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荔枝角 的原始碼
←
荔枝角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FF9494;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荔枝角''' </p> |- |<center><img src="https://mediaim.expedia.com/destination/2/93a7f51058691290ee4a20a3bd8fab77.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expedia.com.tw/Kowloon-Lai-Chi-Kok.dx12142 圖片來自expedia] </small> |} '''荔枝角'''({{lang-en|Lai Chi Kok}})位於[[九龍半島]]西北部,處[[界限街]]以北,是[[新九龍]]及[[新界]]的分界點。行政上主要屬於[[深水埗區]],西北面近[[荔景山路]]一帶則屬[[新界]][[葵青區]],為全港現時唯一橫跨[[九龍]]及[[新界]]界線之社區。 ==歷史== 荔枝角原名'''孺地腳'''( 或作「孺仔腳」),源於[[客家話]],解作「兒子在沙灘上的腳印」,後來雅化為「荔枝角」。改用「荔枝角」之名是由於該處本來是一個圓形的[[海角]],有如一顆[[荔枝]]突出海。翻閲[[清朝|清代]]嘉慶二十四年已卯(即公元1819年)刊行的《[[新安縣志 (廣東省)|新安縣志]]》的<官富司管屬村莊名單,只有「深水莆」(即後來的[[深水埗]])、「[[長沙灣]]」等地名,而没有「孺地腳」或「荔枝角」,故推測早年荔枝角一帶較為荒僻。不過,曾姓客家人開村的[[九華徑|九華徑村]]已有至少三百年歷史,曾氏族群是[[葵青區]]三大客家人家族之一 <ref>{{Cite web|title=九華徑舊村及鄰近地區研究|url=https://www.jtia.hk/wp-content/uploads/2019/11/%E4%B9%9D%E8%8F%AF%E5%BE%91%E8%88%8A%E6%9D%91%E5%8F%8A%E9%84%B0%E8%BF%91%E5%9C%B0%E5%8D%80%E7%A0%94%E7%A9%B6%E5%A0%B1%E5%91%8A__DrChowJTIA_TC.pdf|access-date=2022-01-01|author=周家建博士|date=2019 年 7 月|format=PDF|archive-date=2020-12-0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1203100138/https://www.jtia.hk/wp-content/uploads/2019/11/%E4%B9%9D%E8%8F%AF%E5%BE%91%E8%88%8A%E6%9D%91%E5%8F%8A%E9%84%B0%E8%BF%91%E5%9C%B0%E5%8D%80%E7%A0%94%E7%A9%B6%E5%A0%B1%E5%91%8A__DrChowJTIA_TC.pdf}}</ref>。 1920年代美孚石油公司(現為[[埃克森美孚]])在[[荔枝角灣]]填海興建油庫。[[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油庫曾遭[[日軍]]破壞。戰後該油庫仍然繼續運作,1959年至1969年期間,該處曾為[[香港商業電台]]的總部,其後遷往[[廣播道]]。1968年美孚油庫遷往[[牙鷹洲]],原址發展為[[美孚新邨]],1968至1978年美孚新邨八期先後分落成入伙,合共99座提供13,149個單位,成爲為香港樓宇座數最多的住宅屋苑。自1970年代,美孚新邨是[[中產]]人士的聚居地,亦是香港步入[[小康社會]]的一個標誌。 1982年5月17日[[香港地鐵|地鐵]][[荃灣綫]]通車,卻將[[長沙灣]][[工業區]]一帶的車站稱為[[茘枝角站]];而位於荔枝角一帶的車站稱為[[荔灣站]],其後於1985年依美孚新邨而改稱為[[美孚站]]。 ==地理位置== 荔枝角的範圍橫跨[[九龍]]及[[新界]],東至[[蝴蝶谷道|蝴蝶-{谷}-道]]及[[青沙公路]]連接[[長沙灣]];南至[[興華街西]]接[[昂船洲]];西至[[清麗苑]]及[[下葵涌]]整個[[荔景山]];北至[[荔景山路]]連接葵涌[[九華徑]],東北面部分([[蝴蝶谷道]]及[[青沙公路]]至[[呈祥道]]以北一帶)則為[[蝴蝶谷]],因為[[港鐵]][[荔枝角站]]建於蝴蝶谷以東,荔枝角作為地名之說有日漸向東移之勢,並收窄至形容[[長沙灣廣場]]及四小龍住宅一帶,但荔枝角實際範圍明顯更大。區內的屋苑及設施包括[[華荔邨]]、[[華荔邨|荔欣苑]]、荔灣花園、華豐園、荔景臺、[[美孚新邨]]、[[盈暉臺]]、[[清麗苑]]、[[瑪嘉烈醫院]]、[[葵涌醫院]]、[[前荔枝角醫院]]、[[荔枝角收押所]]、[[荔枝角巴士總站]]、[[荔枝角公園]]、[[荔枝角政府合署]]、荔枝角消防局、[[九龍巴士]]西九龍車廠及附近數間小型船廠。而[[港鐵]][[荔枝角站]]及其周邊的地方,包括[[長沙灣廣場]]及[[深水埗運動場]]等,其地理位置其實是在長沙灣工業區,而不是荔枝角。 [[海麗邨]]、[[泓景臺]]、[[昇悅居]]、[[宇晴軒]]、[[碧海藍天]]等位於[[荔枝角道]]以南[[西九龍]]新填海區,而[[美孚站]]([[荃灣綫]]及[[屯馬綫]]部分)是位於荔枝角(即萬事達廣場地底及荔灣填海區)。 值得一提的是,現時荔枝角分屬[[葵青區|葵青]]及[[深水埗區|深水埗]]兩區,亦為[[新界]]及[[九龍]]([[新九龍]])的邊界。[[呈祥道]]以西北一帶,包括全個[[荔景山]](即舊稱磨石山及穿鼻山),在舊地圖中可見稱作荔枝角,惜此說法日漸息微,但荔景山上兩個水務署設施(荔枝角海水抽水站和荔枝角食水配水庫),仍保留荔枝角之名;而[[瑪嘉烈醫院]]的官方地址,亦是使用荔枝角為記<ref>{{Cite web|title=瑪嘉烈醫院|url=https://www.ha.org.hk/visitor/ha_hosp_details.asp?Content_ID=100160&Lang=CHIB5|access-date=2022-06-02|archive-date=2022-01-2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121063910/https://www.ha.org.hk/visitor/ha_hosp_details.asp?Content_ID=100160&Lang=CHIB5}}</ref>。 位於[[荔枝角灣|荔灣]]的[[荔欣苑]]、[[華荔邨]]及[[荔灣花園]],常被誤認為屬於[[深水埗區]],但其實都屬於[[葵青區]]的行政範圍;反而位處較西面的[[清麗苑]](在[[荔景山路]]以南[[呈祥道]]以北)卻是歸屬[[深水埗區]],但旁邊的荔景臺高級公務員宿舍則屬[[葵青區]],而[[盈暉臺]]更曾發生一屋苑分屬兩區的情況(已於[[2007年]]全面劃入深水埗區)。 此位置為目前全香港惟一能從住宅群間,不知不覺穿越九龍及新界的界線(現時住宅區中的區界為盈暉臺與華荔邨、荔灣花園之間的消防通道和瑪嘉烈醫院與清麗苑之間的荔景山路<ref>{{Cite web|title=2019年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圖|url=https://www.eac.hk/pdf/distco/2019dc/final/dc2019s.pdf|access-date=2022-06-02|archive-date=2021-08-3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831033557/https://www.eac.hk/pdf/distco/2019dc/final/dc2019s.pdf}}</ref>),甚為特別。產生這種頗為複雜的分界,是由於荔枝角以北一帶山脈並非九龍北面向西伸延的山脈([[獅子山 (香港)|獅子山]]和[[大老山]]),而是新界[[大帽山]]向南伸延的山脈([[金山 (香港)|金山]]和[[坳背山]]),[[香港政府]]至殖民時代以來亦沒有將金山和坳背山列作[[新九龍]]和[[新界]]的分界線,而決定在[[蝴蝶谷]]以西用公路作為兩區的分界線。 