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绒绣 的原始碼
←
绒绣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绒绣</big> ''' |- | [[File:0c69a90157894c3cb.jpg|缩略图|居中|[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90402/0c69a90157894c3cbcc9dad1b1a8f13f.jpeg 原图链接][https://pic.sogou.com/d?query=%E7%BB%92%E7%BB%A3&forbidqc=&entityid=&preQuery=&rawQuery=&queryList=&st=&did=5 来自搜狗的图片]]]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align= light| |} 绒绣 (woolen needlepoint tapestry )亦名“绒线绣”。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用彩色羊毛绒线绣出各种画面和图案的刺绣。由于绒线本身没有反光,具有毛绒感,绣品浑厚庄重、色彩丰富、层次清晰、形象生动、风格独特。中国绒绣主要产于上海和山东烟台。著名的绒绣艺术家有上海的[[刘佩珍]]、[[高婉玉]]、[[张梅君]]等。 ==基本内容== 中文名称:绒绣 中文别名:绒线绣 外文名称:woolen needlepoint tapestry 产地:[[上海]]、[[山东]]烟台 ==简要介绍== 绒绣 (woolen needlepoint tapestry )亦名“绒线绣”。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用彩色羊毛绒线绣出各种画面和图案的刺绣。由于绒线本身没有反光,具有毛绒感,绣品浑厚庄重、色彩丰富、层次清晰、形象生动、风格独特。中国绒绣主要产于上海和山东烟台。著名的绒绣艺术家有上海的刘佩珍、高婉玉、张梅君等。 ==基本内容== 绒绣是用彩色绒线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进行绣制的一种手工艺品。基本针法与我国传统的打点绣针法(又名戳纱)相同。用有规则的斜针按网眼一格一针绣制,每针就是一个椭圆形小色块。一幅绒绣少则几万针,多则须几十万针。绣制时,可自行拼色。它善于表现油画、国画、摄影等艺术效果。产品分欣赏品和日用品两大类。主要产地有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 ==历史沿革== 绒绣原流行于欧洲。14世纪,德国农民的服装和壁毯上,有根据织物经纬线排列,计算针数绣成的图案。 它的原料和工艺与绒绣已十分相似。16世纪,欧洲出现一种专作刺绣底子的麻布,在底子上用绒线逐针绣满,便成了绒绣。绣品可用作壁挂、靠垫、椅垫等。17~19世纪,绒绣在英国盛行。维多利亚时期(Victoria,1837~1901),一位柏林的印刷商人和他的妻子,在英国设计了一种在小方格纸上绘成的彩色图案,制作者可按照图稿数格在网眼布上绣制,技艺简便。当时多用德国美利奴羊的羊毛制成绒线进行绣制,因此人们把绒绣称为柏林绒绣。20世纪初,英国传教士在烟台开设仁德洋行;英美商人在上海开设谦礼洋行、谦泰洋行,组织绒绣来料加工,绒绣由此传入中国。当时的产品是拖鞋和手提包等日用品上的装饰面料,用色比较简单。30年代末,上海绒绣艺术家刘佩珍等刘氏五姐妹率先用绒绣制作人物肖像。50年代初,上海绒绣艺术家高婉玉对绒绣的配色等工艺进行了改革,丰富了绒绣艺术的表现力。 ==制作工艺== 绒绣制作主要有3道工序: ①放样。用打格子的方法将原稿放大在麻布底子上。 ②染色配线。根据原稿画面色彩,按照色调、色相、色差的区别染出所需颜色的绒线。 ③绣制。一般先绣出轮廓,再绣各色彩块面,最后进行细部刻画。 绒绣基本针法是呈斜点形的打点绣。此外,根据画面需要可采用乱针、十字针、扒针、掺针、拉毛等针法。 ==品种特色== 绒绣主要分为欣赏品和日用品两大类。 ①欣赏品:一般画面较大,多数复制名画、人物和风景照片。用线颜色往往达数百种,特别强调色阶、色相的过渡,并注重人物神态的刻画。作品常作为大型建筑的室内装饰。 ②日用品:一般为小件物品如靠垫、沙发套、桌几套、眼镜套、粉盒、提包等。大多绣制花卉图案,用线颜色较简单。由于绒线的质地比丝线、棉线厚实,有毛茸感,因而使绒绣的画面具有沉着、庄重的风格和艺术表现力。如毛主席纪念堂正厅的巨幅绒绣“祖国大地”,庄重、肃穆、色彩和谐,生动地表现了伟大祖国锦绣河山的雄伟壮丽。 ==名家作品== [[刘佩珍]]在30年代末就用绒绣绣制人物肖像,开中国绒绣之先河。代表作有“高尔基”、“莫斯科大学”、“攻打冬宫”、“列宁宣布苏维埃成立”等。 [[高婉玉]]在50年代初对绒绣工艺进行改革。首次进行自行染色、配色,使绒绣用线颜色从固定的几十种增加到近千种,并运用擘线、拼色、加色等技法,解决了绣制人物肖像时色彩转折过渡的难题。目前中国绒绣普遍采用这种绣制技法。她的代表作有“敬爱的周总理”、“孙中山与宋庆龄”等。 张梅君的技艺特点是作品色彩层次丰富,人物形象刻画逼真细腻。代表作有“周总理与尼赫鲁”、“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南湖纪念船”等。 ==发展艰难== 一幅《[[贵妃醉酒]]》用了上千种颜色;根据[[汶川地震]]中敬礼娃娃绣成的《[[美丽的谢礼]]》走线23.6万针……最近,洋泾绒绣保护“传习所”正式揭幕,[[浦东]]洋泾是目前[[上海]]唯一尚保存绒绣实体厂的地方,现仅存员工12名。 在北洋泾桥墩旁一栋二层小楼里,上海绒绣大师级原创设计工作室艺术总监包炎辉正对着一张照片细细琢磨,这张山水照将在他手中变为绒绣底稿。隔壁的房间内,几位绣娘正安静的绣着手中的作品。 这便是位于张杨路2139号的洋泾绒绣保护传承基地(传习所)。绒绣是指在特制的网眼麻布上,用彩色羊绒线绣出各种画面和图案的刺绣。虽然最早是传自欧洲的“舶来品”,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百年来,洋泾绒绣几经改革,已形成了一套既有我国传统精湛的手工艺技法,也有欧美风格艺术表现特色的独特绣艺。 “色彩丰富,立体感强,乍一看像油画。 ”包炎辉说,“绒绣必须是纯手工完成,历经拣线、染线、排线、劈线、拼线等十几道复杂工序,所以每件工艺品都是不重样的。 ” 在绣娘唐明敏的案头上,堆了深深浅浅几十种不同的米色系的绒线,她手中的绒线不停换着颜色,有时还要将一根绒线拆分开来看,与另一种颜色搭配在一起。自从17岁进入上海红星绒绣厂,她已经在绒绣绷架前坚守了近40个春秋,其《西部风情》等作品,被评为首届上海市工艺美术精品。“以前有好几家厂,现在只剩下我们这间,更像是工作室。 ”唐明敏说的厂,即是位于浦东洋泾,目前上海绒绣业中唯一集工艺大师、生产技术、生产场所于一身的上海黎辉绒绣艺术有限公司,巅峰时曾有工艺师23名,如今仅存12名,平均年龄59岁。 据悉,一幅顶级绒绣艺术品的制作周期往往需要半年甚至一年时间。由于绒绣时间长,回报低,很多年轻人对此并不感兴趣,甚至不少工艺师都坦言“不会让孩子来继承自己的手艺,实在太苦了。 ”而绒绣只能人工操作,无法用机器代替,又导致了其价格高昂,难以市场化运作。 ==保护传承== 为此,洋泾街道专门辟出一幢“小洋楼”,用于保护和传承绒绣这门技艺。洋泾绒绣保护传承基地(传习所)由去年开始修建,共计274平方米。一楼为展示厅,馆内现有艺术展品百余幅,多为获得国内外大奖,周一至周五免费对外开放。二楼则为大师工作室以及绒绣生产车间,供参观者了解绒绣的制作过程。洋泾街道相关负责人透露:“我们先是在社区里招揽一些学员,培养他们的兴趣,再从中挖掘有天赋的人。 ”记者了解到,目前绒绣技艺教材已编制完成,希望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形象的图片,将更多爱好者领进门。同时,街道每年将设立专项保护经费用于各类展示推广,并在社区修缮的百年老宅——李氏民宅中也专辟一隅,用于绒绣珍品陈列,供社区居民观赏学习。<ref>[https://news.sina.cn/2018-03-04/detail-ifyrzinh2664893.d.html?vt=4 绒绣]新浪网</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479 其他工藝]]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绒绣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