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竹山县第二中学 的原始碼
←
竹山县第二中学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center><img src=http://p8.itc.cn/q_70/images03/20201105/1d19e564e3174e22b0b29596f0fd3ad3.jpe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www.sohu.com/a/429608751_806785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small> |} '''竹山县第二中学''',创建于1956年,坐落在施洋烈士的故乡[[竹山县]][[宝丰镇]],校园占地面积62亩。校园绿树成荫,花开四季,地势平坦、环境优雅,孕育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教学设施齐全,有微机室、多媒体教室<ref>[https://www.sohu.com/a/319994173_426518 一步搞定新一代多媒体教室,这都不知道你就out了! ],搜狐,2019-06-12</ref>、理化生实验室、图书室、美术室、音乐室、教学楼、学生公寓楼、综合楼、学生餐厅等一应俱全。学校师资力量发展迅猛,教职工134人,专任教师中、[[高级教师]]<ref>[https://www.sohu.com/a/487479221_120600616 作为一名中小学高级教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搜狐,2021-09-04 </ref>39人、一级教师41人,本科学历77人,专科26人。 ==学校简介== 自2010年---2015年来,有60余名教师130篇[[论文]]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在各类竞赛中,师生获国家级奖42人次,获省级奖82人次,市级奖93人次。校刊《跨越》已出刊十九期。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奉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治校方略,认真贯彻“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努力实现“造就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创建规范加特色的示范学校”的办学目标。 学校牢固树立“安全、[[质量]]”第一意识,教书育人,面对学生文化基础差、底子薄的现实,通过师生顽强拼搏、精心培养,高考上线人数连年攀升,精品上线率逐年提高,2003、2004连续两年被市教育局授予“普通高考优胜单位”荣誉称号。2005年高考上省线666人,其中本科298人,上线率99.6%。学校在教育教学、综合治理、文明建设、校务公开等方面多次受到省、市、县三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表彰,先后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文明单位”、“先进单位”称号,被市教育局授予“绿色环保学校”、“校务公开先进单位”,被省综治委、省人事厅授予“省级安全文明校园”称号。随着学校日益发展,校风、学风、教风日益纯正,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子慕名前来就读,连续五年高中招生爆满。如今,竹山二中正昂首阔步,朝着示范高中奋进。 ==历史沿革== 竹山,古称上庸.位于渝、陕、鄂三省市交界之处,地处[[秦岭]],大巴山和武当山之间。总面积为三千五百八十五平方千米。曾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2020年4月脱贫摘帽。由下举目皆是崇山峻岭,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经济萧条,文化落后。许多地方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仍找不出一个识文断字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积极投入文化事业,一是创办完全小学,让少年儿童能够上学读书;二是办扫盲班,动员青壮年进班学习。于是竹山县第一中学也应运而生了。 随着国家形势日新月异的发展,世代目不识丁的劳苦大众学文化的热情高涨了,他们涌跃送孩子上学。全县仅一所初级中学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求学欲望。于是县委,政府决定创办竹山县第二中学。 竹山县第二中学坐落在竹山的西部精华之地——宝丰。那里[[人杰地灵]],不仅有女娲造人的动人故事,有“女娲青锁”等优美景点,还是中国历史上让世人瞩目的武汉“二七”大罢工的领袖之一,大律师施洋烈士的故乡。竹山二中于1955年秋动工兴建,1957年秋交付使用。占地面积三万零一十五平方米,地势平坦,呈长方形,四周筑有四十厘米宽,三米多高的围墙。第一批建筑土木结构房屋十五幢,设计合理,布局整齐.是郧阳地区当时校区最好的学校之一。 学校的大门朝正东方向,青砖砌成,门外两旁各有一株梧桐树,春夏时节,枝繁叶茂,象两位高大雄壮的哨兵日夜守卫着校园,煞是威严.走进大门,一条二米宽的石灰混凝土路把校园一分为二。每条道路的两旁都栽种有[[柏树]],像两支雄赳赳气昂昂的队伍,以标准的立正姿势,凛然的英雄气概,耸立于学校的整个校园。那挺拔的气魄、划一的排列,让每条大道充满着不可侵犯的盖世威风。 房屋的排列讲究对称美。学校的东半部是生活区,西半部是学习区,西南的大片区域是运动场。房屋的结构也整齐划一。教职工宿舍安排在校门的两边,共三幢,每幢十小间,每间约八平米。[[教室]]每幢三间,有走廊,青砖立柱。每幢房屋之间或树林,或菜地,或花圃,设计合理,使校园景色掩映成趣,花香四季,空气宜人。 学校本该是先建校,后招生,而竹山二中则是边建校边办学。1956年秋,学校就招收三个初中一年级教学班。这三个班由教育局出面安放在宝丰寺小学,并委托宝丰学区对二中的行政事物进行[[管理]]。一年后,才搬回属于自己的学校。从1956年到1966年间,竹山二中每年招新生二到三个班不等。在校生基本上保持十个教学班左右。 由于共和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教育的发展是缓慢的,尤其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山区,每前进一步都是艰难的,有了学校,有了学生,但师资力量却极为匮乏。1956年仅有教职工13人。学校领导二人。刘昆负责教学工作,王元成负责行政工作,没有校长。1957年秋,全校五个教学班,教职工一十八人,山西人王金海任校长,刘昆任教导主任,颜元连任副教导主任,王元成任政教主任。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全国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竹山这本来都很穷苦的地方更是雪上加霜,饥荒夺去了许多人的生命,穷困家庭几乎无一人幸存。学校教职工每天只有七两粮食。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教职工们仍然带领学生克服困难,努力工作。为了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力量,1958年8月,县教育局调齐建章到二中任副校长。1961年8月,县教育局派张兴炎到竹山二中任党支部书记,从此二中有了中国共产党支部。 在这十年中,虽然碰到种种困难,但是竹山二中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他们兢兢业业,乐于[[奉献]],不仅把学校建设得更加完善,也为竹山培养了一千多名合格的中学生,为社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Category:520 教育總論]]
返回「
竹山县第二中学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