体私营企业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在方法上给予指导,在法律上给予保护,使私营个体经济健康发展。从1996~2000年,耕地随城市化日渐减少,农村富余人员走向经商。环市、潮连2镇农民兴办的商贸企业600多家,政府部门办的集团公司等企业160多家,从事日用百货、纺织服装、粮油食品、农副产品、生产资料、日用电器、化肥农药、水泥建材、摩托车及零配件等30多个商品的经销。 2000年,辖区内有私营个体工商户1.36万家(户),从业人员3.75万人,注册资金9.2亿元,产值5.09亿元,营业收入14.03亿元,其中:私营工商企业有1561家,从业人员1.6万人,注册资金7.85亿元,产值4.15亿元,营业收入7.32亿元;个体工商企业有1.2万户,从业人员2.15万人,注册资金1.35亿元,产值9360万元,营业收入6.7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7亿元。全区商品购进总额9.87亿元,商品销售总额35.68亿元,年末库存额2286万元。全区有各类贸易市场25个,其中专业市场3个;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1.46亿元,占市区总数的47.32%。2002年,棠下、荷塘、杜阮3镇划入,区辖商业和饮食服务业有新的发展。至2004年,全区形成常安、东湖、北新区和江会路4个商业圈,10多条商业特色街,建有农副产品市场、工业产品市场和超级市场84个。至年末,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1.79亿元,商品购进总额38.74亿元,商品销售总额78.73亿元。辖区内限额以上商贸及住宿饮食服务单位共93个,产业活动单位289个,从业人员8188人,商品销售总额77.91亿元,营业总额2.98亿元。 2011年,蓬江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72亿元,比上年增长18.0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134.61亿元,增长19.0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3.11亿元,增长8.54%。分地域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26.56亿元,增长16.77%;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21.16亿元,增长26.3%。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增长52.64%,日用品类下降12.12%,化妆品类下降15.5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3.78%,金银珠宝类增长28.3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7.12%,家具类下降33.51%,中西药品类增长7.98%,汽车类增长25.47%。[8] '''国内贸易''' 2018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7亿元,同比增长5.78%。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273.84亿元,同比增长5.4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3.86亿元,同比增长11.78%。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同比增长2.9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同比增长44.15%,化妆品类同比增长7.98%,金银珠宝类同比下降83.2%,日用品类同比增长4.7%,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下降53.27%,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同比下降14.35%,书报杂志类同比增长3.3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同比增长7.65%,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10.62%,文化办公用品类同比增长18.73%,通信器材类同比下降8.29%,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6.79%,家具类同比下降21.18%,汽车类同比下降27.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同比下降28.81%。 '''对外经济''' 2018年,蓬江区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372.5亿元,同比下降3.9%。其中,进口62.6亿元,同比增长10%;出口总额309.9亿元,同比下降6.3%。全年合同利用外资4.65亿美元,同比增长170.24%;实际利用外资1.55亿美元,同比增长70%。 ==交通运输== 江中高速、江珠高速、江肇高速先后建成通车,港珠澳大桥、广珠铁路、江顺大桥动工建设,江番高速、江珠高速北延线、江门大道即将动工建设,坐拥西江黄金航道,有高沙港、荷塘口岸码头。 [[File:蓬江区4.jpg|thumb|right|蓬江区4 [https://cdn.moji002.com/images/simgs/2017/09/09/15049164420.60896100.1096_android.jpg 原图链接] [http://tianqi.moji.com/liveview/picture/81576665 图片来源于墨迹天气网] ]] ==教育== 1994年,市郊区更名蓬江区后,辖区是江门的教育中心,区内有各级各类学校110多所,其中有五邑大学及两所成人高等学校,有普通中学12所、中等专业学校5所、小学37所、幼儿园51所。区内学校实行市、区、镇三级管理,其中区及镇辖的各类学校38所,在校学生9984人,教职工601人,其中专任教师471人。在总数中,普通中学2所,在校学生1386人,专任教师97人;小学17所,在校学生5868人,教职工302人,其中专任教师250人。小学入学率100%,小学升初中升学率达100%。1995年,白沙小学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1996年,区被评为“广东省特殊教育工作先进县”。 