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窦仪 的原始碼
←
窦仪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U=1300780170,1122872795&fm=173&app=49&f=JPEG.jpg|缩略图|右|[https://ss0.baidu.com/6ONWsjip0QIZ8tyhnq/it/u=1300780170,1122872795&fm=173&app=49&f=JPEG?w=394&h=494&s=0BAC7A2219B6D3F95D9008D4000080A0 原图链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7923698808003031&wfr=spider&for=pc 来自历史该有娱乐圈]]] * <small><small>(仕于后汉、后周、北宋)</small></small> <p style="text-indent:2em;">'''窦仪'''(914年—966年),字可象,蓟州渔阳(今天津市蓟县)人,右谏议大夫[[窦禹钧]]长子。五代后期至北宋初年大臣、学者。<br> <p style="text-indent:2em;">后晋时期,窦仪登进士第,任[[景延广]]僚属。仕于后汉、后周两朝,历任右补阙、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等职。<br> <br> <p style="text-indent:2em;">北宋建立后,官至工部尚书兼判大理寺事,后改任礼部尚书。<br> <p style="text-indent:2em;">乾德四年(966年)去世,年五十三。获赠右仆射。<br> <p style="text-indent:2em;">窦仪因学问优博、通晓典故而受[[宋太祖]]器重。曾奉命主撰《建隆重定刑统》(即《宋刑统》)三十卷、《建隆编敕》四卷。《宋刑统》在内容上沿袭唐律疏议但在律下分213门,律后附唐中期到宋初的敕、令、格、式。在乾德元年(963年)同月谟印颁行,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首部刊版印行的法典。 ==基本信息 == {| |- | '''中文名称''' || 窦仪 || '''出生时间''' || 914年 |- | '''字 号''' || 字可象 || '''去世时间''' || 966年 |- | '''所处时代''' || 五代→北宋|| '''籍 贯''' || 蓟州渔阳 |- | '''民族族''' || 汉族 || '''官 职''' || 礼部尚书 |- | '''追 赠''' || 右仆射 || '''主要成就''' || 主场修订宋朝律法 |} == 人物话题 ==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7923698808003031&wfr=spider&for=pc 窦仪,历经多朝,赤子之心,虽受重视却未受重用,令人惋惜] * [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811/305874.html 窦仪以他的才华和能力 为什么从进入官场到死亡都没有受到重用]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0076630640705571&wfr=spider&for=pc 有料宋史:此人深得赵匡胤欣赏,却为何升官无望,原因有三个!] == 人物生平 == === 早年经历 === <p style="text-indent:2em;">窦仪十五岁就能写文章,后晋天福(936年—944年)年间中进士。侍卫军主将景延广兼任夔州节度使,上表推荐他为记室。景延广后来历任滑、陕、孟、郓四州节度,窦仪一直任从事。<ref>《宋史》:仪十五能属文,晋天福中举进士。侍卫军帅景延广领夔州节度,表为记室。延广后历滑、陕、孟、郓四镇,仪并为从事。 </ref> <br> <p style="text-indent:2em;">后晋开运年间,[[杨光远]]占据青州叛乱,当时契丹正南下侵犯,博州刺史周儒出城投降,杨光远及周儒派人引契丹轻骑在马家渡渡黄河。当时景延广掌管禁军,颜絗主持政事,派遣窦仪入朝上奏。窦仪对执政大臣说:“昨天我与颜絗讨论事势,有些考虑,所以乘驿车昼夜不停赶来。国家如果不派良将控制博州渡口,恐怕周儒一定会引契丹兵渡到东岸与光远会师,那样河南就危险了。”不久周儒果然引导契丹兵渡过黄河,增置栅栏。<br> <p style="text-indent:2em;">[[石重贵]]驻军黄河上游,派遣[[李守贞]]等人率领一万多人,水陆并进,固守汶阳,占据要害。契丹兵果然攻来,李守贞部把他们打败,契丹撤军。后汉初期,召窦仪入朝任右补阙、礼部员外郎。 <ref>《宋史》:开运中,杨光远以青州叛,时契丹南侵,博州刺史周儒以城降,光远与儒遣人引契丹轻骑于马家渡渡河。时延广掌卫兵,颜衎知州事,即遣仪入奏。仪谓执政曰:"昨与衎论事势,有所预虑,所以乘驿昼夜不息而来。国家若不以良将重兵控博州渡,必恐儒引契丹逾东岸与光远兵合,则河南危矣。"俄而儒果导契丹渡河,增置垒栅。少帝军河上,即遣李守贞等率兵万人,水陆并进,守汶阳,据要害。契丹果大至,击走之。汉初,召为左补阙、礼部员外郎。</ref><br> === 主持贡举 === <p style="text-indent:2em;">后周广顺初年(951年),改任仓部员外郎、知制诰。不久,授任翰林学士。[[郭威]]在南御庄宴射,席中赐给窦仪金紫朝服。历任驾部郎中、给事中,并充任别的职务。<ref>《宋史》:周广顺初,改仓部员外郎、知制诰。未几,召为翰林学士。周祖幸南御庄宴射,坐中赐金紫。历驾部郎中、给事中,并充职。</ref> <br> <p style="text-indent:2em;">[[刘温叟]]主持贡举,所录取的进士有人落选了,朝廷加任窦仪为礼部侍郎,暂代主持贡举。窦仪上言说:“希望依照后晋天福五年的旧制,废除明经、童子科。进士省卷,要交纳五篇作品以上,不得有神道碑志之类;帖、经、对、义,有三样通过为合格;再参加殿试。落第者分为五等:以词、理非常纰缪的为第五等,殿五举;其次为第四等,殿三举;以依次稍微可以的为第三、第二、第一等,允许他们都到次年赴考。学究科,请合并《周易》、《尚书》为一科,各回答三十道墨义题;《毛诗》依旧为一科,也回答六十道墨义题。录取后,一并减为七选集。各科举人,第一场考试得了十个否的,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得了十个否的,殿三举;三场内得有九个否的,殿一举。送考官予以治罪。进士请求任职,加试论策一篇,以五百字以上为准。”郭威采纳了这一意见。<ref>《宋史》:刘温叟知贡举,所取士有覆落者,加仪礼部侍郎,权知贡举。仪上言:"请依晋天福五年制,废明经、童子科。进士省卷,令纳五轴以上,不得有神道碑志之类;帖经对义,有三通为合格;却复尽试。其落第者,分为五等:以词理纰缪之甚者为第五等,殿五举;其次为第四等,殿三举;以次稍可者为第三、第二、第一等,并许次年赴举。其学究,请并《周易》、《尚书》为一科,各对墨义三十道;《毛诗》依旧为一科,亦对墨义六十道。及第后,并减为七选集。诸科举人,第一场十否,殿五举;第二、第三场十否,殿三举;二场内有九否,殿一举。解试之官坐其罪。进士请解,加试论一首,以五百言以上为准。"奏可。 </ref> <br> <p style="text-indent:2em;">不久因父亲有病,上表请求解除职务。世宗亲自慰抚他,亲手赏给金丹,让他转交他的父亲。他的父亲去世后,归葬洛阳。诏令赐给他三十万钱,米麦三百斛。守丧满期,召他入朝授任端明殿学士。<br> === 宦海沉浮 === <p style="text-indent:2em;">显德三年(956年),窦仪跟从[[柴荣]]进攻[[南唐]],任判行在三司,柴荣因为他饷馈不继,打算治他的罪,宰相[[范质]]解救他才得以免罪。淮南平定后,任判河南府兼知西京留守事。<br> <p style="text-indent:2em;">显德六年(959年),柴荣驾崩,[[柴宗训]]即帝位,迁窦仪任兵部侍郎,充任别职。不久出使南唐,到了南唐,即将宣示诏命,正好下雪,[[李景]]请求在廊檐下拜受,窦仪说:“我接受国家使命,不敢违背旧礼。如果以朝服受淋失容,请等到日后再拜。”李景就在庭中拜受诏命。 <ref>《宋史》:俄以父病,上表解官。世宗亲加慰抚,手封金丹,俾赐其父。父卒,归葬洛阳。诏赐钱三十万,米麦三百斛。终丧,召拜端明殿学士。从征淮南,判行在三司,世宗以其饷馈不继,将罪之,宰相范质救解得免。淮南平,判河南府兼知西京留守事。恭帝即位,迁兵部侍郎,充职。俄使南唐,既至,将宣诏,会雨雪,李景请于庑下拜受,仪曰:"仪获将国命,不敢失旧礼。傥以沾服失容,请俟他日。"景即拜命于庭。</ref> <br> <p style="text-indent:2em;">建隆元年(960)秋天,升任工部尚书,罢去学士职务,兼任判大理寺。奉诏重新修定《刑统》,成了三十卷。正好翰林学士王著因酒醉失态被贬官。[[赵匡胤]]对宰相说:“深严之地,应当由宿旧儒臣居住。”范质等人回答说:“窦仪清介重厚,但已经从翰林选任端明殿学士了。”赵匡胤说“:非这个人不能居禁中,你当去表明我的心意,勉令他就职。”当天再次进入翰林任学士。 <ref>《宋史》:建隆元年秋,迁工部尚书,罢学士,兼判大理寺。奉诏重定《刑统》,为三十卷。会翰林学士王著以酒失贬官,太祖谓宰相曰:"深严之地,当得宿儒处之。"范质等对曰:"窦仪清介重厚,然已自翰林迁端明矣。"太祖曰:"非斯人不可处禁中,卿当谕以朕意,勉令就职。"即日再入翰林为学士。 </ref> <br> === 溘然去世 === <p style="text-indent:2em;">乾德二年(964年),范质、[[王溥]]、[[魏仁浦]]等三位宰相都被罢免。过了三天,才任命[[赵普]]为平章事。诏令既成,赵匡胤问翰林学士说:“范质等人已被罢免,赵普的任命敕令哪位官员当署名。”翰林学士承旨陶谷当时任尚书,于是建议相位不可以久虚,现在尚书是南省六官之长,可以署敕。窦仪说:“[[陶谷]]的陈请并非天下承平时的制度,皇弟开封尹、同平章事,这是宰相的职务。”赵匡胤说:“窦仪的话正确。”就命令赵光义署敕赐给赵普。不久加任窦仪为礼部尚书。<br> <p style="text-indent:2em;">当时御史台建议,想以左右仆射合为表首,太常礼院以东宫三师为表首。窦仪援引典故,以仆射合为表首者有六次,而以三师为表首者没有根据。朝廷舆论赞同他的观点。 <ref>《宋史》:乾德二年,范质等三相并罢。越三日,始命赵普平章事。制书既下,太祖问翰林学士曰:"质等已罢,普敕何官当署?"承旨陶谷时任尚书,乃建议相位不可以久虚,今尚书乃南省六官之长,可以署敕。仪曰:"谷所陈非承平之制,皇弟开封尹、同平章事,即宰相之任。"太祖曰:"仪言是也。"即命太宗署敕赐之。俄加礼部尚书。</ref> <br> <p style="text-indent:2em;">乾德四年(966年)秋天,主持贡举。这年冬天去世,终年五十三岁,追赠右仆射。窦仪去世后,赵匡胤叹息着对身边大臣说:“天为什么这样快就夺走我的窦仪啊。”因为可惜尚未重用他。<ref>《宋史》:及仪卒,太祖悯然谓左右曰:"天何夺我窦仪之速耶!"盖惜其未大用也。 </ref> <br> == 人物轶事 == === 恪尽职守 === <p style="text-indent:2em;">郭威平定兖州时,打算杀尽胁从者。窦仪告诉冯道、范质,一起向郭威请求,这些人得以免死。显德年间,赵匡胤攻克滁州,柴荣派窦仪前去登记那里的府库财产。赵匡胤还命令亲吏拿府库中绢分给部下,窦仪说:“太尉刚刚攻下此城,即使把库藏全部分给军士,谁敢道论呢?现在既然库藏已经登记,就是国家财产了,没有诏令不能强取。”后来太祖多次对大臣们称赞窦仪有执守,想任他为相。赵普忌惮窦仪刚直,于是援引薛居正为参知政事。《宋史》:初,周祖平兖州,议将尽诛胁从者。仪白冯道、范质,同请于周祖,皆得全活。显德中,太祖克滁州,世宗遣仪籍其府库。太祖复令亲吏取藏中绢给麾下,仪曰: </ref> <br> === 直言敢谏 === <p style="text-indent:2em;">学士[[王著]]在酒醉后犯罪,被免官。赵匡胤就对宰相范质说:“宫殿里是森严的地方,应当选择一个品行老成、学问弘博的人来才好。”范质说:“窦仪为人清介厚重,可当重任。”太祖说:“的确非那个人不可。” <p style="text-indent:2em;">有一天,赵匡胤召窦仪起草制书。窦仪到了宫门口,看见赵匡胤身着便服,露额赤脚坐着。窦仪就在宫门口立住,不肯进去。赵匡胤立刻叫人拿了冠带,穿着好了,窦仪才走进去。