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美苏争霸 的原始碼
←
美苏争霸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美苏争霸</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298de6409c329f40.pn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829234&sid=6042056 来自 网络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 美苏争霸 时间: 1947年3月至1991年12月 主要国家: 苏联,美国 结束标志: 1991年12月底苏联解体 |} '''美苏争霸'''[[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等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ref>[https://www.sohu.com/a/250174616_528605 美苏争霸与中国革命的走向]搜狐</ref> ==三个阶段 ==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同年,苏联同联邦德国建立外交关系。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美苏首脑戴维营会议是苏联推行美苏合作外交战略的重大行动,美国实际上承认苏联是[[超级大国]]这一事实。 在紧张方面:1961年苏联修筑“[[柏林墙]]”,封锁了东西[[柏林]]边界,使美苏关系更加紧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表明苏联开始走上同美国进行全球争夺的道路,同时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仍然在美国方面。 这一时期,苏联还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使得中苏关系恶化。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是美苏争霸的第二阶段。其特点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至70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同美国的差距大为缩短,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相当于美国的80%。苏联在军备方面赶上了美国,苏联的战略导弹至1975年已达2402枚,超过美国40%,1979年苏联在战略核力量上的开支几乎为美国的3倍。苏联大力增强常规军事力量。1978年,美军210万人,苏军440万人,美军拥有[[坦克]]10500辆,苏军拥有坦克50000辆。这一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积极进攻战略。美苏争霸的重点在[[欧洲]],美苏在欧洲都集结了重兵,处于两军对峙的僵持状态。苏联一方面对欧洲以“缓和”战略麻痹西方,另一方面加紧在欧洲以外的地区扩张。1979年入侵阿富汗,标志着苏联霸权主义政策发展到了顶点。 这一时期的美国,由于受[[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趋于缓慢,侵越战争受到严重挫折,军事力量被苏联赶上,美国在美苏争霸中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1969年后的尼克松主义,调整全球军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1973年从[[越南]]撤军,1979年同中国建交。 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三阶段。1981年,里根出任美国总统以后,开始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遏制苏联在全球的扩张势力。在[[核战略]]和核军备方面,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通过以高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从而拖垮经济力量相对落后的苏联。在争夺第三世界方面,美国立足于在军事上打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打击亲苏政权。 苏联由于国内经济发展缓慢,在与美国的争霸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后,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转为裁减军备,从对外扩张转向全面收缩。 == 争霸过程 == '''第一时期''' 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1922年12月30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美国直到1933年才承认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元旦,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共同作战,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说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能够结成联盟。但是,战争结束后,美苏联盟破裂,转变为[[冷战]]和争霸。 '''第二时期'''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军事实力最强的国家,推行全球扩张政策。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既是美国在全世界扩张势力的宣言书,也是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又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美苏冷战,使美苏由盟友变成了敌人。美苏冷战,在意识形态上尖锐对立;在经济上互相封锁;在军事上,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使美苏在冷战中形成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峙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第三时期''' 50年代中期,美苏两国和国际关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开始对苏联的内外政策进行调整。1956年召开了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把“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作为苏联对外政策的基本策略,以缓和美苏紧张关系,寻求美苏共处合作,平起平坐,共同来主宰世界事务。美苏经济军事实力差距缩小,社会主义阵营的发展和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都使美苏关系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有利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 但是,美国仍然是世界头号经济、军事和科技强国,美国推行称霸世界的战略使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愈演愈烈。50年代后期,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格局逐渐形成。 '''第四时期''' 美苏冷战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产阶级]]阵营的对抗;美苏争霸是争夺世界霸权的冲突,它超过了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美苏冷战是除战争以外的敌对和对抗行动;美苏争霸则是既有和平方式的对抗,也有局部战争,如美军侵略越南和苏军入侵阿富汗的战争。美苏冷战和争霸在形式上有相同之处。在实质和结果上是一致的。 '''争霸开始的标志''' 1946年3月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期间发表的演说,被称为“铁幕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国情咨文]],阐述了“杜鲁门主义”(开始的重要标志) '''争霸的表现''' 柏林墙筑起,军备竞赛,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 '''争霸结束''' 1991年12月底,(东欧剧变1989年)苏联解体,美苏冷战争霸的局面结束。 == 历史思考 == 美苏冷战争霸四十多年,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有多方面的历史教训值得我们思考。 '''教训一''' 人类社会必须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战后,美国推行称霸全球的政策;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和实行[[大国沙文主义]]。美苏争霸是世界不得安宁的根源,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沉痛;世界人民必须永远坚持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教训二'''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必然是损人又害己。美苏争霸,进行军备竞赛,投入巨额军费开支。1970年,苏联军费的绝对额首次赶上美国。1977年,苏联军费的绝对额为1300亿美元,同年美国是1130亿美元。美苏巨额军费开支,不利于内经济的发展。1980年,美国国债高达2600亿美元;苏联经济形势的恶化是其解体的主要原因之一。 '''教训三''' 美苏争霸,使人类处于核大战的威胁之下。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几乎导致了美苏核大战。美苏两国的核武器能把人类毁灭数十次。 但另一方面,美苏冷战争霸,两极格局对峙近半个世纪,并没有爆发世界大战和核大战,这最主要的原因是高科技显示出的巨大威力,特别是在当代高科技条件下如果发生核大战,不可能有胜利者,只有交战的双方甚至整个人类的毁灭。这使美苏双方都不敢轻意发动世界大战和核大战,只能实行核威慑。世界人民,包括美苏两国人民都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也使美苏不可能发动世界大战和核大战。 '''教训四''' 美苏争霸,都企图把自己国家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及其价值观念强加到别国社会之上,并要推广到全世界。这是以错误的思维方式和方法来处理国家国际间的关系。我们必须认识并承认世界社会的多样性,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90年代初,美苏争霸的局面结束,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正在形成的多极化世界格局,是开放型的世界战略格局,较之美苏争霸的格局,是历史的进步,它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参考来源 == [[Category:590 軍事總論]]
返回「
美苏争霸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