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董家口长城 的原始碼
←
董家口长城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董家口长城.jpg|缩略图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1719823988&di=3302f67649fc7a96c7ef904ce41ca856&imgtype=jpg&src=http%3A%2F%2Fimg0.imgtn.bdimg.com%2Fit%2Fu%3D1184030555%2C1142530311%26fm%3D214%26gp%3D0.jpg 原图链接][http://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1909106.html 来自 太平洋摄影博客 图片]]] '''董家口长城''' <ref>[https://www.meipian.cn/vxg81nw 难忘董家口长城之旅], 美篇 , 2010-06-09</ref>,系[[明长城]]上的一座关口,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东部,距抚宁70公里,是明代军事名将[[戚继光]]上疏修筑的[[蓟镇长城]]的重要关塞之一,护卫"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关城的北翼要塞。董家口长城全长8.9公里,现存完成城墙3000余米,破损的有1800余米,其余为险山峻岭,无墙。 == 概述 == 董家口长城耸立在河北省抚宁县驻操营镇东北部的崇山峻岭之上,距秦皇岛市区38公里,是[[明代]]军事名将戚继光上疏修筑的蓟镇长城的重要关塞之一,护卫“[[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关城的北翼要塞。在突兀险要的山岭上,筑有36个敌台、28个战台、16个烽火台,全长8.9公里,最高处海拔556米,还筑有3座城堡。原来除了城堡外,其余部分都保存得相当完好。这一带长城依陡峭的花岗岩山脊而建,蜿蜒曲折,气势磅礴,纵深防御军事设施完备,烽火烟墩遥相呼应,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了明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独特风貌。 == 自然气候 == 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 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年均174天,年平均降雨量744.7毫米。 其中,1979~2002年,年平均降水量620.80毫米,年平均气温10.80℃,年平均无霜期187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619小时。 == 旅游景区 == '''城堡''' 3座城堡即是明代3座关城,分别是董家口堡、[[大毛山堡]]、[[城子峪堡]],是明代长城驻屯之所,后来逐渐发展成村落。董家口村东1公里是大毛山村,董家口村西2公里是城子峪村。已开发的一段长城在大毛山村北,有6座敌台。其看点有如下4处: '''箭楼''' 建在一座百米高的山峰之巅,可了望四周敌情。除门、窗外,四墙还有射孔24个。 '''“双狮绣球”楼''' 东侧第1台,门券石上雕“双狮绣球”图案,造型古拙,从中可以体味明朝石刻的特色。 '''障墙''' 西侧第2台(孙家楼)到山根城墙上建有障墙。 铺房石础,孙家楼顶上有4个石础,形似鼓的一端,是建造房屋的木柱基础,可知楼顶铺房为砖木结构。 其余地段原汁原味的长城,也有4个看点: '''“忠义报国”楼''' 董家口西侧第3台,门券石两端分别镌刻“忠义”、“报国”。敌台通道结构为[[回廊式]],房顶为藻井式,即向上逐渐收缩呈小平顶状。 '''券门''' 董家口西侧第5台往上的城墙,外侧开一券门。其它各处都是内侧开门,便于将士上下城墙。此处向外开,遇敌侵犯时可出城墙迎击来犯之敌。 '''扁楼''' 董家口西侧第6台,楼体扁长,南北向二券,北墙5个箭窗,南墙6个箭窗,俗称六眼楼,比较少见。其北不远的山尖上有架觇标,标有海拔高度为461.2米。 '''库楼''' 在城子峪北河床上,当地称为库楼,在楼内外发现过大量武器,如箭镞、石礌、火药、铁炮,最有价值的是3支母铳和24支子铳,为铜质,均铸造于明嘉靖年间,隆庆年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运来,是我国古代兵器史上火器由前装式向后装式过渡的实物例证。现部分在中国军事博物馆展出,其余由抚宁县文物管理所收藏。 周边地区还有一处可看景点,距董家口3公里的邹刘贺村有一[[关帝庙]],规模不大,但壁画和楹联品位较高,如壁画“关公辞曹”、“刀劈齐秦”,楹联“秉烛非避嫌千里归心思有汉,华容岂报德一时侠气目无曹”、“志在春秋功在汉,心同日月义同天”。