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纪德法 的原始碼
←
纪德法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纪德法.jpg|left|300px|thumb|纪德法 [http://www.goodlift.net/file/upload/201106/23/16-09-11-42-16.jpg 原图链接] [http://pic.sogou.com/d?query=%BC%CD%B5%C2%B7%A8&mode=1&did=18#did17 图片来源网址]]] '''纪德法''',[[无锡]]人1951年11月出生,[[山东]]工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北京大学EMBA。 1968年-1992年曾就职于江苏省盐城动力机厂、[[江苏]] 连云港化工矿山设计院、[[上海]]市轻建房屋设备厂; 1992年-1995年任上海浦东时达电梯控制技术开发部总经理; 1995年-1998年任上海新时达电气有限公司 董事长; 1998年至今任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纪德法长期专业从事开发、生产、销售电梯控制系统。本人先后荣获“嘉定区先进生产者”、“十佳”职工最信赖的好领导、“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上海市“科技领军人物”、“中国经济百名杰出人物”、“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ref>[https://baike.sogou.com/v66687725.htm?fromTitle=%E7%BA%AA%E5%BE%B7%E6%B3%95]纪德法</ref> =='''新创业者'''== “我们新研发的机器人能和你下棋呢!” “这款变频器让客户重新认识国货!” “通过物联网技术,就能掌握电梯的运行情况!” 嘉定南翔,新时达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展示厅里,机械手臂欢快地舞动,各种设备闪烁着略带神秘的灯光,现代感十足的悬吊金属球整齐而又变化多端,演示伺服技术的稳定与灵活……60多岁的董事长兴奋地介绍着,眼中有着和其年龄不符的青春光泽。 他是纪德法!众多头衔里,他喜欢自我介绍——“一名创新创业者”。一口江南吴侬细语,“创”和“闯”、“新”与“心”模糊了发音,他哈哈一笑:意思差不多嘛! 动力机厂工人、设计研究院工程师、“老三届”、国企员工、集体企业总经理、上市企业董事长……他的简历字数不多,但步步都是跨越。他说,靠的是对创新的执着。打破电梯行业国际垄断,研发变频器迈入高端,机器人产业成果丰硕……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厂,到今天的上市公司,纪德法和伙伴们一路披荆斩棘。他说,对创新初心不改。 在嘉定深耕十多载,纪德法已然将“创新”二字刻进了自己的人生。 ==“'''再不干事就来不及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这是我们唯一的研究生!”厂长把年轻的纪德法从车间里拉出来,得意地向参观者们“展示”。面对各种点头和称赞,纪德法腼腆地陪笑,两只手不知放在哪里合适,内心却很焦急。 急,是这位“老三届”向记者提到最多的情绪。 不甘心成为“摆设”,他着急!从山东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研究生毕业,进入国企工作,纪德法并不得志:“不能不干,又不能干太多,不然有人会对你有想法。”彼时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不高,工作氛围多是如此。怀着一股子闯劲的纪德法独立研发了电气门自动控制装置等技术,还申请了专利,不料厂里却对开发新产品不感兴趣,把他的研究成果束之高阁,仅成为对外炫耀的“展示品”。这让纪德法颇为失落:“我对钱不在乎,但对自己能做成什么事很在乎!” 面对国外行业“大鳄”,他着急!上世纪九十年代,42岁的纪德法辞职下海成为“创客”,决心“闯一闯”,他承包了某单位工会的三产,随后又把该企业买下来,成立民营企业新时达。凭借过硬的电机技术,闯入电梯市场。当时外资企业掌握市场话语权,有的甚至在中国市场以次充好。纪德法手握技术却不知从何下手。不过,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当时,上海鲁班大厦使用的国外某品牌电梯故障频频,纪德法看准机会,前去投标改造工程并中标,通过全电脑可编程控制器让大厦电梯脱胎换骨。工程完成后电梯稳定运行,直到如今依然良好。