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艋舺公園 的原始碼
←
艋舺公園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艋舺公園''' </p> |- |<center><img src="https://www.travel.taipei/content/images/attractions/176849/1024x768_attractions-image-ycxpsd2rl0otqpyumtgwcq.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www.travel.taipei/zh-tw/attraction/details/250 圖片來自travel] </small> |} '''艋舺公園'''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是[[臺北市]]境內眾多公園之一。<ref>[https://www.travel.taipei/zh-tw/attraction/details/250 艋舺公園],travel</ref> == 命名 == '''艋舺公園'''位於[[萬華區]],原名[[萬華十二號公園]],取萬華原地名「[[艋舺]]」為名。艋舺亦作「文甲」、「蟒甲」、「蚊甲」、「莽葛」,意為[[獨木舟]]或獨木舟聚集處,為[[臺灣原住民]]語「Moungar」之[[音譯]]。古代萬華為原住民乘獨木舟於萬華一帶[[貿易]]運輸,漢人遂以艋舺為地名。 == 歷史 == 1740年([[乾隆]]五年)[[艋舺龍山寺]]完工,由於[[風水]]上地形為「美人穴」,遂於寺前開鑿一蓮花池,形成所謂「美人照鏡」。1924年([[大正]]十三年)[[艋舺龍山寺]]整修,並於此地興建公園,以龍身噴水池作為鏡池;1927年([[昭和]]二年)開園,稱為龍山寺公園,為眾多[[臺北市戰前規劃的大型都會公園]]之一。1992年(民國八十一年),[[台北市政府]]回復該用地為民俗公園。1995年(民國八十四年),市府委託羅墀璜建築師事務所規劃本公園。1999年(民國八十八年)二月十四日開工動土,由[[馬英九]]市長主持。費時六年,2005年(民國九十四年)一月二十二日啟用。 == 地理位置 == 公園北面隔廣州街與[[艋舺龍山寺]]相接;西面為西園路,南面隔和平西路三段與[[龍山商場]]、[[萬華區]]行政大樓相望;東隔和平西路三段109巷,與西三水街市場相望。 == 空間使用 == 地下一、二樓為地下街,地下三、四樓為停車場。北側為星象誌,南側為[[捷運龍山寺站]]、[[台北市公共自行車租賃系統]][[捷運龍山寺站]](1號出口)租借站;西側為地下停車場車道出入口;側其餘三面由ㄩ字型的迴廊。中央為公園樹木綠地區;取[[艋舺龍山寺]]之龍字,作為設計要素;並設有龍型船雕塑(位於迴廊)、美人照鏡池(位於星象誌旁,又名佛祖之鏡)等藝術作品。 == 三大廣場 == 本公園有三大廣場─廟埕廣場、西三水街廣場、南側廣場。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 733 臺灣 ]]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艋舺公園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