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220"> 董家口长城2.jpg|[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1719874826&di=4bcf948a97a7f463da6ec8e3951be69c&imgtype=0&src=http%3A%2F%2Fimg.pconline.com.cn%2Fimages%2Fupload%2Fupc%2Ftx%2Fphotoblog%2F1008%2F09%2Fc6%2F4785825_4785825_1281330113859.jpg 原图链接][http://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1909106.html 来自 太平洋摄影博客 图片] 董家口长城1.jpg|[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1719921232&di=430309d99c4799a055dac6e04284347b&imgtype=0&src=http%3A%2F%2Fimg.pconline.com.cn%2Fimages%2Fupload%2Fupc%2Ftx%2Fitbbs%2F1406%2F10%2Fc15%2F35142780_1402394143446.jpg 原图链接][http://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3350528.html 来自 太平洋摄影博客 图片] 董家口长城4.jpg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571719967679&di=552fb977cf41f1955f1f273d5d153b9a&imgtype=0&src=http%3A%2F%2Fimg.pconline.com.cn%2Fimages%2Fupload%2Fupc%2Ftx%2Fitbbs%2F1310%2F25%2Fc12%2F27945675_1382682075171_mthumb.jpg 原图链接][http://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3189615.html 来自 太平洋摄影博客 图片] 董家口长城5.jpg|[https://pediainside.com/images/thumb/2/25/%E8%91%A3%E5%AE%B6%E5%8F%A3%E9%95%BF%E5%9F%8E5.jpg/529px-%E8%91%A3%E5%AE%B6%E5%8F%A3%E9%95%BF%E5%9F%8E5.jpg 原图链接][http://dp.pconline.com.cn/dphoto/list_3189615.html 来自 太平洋摄影 博客图片] </gallery> == 历史文化 == 据史料记载,董家口长城是在原[[北齐长城]]的基础上重修的,修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初为二等边墙,明[[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戚继光重修为一等边墙。董家口长城建筑形式多样,气势不凡,特别是在李家楼、陈家楼、耿家楼三座敌台入口的石券门条石上,分别雕刻有莲花如意云、双狮绣球、攀枝莲、铁花等图案,每幅图案都栩栩如生,且雕工十分纯熟细腻。 据中国长城学会会员、[[秦皇岛市文化局]]研究员[[郝三]]进介绍,董家口长城保持原有历史风貌的程度是国内其他段长城无法企及的,而且数座敌台石券门上的造型雕刻也为国内仅有,究其渊源是修筑长城的戚继光将军带来的闽南文化在中国北方的具体体现。 据调查考证,董家口长城要塞保存得比较完好的主要原因是,这段长城筑成后,戚继光从浙江金华府调来3000名“火枪手”,为稳定军心,当年调来的军士都带来了家眷,在此安家守边,保护长城。董家口就是一个典型的明代守城将士后代居住的村庄,作为明代守城将士的后裔,董家口人把祖先修筑的长城一直当作“传家宝”加以爱护。现在,这些“长城后裔”尚有陈、李、耿、孙、赵、张等六姓,共计123户439人。此外,这一带山高路险,荆棘丛生,野兽出没,人烟烯少,也是董家口长城保存比较完好的一个原因。 沉睡了600多年的董家口长城要塞喜迎游客,从[[秦皇岛]]市区通往董家口长城的公路全长40多公里,乘车可直达长城脚下,有通向长城各关塞的山间小道,游客用一个多小时即可登上最高的敌台和烽火台,一览董家口一带的长城雄姿,以及长城内外千山万壑的壮丽风光。 == 参考来源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董家口长城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