2000年12月,市直的12所小学划归区管理。2002年9月,棠下、荷塘、杜阮3镇划入蓬江区后,区属学校数增至小学59所、中学17所、职业高中2所。2004年,区属中小学校74所,在校学生5.43万人,其中普通中学学生1.28万人,职业中学学生2253人,小学生3.92万人。学生入学率:小学、初中均为100%,高中95%;辍学率:小学为0,初中0.18%,高中1.2%。教师学历达标率:小学为99.94%、小学教师大专率73.45%;初中96.34%、初中教师本科率31.02%;高中为92.93%,职业高中为81.82%。在区属74所学校中,有省一级学校6所,市一级学校13所,区一级学校15所,国家重点职业高中1所,省重点职业高中1所,省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区属幼儿园94所,在园幼儿1.18万人,其中省一级幼儿园1所,市一级幼儿园1所。 2011年,蓬江区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478人,在校学生1133人,毕业生1881人。普通高中招生1337人,在校学生3762人,毕业生1314人。初中招生6499人,在校学生19260人,毕业生6211人。小学招生8583人,在校学生48958人,毕业生8037人。幼儿园入园儿童5736人,在园幼儿1758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100%,普通高中升学率82.01%。 2018年,蓬江区全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79人,在校学生299人,毕业生129人。普通高中招生1258人,在校学生3497人,毕业生1039人。初中招生7801人,在校学生21428人,毕业生6102人。小学招生11743人,在校学生60930人,毕业生9139人。幼儿园入园儿童5894人,在园幼儿20007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1.52%,小学升学率100 %,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108.77%,初中升学率100%,高中升学率95.5%。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1994~2004年,蓬江区科技事业发展迅速,三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高新技术及新产品得到广泛应用。区科研项目涉及的领域有新材料、节能与环保、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电子信息等,这些项目成为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区属科研项目被纳入国家级“火炬计划”的有9项,省级的10项;被纳入国家、省级“星火计划”的4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的10项,获市级奖励的34项;通过市级以上科研成果鉴定的30项;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有16家;省认定的民营科技企业16家,全区申请专利1621件,授权886件。2004年,全区有科技机构30个,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48.4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区工业增加值的31.6%。蓬江区成为省区域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区,杜阮镇被定为“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试点”。 2011年,蓬江区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3320万元,比2010年增长16%。全区全年新增科学研究开发机构7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民营科技企业20家。省级农业攻关项目5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32项。专利申请量1900件;其中发明专利245件。专利授权量1079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8件。 2018年,蓬江区全年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区本级)1.57亿元,同比增长19.85%。全区高新技术企业298家。年末发明专利拥有量866件。全年专利申请量5665件,其中发明专利889件。专利授权量3453件,其中发明专利181件。 [[File:蓬江区5.jpg|thumb|right|蓬江区5 [https://woniujia.oss-cn-shenzhen.aliyuncs.com/umeditor_upfile/2019-03-22/0c360a732e02b99fa565e5c52a4f5056.jpg 原图链接] [https://jm.woniujia.com.cn/new-detail/6960.html 图片来源于蜗牛家网] ]] ==文化事业== '''五邑华侨广场''' 20世纪80年代,随着对外开放,蓬江区内的桌球室、影像厅(院)、舞厅、卡拉OK室、夜总会等应运而生,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不再局限于戏院、电影院等,打桌球、看录像、跳迪斯科、交谊舞、唱卡拉OK等文化活动深受青年人的青睐,市民业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1986年,环市白沙乡兴建综合性农民文化娱乐中心“颐趣园”,面积达600平方米,内设图书室、录像室、舞厅、文娱室对村民开放。翌年5月,外海镇投资70万元,新建外海影剧院,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同时还新建了麻三影剧院,建筑面积1156平方米。 1990年11月,投资550万元的外海文化中心建成交付使用,建筑面积6495平方米,配置1212个座位,还设有440平方米的卡拉OK舞厅。1993年12月,潮连镇建成建筑面积520平方米、可容500人的会堂用于文艺演出。