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至少还有文学 的原始碼
←
至少还有文学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s://www.kfzimg.com/sw/kfz-cos/kfzimg/8798311/fa28f15944bbc809_s.jpg width="260"></center> <small>[https://book.kongfz.com/10567/6202144825/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small> |} 《'''至少还有文学'''》,宗城 著,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ref>[https://www.shezhan88.com/lifeservice/2782060.html 文化的概念是什么],设栈,2019-11-28</ref>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ref>[https://www.doc88.com/p-8965997928201.html 文学艺术创作的价值与意义],道客巴巴,2019-06-19</ref>。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95后新人作家宗城在2018年到2021年间创作的三十篇作家作品论。本书是一部文学随笔集,分为上中下三辑。上辑“心灵的辩证法”主要探讨的是作家对心理深度的挖掘,如菲茨杰拉德、弗吉尼亚·伍尔夫、张爱玲等,他们的文学关注人的心理活动、人对记忆的处理方式,聚焦现代人在精神层面所要面对的全*新挑战。中辑“挤掉自我的奴性”关注作家“向外突破”的勇气和对社会的反映,如契诃夫、卡夫卡、[[王小波]]等,伟大作家往往既能写出人心灵的煎熬,也能感受到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下辑“经典细读”则是比较纯粹的文本细读和分析,在这一部分,作者更为关注的是鲁迅、汪曾祺等作家的文学及其背后的思想与美学痕迹。在创作过程中,作者遵循“文学即人学”的观点。一方面,希望写出文学人物的光彩和血肉;另一方面,试图通过这部作品,实践一种文学与人生结合的方法论。作者说:“写作这本书时,我并没有采用教条的学院分析式话语,而是试图在‘学理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平衡,把作家们的作品和故事更生动地展现出来。我更感兴趣的是文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文学如何影响了生活,生活又是如何反哺文学?在文学共和国里,为什么作家们能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路径?” ==作者介绍== 宗城,1997年生。广东湛江人。人类观察员,文字记录者,曾获青年文学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一届书评奖。作品散见于《书城》《单读》《西湖》《作品》《[[财新周刊]]》等,有文章被《新华文摘》《长篇小说选刊》《文艺报》等转载。 ==参考文献== [[Category:800 語言、文學類]]
返回「
至少还有文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