窦仪对赵匡胤说:“陛下是开国之君,应当用礼法昭示天下。”赵匡胤听了正敛神色,称谢他的建议,自此以后见近臣,不再随意着装。 === 窦仪识镜 === <p style="text-indent:2em;">宋太祖起初命令宰相选一个过去从未采用过的年号,替换当今所用的年号(建隆),宰相献上了“乾德”的年号。易经中有所谓“大哉乾元”,一诚不息天下动。乾德者,元德也。象征着北宋开国的新新意象。 窦仪识镜乾德三年(965年)宋太祖灭掉后蜀后,后蜀有宫女被送入后宫。一天,宋太祖观赏她的镜匣,发现一副旧的铜镜,铜镜背面镌刻有“乾德四年铸”的字样。他大为惊奇,取镜子给宰相看,并问道:“现在怎么已有了(乾德)四年铸的铜镜?”宰相等都答不上来。于是,又召见学士陶谷、窦仪询问此事,窦仪说:“ 此镜一定是前蜀的东西, 过去前蜀主王衍用过乾德这个年号,铜镜应是那时候铸造的。”宋太祖听了才恍然大悟,并由此感叹道:“宰相必须用读书人来当。”此后宋太祖更加重用读书人了。 == 五子登科 == [[File:5bf4beef6d72e.jpg|缩略图|右|[http://i.qulishi.com/static/2018/9/5bf4beef6d72e 原图链接] [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1811/305874.html 来自趣历史]]] 窦仪识镜窦仪学问渊博,治学严谨。其弟[[窦俨]]、[[窦侃]]、[[窦偁]]、[[窦僖]],都相继考中进士。[[冯道]]与[[禹钧]]有旧情,曾经赠他诗,有这样一句:“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大臣们常吟诵这句诗,当时号称窦氏五龙,又称“五子登科”。<ref>《宋史》:仪学问优博,风度峻整。弟俨、侃、偁、僖,皆相继登科。冯道与禹钧有旧,尝赠诗,有"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之句,缙绅多讽诵之,当时号为窦氏五龙。 </ref> 《三字经》说:“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即是描写窦禹钧与窦仪五兄弟。 == 人物评价 == * [[范质]]:窦仪清介重厚。<ref name="MYT">[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751053/e16csqVRvMyadmJbR_nb5WTI008ZZIBUMSPndxQimQ5Am7HsmoJcJ-HMOdCF_PlV-erYR-waQZBqBkAv8cJUvKTAsSDCfLXT2nHdjiCl_Tk 《宋史•卷二百六十三•列传第二十二》.国学导航.2013-11-06] </ref> * [[赵匡胤]]:①非斯人不可处禁中。②天何夺我窦仪之速耶! <ref name=MYT/> * [[脱脱]]:窦氏弟昆以儒学进,并驰时望。仪之刚方清介,有应务之才,将试大用而遽沦亡。……数贤虽当创业之始,而进退之际,蔼然承平多士之风焉,宜宋治之日进于盛也。<ref name=MYT/> * [[王夫之]]:王朴、窦仪起自燕、赵,简质有余,而讲习不夙,隔幕望日,固北方学士之恒也。<ref>[https://baike.baidu.com/reference/10751053/98e0xld2HBwzakj0IUQ6WyZR0gkpeHgWJAoGPt1Vsytmc5nak9otxmLWHrj9l8AvptjP2oUDLUIoBEcM-LSXfnndzlq9CTSNiw 《宋论•卷二•太宗》.国学导航.2015-11-29] </ref> == 史书文载 == * 《宋史•卷二百六十三•列传第二十二》 <ref name=MYT/> == 参考资料 == {{Reflist}} [[Category:五代十国时期人物]][[Category:北宋军政人物]][[Category:人文社科艺术人物]]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窦仪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