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竹滬華山殿 的原始碼
←
竹滬華山殿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 <p style="background: #0088A8; color: #FFFFFF; margin:auto; padding:5px 0; "> '''竹滬華山殿''' </p> |- |<center><img src="https://pic.pimg.tw/a221529683/1555898154-156472163_n.jpg" width="280"></center><small>[https://a221529683.pixnet.net/blog/post/215157324-%E9%AB%98%E9%9B%84%E5%B8%82%E8%B7%AF%E7%AB%B9%E5%8D%80-%E7%AB%B9%E6%BB%AC%E8%8F%AF%E5%B1%B1%E6%AE%BF%E3%80%81%E6%B9%96%E5%85%A7%E5%AF%A7%E9%9D%96%E7%8E%8B%E5%A2%93-%28201 圖片來自痞客邦]</small> |} '''竹滬華山殿'''位於[[臺灣]][[高雄市]][[路竹區]],於古書記載為'''寧靖王祠'''或'''寧靖王廟''',主祀明朝([[南明]])寧靖王[[朱術桂]],是竹滬地區的公廟。除供奉寧靖王外,該廟亦有供奉王妃羅氏的[[牌位]]以及[[五妃廟|五妃]]的神像。寧靖王一生顛沛流離,最後投靠了鄭成功(但這時是在金門、廈門),要到了1663年才被鄭經奉請來台,來台後的宅邸為現今的大天后宮。當時,寧靖王朱術桂所擁有的田地是在竹滬一帶,而在他自殺殉國之時,將所有的田契都銷毀,將土地遺留給莊民與佃戶。因此當地居民感念寧靖王之氣節與恩德,於是興造百座疑塚來掩護真塚以避免清軍破壞。在臺灣清治時期之初,莊民僅敢暗中祭祀寧靖王,直到康熙年間的鳳山縣知縣宋永清公然親訪寧靖王墓並弔之以詩,才轉而公開祭祀寧靖王並有建廟之議。<ref>[https://blog.xuite.net/r0978995205/twblog/brick-view/150847047 竹滬華山殿],隨意窩,2010-08-01</ref> ==歷史沿革 == 華山殿所在的竹滬一帶在明鄭時期曾是寧靖王朱術桂擁有的田園,據說當他自殺殉國之時,將所有的田契都銷毀,將土地遺留給莊民與佃戶。當地居民感念寧靖王之氣節與恩德,為避免其墓塚遭清兵破壞,遂興造百座疑塚來掩護真塚。而在[[臺灣清治時期]]之初,莊民僅敢暗中祭祀寧靖王,直到康熙年間的[[鳳山縣 (臺灣)|鳳山縣]][[知縣]][[宋永清]]公然親訪寧靖王墓並寫詩弔念。 目前確切的建廟年代已不可考,而當前可見最早的文獻是乾隆三年(1738年)[[舉人]]陳輝的詩作,而後在乾隆廿九年(1764年)出版的《[[重修鳳山縣志]]》也已將寧靖王廟收錄進去。《路竹鄉志》中推測,該廟應在雍正到乾隆初年期間建造,且時間應該在[[五妃廟]]興建的乾隆十一年(1746年)之前或相近時期。不過在廟中的〈重修華山殿碑記〉中,則記載該廟開基於康熙年間。 而根據〈重修華山殿碑記〉的記載,該廟在道光廿九年(1849年)曾經重修過,而後到了日治時期的昭和三年(1928年)因為本殿受風雨侵蝕,當地居民遂集資重新設計改造本殿。[[二次大戰]]後,高雄縣政府在1977年撥款將舊廟拆毀重建,由於舊蹟不存,所以並未列為古蹟。 == 參見 == *[[朱術桂]] *[[明寧靖王墓]]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927 宗教建築;陵墓]]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竹滬華山殿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