经媒体报道,鲁班大厦的电梯成为当时市民热议话题,敢于“班门弄斧”的新时达赢得了口碑,随后不断创新技术、开拓市场,实现了向六大洲65个国家与地区出口,逐渐成为国内电梯行业老大。那些在中国高价倾销劣质产品的电梯公司呢?纪德法笑着说:“被我们打回老家去啦!” 电梯产品稳占市场后,他又着急!纪德法始终没把新时达看作单纯的电梯企业,“不转型就会被淘汰”的忧患意识始终萦绕在他脑中。他常对同事们说:“一个产品不可能吃一辈子!”他带领公司上下积极转型,通过自主创新,在变频器方面扩展新市场,2012年,新时达的变频器在上海外高桥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上成功投用,用不输国外品牌的质量赢得了市场的普遍好评。 如今企业已经上市,纪德法还是急!去年《中国制造2025》由国务院正式公布。生逢其时,纪德法兴奋异常,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为中国制造赢得像德国制造一样的声誉,“这是使命和职责,责无旁贷!” 走进新时达工厂,纪德法指着电梯内的一块小屏幕介绍道:“今后电梯安全全靠它!”原来,新时达正在研发“电梯星辰物联网”,引入最新的传感技术和视频技术为电梯装上电子眼,已在3000多部电梯中试用。几年前新时达参加国外展会,被德日美等国的机器人技术震撼,“中国制造正向中高端转型,国产机器人不能‘缺席’!”他带领科研人员攻坚克难,启动工业机器人开发。在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进程中,新时达机器人自主化率达到90%,并解决了机器人应用的多项瓶颈问题,在电梯、金属加工、食品包装等一系列智能制造领域发光发热。 ==“'''我比较顽固,不会服输'''!”== 比起创业路上的种种成功,纪德法更愿意谈艰苦和挫折。 “我们曾经接到过一个大单子,当时有人说国内企业根本做不了。”纪德法面带微笑,眼镜背后的鱼尾纹仿佛是一道又一道岁月刻痕。当时,河南郑州某宾馆27层电梯需要进行高速并联群控改造,改造难度极大。纪德法在工程实施的一个半月里,几乎每天都只睡两小时,其余时间都扑在施工现场。待工程顺利完成,他已经累得“不成样子”。如今不少年轻人问他“创业什么最重要”,他反复说两个词:“勇气”、“吃苦”。 身体精疲力竭,却比不上内心的煎熬。在电梯领域获得成功后,纪德法随即将眼光投向变频器领域。纪德法坦言,最初太过自信,认为“那么复杂的电梯都造出来了还怕什么?”新时达承接了一项建筑工地升降机业务,没想到和一般电梯不同,升降机每次开停都会产生冲击电流,影响设备稳定运行。这并非技术难题,但他们当时并未重视这一情况,结果最终被客户拒之门外。在进入机器人行业之初,新时达接到一个焊接机器人订单,出于成本考虑,新时达对部分技术做了“减法”,恰恰是这些“减法”对机器人运行产生影响,招致客户投诉,让纪德法感觉“挺难看”。 “我是比较顽固的,不会服输!”说到这两件事情,纪德法顿了顿,神情变得严肃起来。他告诉记者,客户投诉后,新时达立即对那批机器人进行了纠正。所幸纠正及时,他们的焊接机器人如愿打入市场,受到越来越多客户的认可。纪德法说:“失败只能在过程中,而不能在结果上。” 他的“固执”,也表现在“有前景就走下去”的毅力。如今机器人被视为新时达的转型成果,但其实在提出做机器人项目时,很多人并不看好。他们的理由也很实在——中国劳动力低廉,谁会愿意花费不菲的资金购买机器人?纪德法对这个问题看得更远些:一方面我国的人口红利在消失,另一方面中国要发展先进制造业,需要各种精细操作的机器人代替人工操作。他觉得“人比机器聪明,机器比人精准”,这句话如今成为新时达机器人的广告语。 纪德法看似大胆的步伐背后,往往有极为细心的准备。以跨入机器人市场为例,他做过市场调研:“一般企业每年为一名工人花费9万多元,而机器人虽然一次性投资高,但所有费用加起来每年约5.3万元,对企业是有利的!”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后,纪德法将机器人作为战略重点,为新时达抢占到了市场先机。 ==“'''你好我好,事体搞不好'''!”== 会上争得面红耳赤,会后却又谈笑风生。在新时达,这样的场景并不稀奇,这是纪德法理想的企业氛围。“员工如果认为自己观点正确,就可以争执,也可以顶撞我,有时争得可厉害呢!”纪德法笑着说,“我在公司从来不是绝对权威!” 最常和纪德法顶撞的是公司的技术骨干们。他们都是理工科出身,往往爱钻牛角尖,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就绝不退让。争论激烈时纪德法会情不自禁拍桌子,不过争吵归争吵,大家从来不结怨。坐下来分析分析、研究研究,对错就有了分晓。错的人敢于承认,对的人也不会穷追不舍。“我们的好多科研成果,就是‘吵’出来的!”纪德法说,“你好我好,事体搞不好!” 不少员工说,最佩服纪德法的第一是懂技术,第二就是胸怀宽广。最近公司在推广“星辰电梯物联网”,有次一个细节上出了问题,纪德法对着业务员发火:“这是谁做的决定?”