除此之外,[[港英政府]]統治期間一向視九華徑村為[[新界原居民]]村,享有[[新界小型屋宇政策|丁屋]]權益,其村亦為[[荃灣鄉事委員會]]的屬村之一<ref>{{Cite web|title=荃灣鄉事委員會委員及代表名單|url=http://www.twrc11.com/page15.php|access-date=2022-06-02|archive-date=2022-03-1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312185043/http://twrc11.com/page15.php}}</ref>(葵涌沒有獨立的[[鄉事委員會]],區內所有鄉村均屬荃灣鄉事委員會,而非[[葵青區]]內的青衣鄉事委員會)。回歸後政府維持原殖民地政府的原居民政策,造成[[九華徑]]、華荔邨等[[荔枝角灣|荔灣]]一帶仍被視為新界,不能隨意劃入屬[[九龍]]的[[深水埗區]]。 1980年代荔枝角灣進行填海工程,成爲荔枝角陸地之一部分。土地其後發展成荔枝角公園及現今的荔灣花園、華荔邨等住宅,縮短九華徑,清麗苑和美孚新邨的距離,三邊居民來往更容易。而位於葵涌中心地帶的[[葵芳]]、[[荔景]]跟華荔邨一帶相距又較遠,進一步模糊葵青區和深水埗區的分界。 荔枝角填海前,[[荔枝角灣]](簡稱荔灣)海岸以北數十米已經是深水埗區和當時的[[荃灣區]]<ref>[[葵涌]]和[[青衣島|青衣]]直到1985年才脫離荃灣區獨立成[[葵青區]]。</ref>分界線,而該區在當時是[[荔園]]門口的河谷和三角洲,因此現今要在荔枝角西北面分辨九龍和新界會較爲困難。 2020年末,時任[[美孚北]]區議員[[李俊晞]]指,位於[[荔枝角公園體育館]]門外,原為慶賀千禧年而於1999年末埋下的文物時間囊,被[[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稱不對外公佈後突然被掘起,至今仍然未公開當年嘉賓和議員所儲存的物品<ref>{{Cite web|title=臨巿局文物20年時間囊原定今出土-康文署稱不公佈後突襲掘起|url=https://www.hk01.com/18區新聞/567496/臨巿局文物20年時間囊原定今出土-康文署稱不公佈後突襲掘起|author=香港01|access-date=2022-07-17|archive-date=2022-06-0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20602094607/https://www.hk01.com/18%E5%8D%80%E6%96%B0%E8%81%9E/567496/%E8%87%A8%E5%B7%BF%E5%B1%80%E6%96%87%E7%89%A920%E5%B9%B4%E6%99%82%E9%96%93%E5%9B%8A%E5%8E%9F%E5%AE%9A%E4%BB%8A%E5%87%BA%E5%9C%9F-%E5%BA%B7%E6%96%87%E7%BD%B2%E7%A8%B1%E4%B8%8D%E5%85%AC%E4%BD%88%E5%BE%8C%E7%AA%81%E8%A5%B2%E6%8E%98%E8%B5%B7}}</ref>。 於該處擺放時間囊的原因,是該地屬當時[[區域市政局|臨時區域市政局]]及[[市政局 (香港)|臨時市政局]]轄區交界點,亦即表示此地毗鄰[[新界]]和[[九龍]]的分界。事實上,埋下時間囊的距離與當時[[新界]][[葵青區]]的舊邊界(景荔徑、荔景山路、荔灣道之交界點)只有約100米。 ==影片== <div style="float:left; margin:10px 10px 10px 10px"> {{#evu: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CE6ShQ-mcE |alignment=center |dimensions=480 |container=frame |description=香港地誌 | 車站大兜亂 美孚荔枝角長沙灣亂晒籠【香港民物誌】 }} </div> {{-}}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0 亞洲史地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Lang-en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荔枝角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