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草化玉 的原始碼
←
草化玉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草化玉'''是一种蕨类植物化石,拉丁学名:Tempskya,汉语译名:登普斯基蕨。Tempskya是一种已灭绝的树状分枝蕨类、生活在白垩纪(6600万-1.4亿年前)。它们长到15英尺(4.5米)高,是一种小到中型的树蕨,登普斯基的树干被称为假树干,它是由许多独立的茎、叶柄基和周围大量不定根组成。这给化石标本一个独特的模式,石化蕨类植物,木材需掩埋地下,在低温无氧环境下,被地下水中的SiO2(二氧化硅)替换而成的木化石,所有的有机物都被矿物质取代,颜色是由于化石形成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矿物造成的。例如:红色是由铁化合物引起的,绿色是由铜等引起的等等…<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538769222 十大便宜冷门文玩]知乎</ref>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img src=" https://i01piccdn.sogoucdn.com/6c27f351f7c7bfc7 " width="180"></center><small>[]</small> |} == 花纹特点 == 全草丝的、带有大叶草的、凤尾花的、[[麦穗花纹]]的、有小脚丫纹的、兔耳朵纹的 == 植物学史 == 登普斯基蕨属化石发现和研究的历史较长。该属化石最早由Stokes和Webb于1824年在英国苏赛克斯(Sussex)发现,被描述成单子叶被子植物棕榈类,命名为Endogenites erosa。1845年Corda研究了欧洲西部捷克波西米亚等地的标本并给予新的属名Tempskya。 标本显示,Tempskya可以长到4.5米高。由大量的不定根包围着茎而成树干,树干直径可达50厘米,上面部分覆盖叶子。 研究各种Tempskya标本的横截面显示,越大的树干具有最小的茎数,反之亦然。因此,一个可能的生长模式Tempskya已被建立。在孢子萌发阶段,Tempskya由单个茎干组成,茎干随着生长开始向远端分支。不定根的“外套膜”将围绕茎生长来支持它们。后来,许多茎干开始枯萎,而不定根仍然为生长的植物提供支持和吸收水分。 Tempskya为假树干,标本显示,构成假干的茎表现为直径约2.5至10毫米的圆形或叶状结构,根大多为圆形,直径约1毫米。这种假干,根,从茎的侧面伸出,将茎捆绑在一起形成假干,茎会产生叶迹和叶柄,登普斯基的假树干从基部到顶端会逐渐变细,与其他树蕨不同的是,登普斯基没有大叶冠,相反,它的叶尖很小,登普斯基树干底部的茎被向下生长的根侵入破坏,因此,靠近假树干底部的横切面几乎完全由根组成,而朝向假树干顶端的横切面有许多的茎嵌入根中。 == 产地分布 == Tempskya发现被认为是只存在于北半球,直到在阿根廷和澳大利亚(分别在2003年和2005年)发现标本。 在捷克共和国(2002年)和日本(1986年)也发现了Tempskya化石。 目前为止,Tempskya(登普斯基)有20多个种的记录,大多数报道来自北半球的北美、欧洲的法国、英国、捷克、西班牙和亚洲的哈萨克斯坦、日本的白垩系。南半球仅在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的白垩系有少量发现。 近来,中国地质博物馆程业明博士带领的科研团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地区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白垩纪树蕨植物化石——张氏登普斯基蕨(Tempskya zhangii Yang, Liu and Cheng)。这是该研究团队继2017年初在克山地区发现桫椤科树蕨茎干化石以来的又一项新的重大发现。新近发现的化石是登普斯基树蕨植物化石在中国的首个记录,也是研究我国东北地区恐龙生活时代的古植被、古环境、古气候,以及探讨东亚、西欧和北美地区白垩纪植物群关系的重要的证据。 本次报道的张氏登普斯基蕨是登普斯基蕨科在中国的第一个记录。它是一种非常怪异的树蕨植物,与现生树蕨植物截然不同。树干外表看起来很粗大,实际上是由许多纤细的茎(直径3-6毫米)、叶柄基和周围大量紧密排列的不定根组成,构成一种由茎、叶柄基和根缠绕在一起的假树干(false-trunk);茎干不像一般树蕨呈辐射对称,而是具有背腹性,叶从茎干的一侧生出。茎多次向上二叉分枝,节间较短,叶子很小。这种形态特征和生长方式与已知任何一种真蕨植物都截然不同。 当前张氏登普斯基蕨在中国的发现,扩展了该属在全球的分布范围。黑龙江松辽盆地北部克山、绥棱、以及伊春等地大量登普斯基蕨类茎干的发现表明,白垩纪时期松辽盆地及附近地区植物群落中该类树蕨占据一定地位,在局部地区可能是优势类群。登普斯基蕨与桫椤科、紫萁科、拟苏铁科、松柏类等植物组成了当时的植物群落。这些植物可能为其他陆生动物(如恐龙等)的生存发展提供了食物来源和栖息环境。登普斯基蕨目前仅发现于白垩系地层,是白垩纪植物群的代表植物之一。 草化玉水冲度高,多呈现卵石形状,有代表种类的丝管状纹理清晰细腻,有缠绕飘动的韵律,外观和草丛神似,又因此类化石大多玉化度较高,玛瑙质地具有半透明感,于是被命名为草化玉又叫古蕨类化石、桫椤玉。 草化玉现阶段发现的有桫椤目和水龙骨目的[[蕨类化石]]。 在黑龙江的一定范围内,近年发现了水冲度好,玉化好的草化玉子料,它石质细腻,油润,老熟,硬度7,颜色丰富,不同于其他地区出产的树化玉,属于[[独立玉种]],而且存世量不大,是加工珠子,把件,雕刻山子的非常不错的玉材,成品有荧光。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370 植物學總論]]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草化玉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