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荒漠猫 的原始碼
←
荒漠猫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808000" align= center|'''<big>荒漠猫</big> ''' |- | [[File:9D23A05B79F142A1B7CCE382C358903E w640 h360.jpg|缩略图|居中|荒漠猫[http://x0.ifengimg.com/thmaterial/2019_50/9D23A05B79F142A1B7CCE382C358903E_w640_h360.jp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BB%C4%C4%AE%C3%A8&st=255&mode=255&did=27#did26 搜狗图片]]] |- | align= light| 中文学名:荒漠猫 </br> 拉丁学名:Felis bieti </br> 别 称: 草猫、草猞猁、荒猫、漠猫、切唐匈布 </br> 界: 动物界 </br> 门:脊索动物门 </br>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br> 纲:哺乳纲 </br> 亚 纲:兽亚纲 </br> 目:食肉目 </br> 科:猫科 </br> 亚 科:猫亚科 </br> 属:猫属 </br> 种: 荒漠猫 </br> 分布区域:蒙古、四川、青海</br>甘肃、宁夏、陕西 </br> 命名者及年代: Milne-Edwards,1892 </br> 同种异名:Felis chutuchta等 </br> 保护级别: 易危(VU)</br>来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br> |} '''荒漠猫'''(Felis bieti)是猫科猫属的一种哺乳动物。体形较家猫大,尾长,四肢略长,耳端生有一撮短毛。它们不畏气候的恶劣,在荒漠、山林边缘、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等地带生活。荒漠猫主要捕食一些小型的动物。 2016年9月,新龙县环林局与猫盟CFCA共同启动了新阶段野外猫科动物调查工作。至2017年11月,调查并确认甘孜州新龙县分布有荒漠猫。2018年9月,三江源地区首次记录到荒漠猫抚育幼崽影像。 <ref>[http://udongwu.com/buru/maomi/Felis_bieti.html 荒漠猫概述(附图)],有动物网</ref></br> == 形态特征 == 荒漠猫体形较家猫大,尾长,四肢略长,耳端生有一撮短毛。体长610-680毫米,尾长295-310毫米,体重4-8公斤。</br> 体背部棕灰或沙黄色,背中线不明显。身上毛长而密,绒毛丰厚。头部与体背颜色一致,上唇黄白色,胡须白色。鼻孔周围和鼻梁棕红色。两眼内角各有一条白纹,额部有三条暗棕色纹。耳背面棕色,边缘棕褐,耳尖生有一撮棕色笔毛,耳内侧毛长丽密,呈棕灰色。眼后和颊部有二横列棕褐色纹。四肢外侧各有4-5条暗棕色横纹。四肢内侧和胸、腹面淡沙黄色。尾末梢部有5个黑色半环,尖部黑色。</br> 荒漠猫比兔狲头骨粗实,吻部短宽,鼻骨后部也较宽,颧弓粗而宽,额骨略隆起,后部平。听泡凸圆,很显著,胸室大而近圆形,矢状脊短,人字脊显著。牙齿构造基本似虎、豹的牙齿。上门齿成一横列,采齿发达,裂齿尖锐。 == 生活习性 == 荒漠猫生活有规律,晨昏夜间活动,白天休息。性孤僻,除交配期(1—3月)外,营独居生活。荒漠猫主要以鼠类、鼠兔、旱獭、鸟类等为食,所以活动区域与这些动物的分布密切相关。</br> 在高山裸岩地带和阴坡的云杉林中,由于植物贫乏,啮齿类数量稀少,所以就没有它的踪迹。而在柏木疏林和高山灌丛一带,由于食物和隐蔽条件良好,啮齿动物数量多,它的活动痕迹,如足迹、脱落的毛团、食物残骸和粪便等,也就很常见。</br> 春季地表尚未完全解冻时,它依靠灵敏的视觉、嗅觉和听觉,用前爪在高原鼢鼠的洞道上方将表土拨开,待高原鼢鼠出来封堵洞口时将其捕获。对于在地面活动的鼠类,它一般在都能就地捕获。</br> 夏季是荒漠猫的繁殖、哺乳季节,这时大量的鼠类幼仔也开始独立生活,在地面上活动频繁,恰好为荒漠猫提供了丰富的食源,有利于哺育幼仔,所以在这时期荒漠猫的活动范围也比较小,而且很固定。</br> 秋季各种鼠类相继侵入农村田野中自然干燥的麦垛附近,有的从地下挖掘洞道一直延伸至麦捆下面,将麦穗和麦茎拉入洞道,此时荒漠猫也尾随鼠类而来,夜间在麦捆周围活动频繁。</br> 冬季气温低,荒漠猫就在夜间到悬崖边上去捕食雀类、鸡类等中、小型鸟类,但过深的积雪常常影响鼠类的活动,造成荒漠猫食物短缺,有时被迫迁移到居民区附近活动,盗食家禽。</br> 它在捕食较大的动物的时候,一般先从头部和颈部开始撕咬,留下皮毛和部分内脏,而在吃鼠类等小型动物时,则将其整个身体,包括皮毛、内脏和尾巴都统统吃尽。</br> 常利用天然岩洞居住,分为繁殖洞和临时洞两种。</br> 繁殖洞一般分布在山的中部和上部的多岩石的地方,洞道一般呈水平方向伸展,长度在290-536厘米之间,有1-3个弯曲,巢穴处在黑暗的洞道深处,里面铺垫有兔类和旱獭的毛皮以及碎骨等。</br> 临时洞大多选择在距离食物资源较近的地方,一般有很多个洞口,洞道较浅,长度在244-260厘米之间,主要是为了避敌或临时利用。雄兽大多栖居在这种洞穴中,它们还有重复利用旧巢穴的习性。</br> == 生长繁殖 == 在洞穴中繁殖,每个繁殖洞只居住1只雌兽及其哺育的幼仔。交配期1-2月,交配动作似家猫,雄性排精时发出一种尖而细的特殊叫声。怀孕期约3个月,4-5月产仔,每胎2-4只。在饲养条件下,2年性成熟,每胎产2仔。 == 栖息环境 == 栖息在海拔2800-4000米的黄土丘陵干草原、荒漠、半荒漠、草原草甸、山地针叶林缘、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地带,也在雪地上活动。 == 分布范围 == 分布于中国新疆、青海、内蒙古、甘肃、四川、宁夏、陕西,国外仅分布于蒙古人民共和国。</br> 甘孜州新龙县</br> == 保护等级 == 已被我国列为II级珍稀保护动物,在国际上则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CITES Appendix II)。</br> == 经济价值 == 荒漠猫是我国特产动物,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能大量消灭鼠类,有益于农、林、牧业,可作为观赏动物。国内及世界动物园中,唯西宁动物园展出8只。</br> ===甘肃武威发现中国特有的野生动物荒漠猫=== {{#iDisplay: z0015xe581h |480|360|qq}} == 參考來源 == {{Reflist}} [[Category:380 動物學總論]] [[Category:388 半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荒漠猫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