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赏析 的原始碼
←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赏析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center><br><img src="https://song.gushiwen.cn/authorImg/sushi.jpg" width="180"></center><small>[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3b99a16ff2dd.aspx 苏轼]</small> |} 《'''西江月·顷在黄州'''》这首词还是作于[[黄州]]时,但风调与上一首已截然不同。“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上句写月亮照耀着旷野里的河水,下句指借着月光,可见层层云彩依稀横在空中。上句自上俯视,下句自下仰视,俯仰之间,天宇四野的广袤寥廓已尽现于笔端。“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这两句写马骄人醉。这醉,显然不是借酒浇愁而醉,而是陶醉、沉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这两句顺着刚才的沉醉之意,写月色的美好和作者对这美景的怜爱之情。“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从月夜到天明,从静态的夜色到杜鹃的啼叫,声音打破了寂静,带来了早晨的生意。而以鸟声结束全篇,又有余音袅袅、回味不绝之感。这里杜宇的意象就像苏轼《浣溪沙》里“萧萧暮雨子规啼”的子规一样,都不同于李商隐“望帝春心托杜鹃”的哀伤,而是表现山野林间活泼的生机。<ref>[https://so.gushiwen.cn/authorv_3b99a16ff2dd.aspx 苏轼 古诗文网]</ref> == 原文 ==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 注释 == 蕲水:水名,发源于湖北蕲春县。 乘月:趁着月色。 曲肱:弯起胳膊。 弥弥:水盛貌。《诗经·卫风·新台》:“心态游子,河水弥弥。” 层霄:层云。 障泥:即马鞯。用锦或布做成,垫在马鞍下,垂于马腹两旁以挡尘土。玉骢:青白色的马。 琼瑶:本指美玉,这里借喻水光月色。 杜宇:即[[杜鹃鸟]]。 == 赏析 == 这首词写作者春夜经过蕲水时所见到的美好月色和他的感受。同样是《西江月》的词调,同样是作于贬谪黄州时期,两首《西江月》在情绪表达上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呢?我们常说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这种乐观旷达似乎与这首词的情感比较接近,而与上一首的悲凉凄楚离得很远。为什么呢?其实两首都是苏轼贬谪当中的情绪的真实体现。苏轼的乐观旷达是经过痛苦的磨砺和艰难的自我调适才终于获得的,作于元丰三年的《西江月》和作于元丰五年的《西江月》正体现了苏轼在不同阶段的心路历程。苏轼从来没有将自己塑造成一个一味乐观的“神”,正因其心路的复杂,我们才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苏轼,同时这也才是真正可敬的苏轼。 苏轼之前的词多无题序,稍早于苏轼的张先虽有词题,也仅为交代创作的时间、地点,苏轼的题序则往往是词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有交代词的创作动机、缘起、时间、地点等的丰富功能,还往往是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小品文。题序点出作者写此词的时地、景物和感受,不仅自成美文,还与词的内容遥相呼应,互为衬托。如词中写到“杜宇一声春晓”结束,如空谷传声,余音不绝,使读者对野外春晨的景色充满美丽的想象;题序则对这种想象做了一点提示,以“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勾画了不同于月夜的幽美、静谧的白日清新活泼的景色。题序与本文互为辉映,呈现出灵动、立体之美。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苏轼《西江月·顷在黄州》赏析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