业务员回道:“不就是你嘛!”纪德法回想一下,确实是自己之前的一个决策有问题,随即诚恳认错。对自己敢认错,对员工则更宽容。员工们在创新过程中难免出错,批评后仍能得到重用。 “我曾在设计研究院工作过一段时间,过去因为体制机制问题,有些有上进心的研究员很想做事,但是一旦在工作中犯了错误就很难‘翻身’,真是吃力不讨好!”深感“容错氛围”和“试错机制”对于创新的重要性,纪德法会场上允许争、允许吵,就是不允许结怨记仇。 公司里犯错最多的是谁?和纪德法吵得最凶的又是谁?纪德法抿嘴一笑:“你们都认识,全国劳模王春祥!” 王春祥,一位陈景润式的人物,一心沉浸在科研世界里,甚至有些“不食人间烟火”。没有纪德法的气度,还真无法善用这样的人才。工作中,他们时常因为技术问题而发生争执,有时争得太厉害,王春祥把笔记本电脑往纪德法桌上一扔:“辞职不干了!”说辞职,到底是句玩笑话。王春祥说:“纪德法是我的伯乐,在他引领下,新时达始终保持着朴素的状态、简单的人际关系,谁是正确的,就听谁的,这是搞技术创新的人最愿意待的地方。” 争吵多,快乐更多。每当王春祥在某项新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时,便会第一时间告知纪德法,这时纪德法总会忍不住叫出声来:“这太好了!真是个好消息!”对于他们来说,最开怀的事莫过于此。 ==“'''不让人才为钱操心'''!”== 说到爱才,纪德法是出了名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新时达逐渐走上正轨。纪德法决定公开招聘科研人才,但没想到一封求职信让他气不打一处来。这封求职信来自一名上海交大毕业生,信里要求月薪不能低于2500元,还要解决住宿问题。“哪有人求职直接提条件的?这小伙子怎么狂成这样子?”纪德法生气不无道理,当时2500元月薪属于绝对的高收入,纪德法身为企业负责人,月收入也就800元。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准备把这封信扔掉,纪德法想了想伸手制止了:“见见吧,说不定他有真本事!”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的新时达技术骨干、全国劳模王春祥。认准了王春祥是人才,纪德法竟然主动把他的入职月薪提到2700元——全公司第一高薪!王春祥结婚后,纪德法又给他配了全公司第一辆小汽车,“我那个时候自己骑助动车上班。” 纪德法常说“不让人才为钱操心。”在他的企业里,技术人才的工资可能比董事长还高。想起自己当年的怀才不遇,他格外珍惜人才。为了留住他们,在纪德法推动下,公司还出台了股权激励政策,对核心技术员工实施股权激励。曾经有一位技术骨干想要辞职,纪德法劝说他留下,“我向他保证一定把他培养成千万富翁!”这个保证最后实现了吗?纪德法笑着伸出手指计算:“当年这位骨干分得了40万股股票,如今每股最高涨到80元以上。” 在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的同时,纪德法建立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梯队,让公司走产学研之路,建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技术中心,为公司研发人员继续深造提供教学资源。新时达如今集聚了一批具有数十年电子、电气产品开发经验的工程师,许多海内外青年知识分子慕名而来,技术人员在全公司的占比超过三成。 留住人才,纪德法除了薪酬待遇外,还有两张牌:事业和感情。 采访中一位员工告诉记者,在新时达,不少业务骨干在行政级别上未必很高,却是大家最尊重的对象,“纪董这么爱才,整个公司自然就被带动起来了。”每每员工有了创新成果,公司就会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让他们充满自豪感。 科研上理性严谨的纪德法,对人才却格外细心。一位员工告诉记者,自己有次住院动手术,纪德法经常打电话安慰鼓励,出院时还自己开车来接送。有位员工生病欠下了2万多元医疗费,纪德法号召全公司捐款,解决了这名员工的后顾之忧。<ref>[http://www.jiading.gov.cn/xinwen/ztbda/content_167826]纪德法:我把“创新”刻入人生 </ref> =='''视频'''== {{#iDisplay: w03059ei4iy|480 |360|qq}} == '''参考文献''' == {{Reflist}} [[Category:中國大陸企業管理人物]] [[Category:中国人]]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纪德法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