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潮连富冈图书馆,由当时的潮连公社富岗生产大队创办,一直对村民开放。1994年,辖区内文化娱乐设施有市群众艺术馆、五邑图书馆、市工人文化宫、东湖电影院、工人电影院、解放电影院以及一些夜总会、卡拉OK厅、舞厅、保龄球馆等。1998年,区文化馆租用320平方米室内场地,建成舞蹈排练和曲艺排练场所。 2002年,环市镇白石村投入460万元,兴建1500多平方米的白石村文化活动中心,内设展览厅、阅览室、健身场、健身器械场、儿童游戏室,免费向村民开放。同年,篁庄村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中心落成,内设有阅览室、曲艺室、舞台等。仓后街道办事处投资50多万元,将位于仓后路原办公楼改造为800多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内设有文化活动室。2003年,棠下镇投入20多万元,将1000多平方米的旧镇政府办公楼改建为镇文化中心。2004年,北街办事处建成150多平方米的社区全民健身广场,广场设有文艺舞台,配置灯光、音响等设备。荷塘镇、潮连街道分别设有吴珠图书馆和富冈图书馆。年末,区内共有39个文化活动场所,其中文化馆1个、文化站3个、影剧院4个、文化活动中心3个、文化体育广场15个、图书馆5间、文化活动会所2个、公园6个。 '''体育事业''' 2004年,北街街道办事处投资90万元,建成占地360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广场,并设标准灯光篮球场1个,露天乒乓球桌4张,建成500多平方米的溜冰场及800多平方米的运动广场(羽毛球场)。是年,全区投入近400万元兴建、改建10个文体小广场,增设各种体育器材100多件。年末,棠下镇拥有体育馆2个、运动场25个、篮球场93个、乒乓球室24个,球台30多张;台球室13个,球台45张。杜阮镇有体育馆3个,篮球场25个,标准游泳池和小型游泳池各2个,标准网球场20多个,小型足球场4个。杜阮镇的天力网球活动中心占地面积60多亩,内设有标准网球场14个,其中室内场2个。荷塘镇有运动场5个共8000平方米,篮球场89个,乒乓球室38个,标准球台196张,羽毛球场40个,游泳池1个,溜冰场5个。镇内还建成3个体育馆,15个灯光混凝土篮球场,2个标准游泳池,2个小游泳池,网球场及足球场20个等。区辖各镇(街)、社区、住宅小区建有公园或广场,有的还配置健身器材。 '''医疗卫生''' 1995年,经过各级技术职称机构评定或认定,区属医疗机构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226人,其中高级职称(副主任医师)5人,中级职称27人,其中主治医师24人、主管护师3人;初级职称194人,其中医师30人、护师32人、医士40人、护士32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60人。1998年,卫生技术人员增至318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48人。 2000年,有卫生技术人员340人,其中副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治医师3人,主管护师9人,主管药师1人,其他中级卫生技术人员32人;医(师、士)118人、护(师、士)112人。2004年,区属有卫生专业人员569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25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0人、副主任护师3人、副主任技师1人,占4.39%;中级职称人员69人,其中主治医师47人、主管护师16人、主管药师3人、其他中级人员3人;初级职称人员475人。 2011年末,蓬江区卫生机构(含各类门诊,下同)89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机构床位745张。卫生机构人员130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25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300人,执业助理医师118 人,执业护士463人,药剂人员74人,检验人员25人。 2018年末全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含各类门诊,下同) 186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个,村卫生室36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1789张,其中医院1150张。医疗卫生机构在岗职工2768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446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749人,执业助理医师202人,执业护士1020人,药剂人员168人,检验人员78人。 ==历史文化== 蓬江区内保留有众多古代建筑、古墓、遗址以及碑刻等文化古迹。江门墟、三桁瓦埗头等遗址最早出现于元末明初时期(1341~1368年),建筑物多建于明清时期。祠堂是区内古建筑一大特色。陈白沙祠在设计、建筑结构、规模等,既有独到之处,又具有代表性。荷塘祠堂居多,仍保留40余座。潮连洪圣殿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经历次修缮,至今保留完好。区内文物古迹在各个朝代得到修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辖区多处文物单位得到省、市政府保护。1979年,陈白沙祠被批准为江门市首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钓台故址为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区属共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 ==相关视频== ===2016蓬江区成果汇报=== {{#iDisplay:x0344vxce9l | 560 | 390 | qq }}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55 經濟地質學]]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蓬江区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