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祭品 的原始碼
←
祭品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Yahoo新聞 2022年1月25日 週二 下午2:34國內疫情升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表示,為提供多元疫苗預約管道,加速提升民眾免疫保護力,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臺第21期將提供「已完整接種兩劑COVID-19疫苗滿12周且滿18歲以上」民眾,預約接種疫苗追加劑。另請已於各地方政府衛生局安排/指定之合約醫療院所完成預約之民眾,請依原已預約時段前往接種,無需再於預約平臺重複預約。 [[File:祭品.jpg | thumb | 300px | 祭品 <br> [https://think.folklore.tw/posts/1333 原圖鏈接] ]] '''祭品'''(offerings),又稱供品、供物、祭物,是指祭祀儀式中供奉祭祀對象的物品,為祭祀中不可或缺之物,也表達了人們的虔誠。 *供品專指:[[宗教]]及[[信仰]]的供奉物品,供奉神佛[[祖宗]]用的[[瓜果]]、[[鮮花]],酒等。 *祭品是祭祀時用的物品。 *根據不同種族和不同地域,祭品的形式也是十分豐富,有動物如豬、牛、羊、雞,也有植物,還可以是衣物等物品。 *在[[遠古時代]]和愚昧時代,甚至有拿活生生的人作為祭品;暴政時期也曾出現過用活人[[陪葬]]與[[祭祀]]的情況,十分殘忍。 *祭祀是先秦時期的一項重要活動,《詩經》中有許多寫祭祀的詩篇。在《詩經》的祭祀詩中,當時的人們在充滿虔敬的心情中,把酒醴、牛羊、植物等祭品奉獻給上帝和先祖,期盼着他們降下福祿。 *祭品的不同,不僅反映了不同部族的生活習俗,傳達了農業文明對中華民族的巨大意義,並暗示了禮的起源。 *剖析這些獻給神靈的祭品,為解讀當時社會的典章制度、生活習俗提供了許多例證,能深入到民族原始心理的深層,站到《詩經》的時代去理解《詩經》。 *祭祀神靈,是以獻出禮品為代價的。 *人們對神靈的歸順,可以跪拜叩頭,可以焚香燃紙,但對神靈來説最實惠的祭祀方式還是獻上祭品。 *人有七情六慾,神靈也是如此。人們既然對神靈有所祈求,理應捨得拿出自己最好的東西祭獻,以博得神靈的歡心。 **人的喜好不一,不同的神靈也各有自己的口味,所以祭品多種多樣。 ===祭品本身的民俗意義=== *民俗飲食在華人的飲食風俗中,有強烈的「趨吉」傾向,特別是節慶的飲食,都帶有祈求平安幸福,迎向光明的色彩,這些年節食品都有著祈求或是吉祥的寓意,如年糕代表步步高升、發粿代表發財等。而在準備祭祀祭品,同樣具有這樣的傾向,如府城的普度祭品就是一例,像是祭品中的芋頭、粽子、甜粿、鹹粿、發粿、紅圓,及在三川桌與佛祖山前象徵「山珍海味」的鹽、糖、薑、豆等,都有其吉祥寓意。 *這樣的吉祥寓意,通常是從祭品名稱的諧音而來,例如芋頭,民眾認為芋頭因為台語音近「好頭」,所以被認為具有「好頭路」的意義,因此在普度時也都會準備芋頭來取吉祥的意義,除了芋頭之外,由芋頭所製成的芋頭粿、芋頭甜湯也在普度場容易見到;另外粽子具有包「中」的含意;民眾所準備的發粿,因為「發」字而被認為具有祈求發財、發達的意涵;蘿蔔糕(鹹粿),則因為名稱類似「好彩頭」也在普度儀式中常見;而象徵「山珍海味」的鹽、糖、薑、豆等祭品,除象徵用山珍海味祭祀之外,更祈求以後享用不盡的「山珍海味」。 *食物的外觀也是民眾吉祥象徵重要的一部分,如祭品中所準備的紅圓,其外觀為紅色圓形,同時因為名稱具有「圓」字,被認為具有祈求圓滿、吉祥之意;龍眼乾被稱之桂圓,有其團圓吉祥之意;而甘蔗一節一節往上生長,也有步步高升之意。 *由空心菜所煮的「空心菜湯」,因為人在過往成為鬼魂之後,如果沒有經過相關儀式(如放焰口),無法吃下任何食物,任何食物到口中,都會成火燒一般。 **因為空心菜湯屬於較清涼的食物,可以讓他們方便下嚥,滅口中之火。 **有民眾認為,因為普度時都會準備讓好兄弟們食用的白米、煮熟的飯,因為有飯就應該要有菜配的原因,所以就準備空心菜或是空心菜湯來招待好兄弟。 *「佛手」、三色粿是具有宗教意涵的祭品。 **佛手是一種作為手形的糕餅類製品,不管在佛教或道教施食的場合常出現,象徵觀音佛祖對於好兄弟伸出救贖之手,道長或法師在施食時拋出,不少民眾會爭相搶奪,據說食用後有保平安之效果。 **三色粿是由「摩訶」、必(裂)桃、紅圓三種粿類食品組成,其意義根據田野調查,多數府城人都知道要準備這三項祭品,但卻無法說出其意義象徵;在桃園、嘉義、基隆也曾見「摩訶」、必(裂)桃,但當地人也無法說出其意涵,需繼續觀察。曾有佛教師父說「摩訶」是佛教用語,所以推估與也是具有宗教意涵的祭品之一。 *「米糕棧」的糯米製品,是府城地區普度時不可缺少的祭品,此種由甜糯米所製成的六角型長條柱狀的食品,有時候會連同支撐的木板一同擺放於祭祀的供桌上。但現在為了方便製作與在儀式結束之後分給信眾,以及衛生的相關問題,都已事先分切包裝好。 **民眾認為米糕棧與甘蔗一樣象徵步步高升,但訪問臺南普濟殿旁製作的師傅,認為以前糯米與糖都是一般民眾不常食用的,在普度時準備這樣的祭品,一方面以隆重的祭品祭祀,一方面又可以品嚐這不容易取得的食物。<ref name="民俗亂彈">{{cite web |url=https://think.folklore.tw/posts/1333 | title=你知道這些祭品的意義嗎?府城與安平常見普度品的意義解析 | language=zh | date=2016-08-18 | publisher=民俗亂彈 | author=洪瑩發 | accessdate=2022-01-28}}</ref> ===掃墓時祭品的參考事項=== *拜拜水果禁忌有什麼地方要注意的嗎?「清明節!」這種需要全家聚在一起祭拜的日子總是讓媽媽們如臨大敵,不但要花費許多時間力氣進行事前準備,有時候不小心買錯一樣東西還會被老一輩碎碎念。 *七種常見水果的潛藏危機,挑選有技巧避免買到問題水果: **這四類水果不准上桌!一秒搞懂掃墓流程與禁忌 *現在墓地分為土葬和納骨塔方式,無論祖先長眠在何處,祭拜時記得準備二份供品,一份祭拜后土(土葬者以土地公為主,納骨塔則祭拜該塔主神,通常為地藏王菩薩),另一份才是供奉給祖先的。 *祭品準備: 1.后土祭品:三牲(一年內新墳須供五牲,選擇不外乎是豬雞鴨魚卵)、粿類、香燭、刈金(壽金)。 2.祖先:三牲(豬雞鴨魚卵五選三)、潤餅卷、五樣菜碗、粿類、鮮花、香燭、往生錢。 *菜碗方面,過去習俗為準備十二道菜蔬(韭菜、魷魚、豆干、甜菜、甜芋、肉脯、蒿菜,蓮子、棗子、竹筍、豬腸、苜頭),但現在家庭人口少,為求方便及不浪費食物,已縮減為五菜碗。 *常見祭品與意涵: 1.韭菜:韮菜表示長長久久,有祈求維持長久的壽命和良好家運之意,祭拜時不可切斷。 2.土豆:閩南語俗話「吃土豆吃到老老」,取其長壽之意。 3.豆乾:取閩南語諧音,大官的意思,表示將來後代子孫能做大官。 4.芹菜:祈求子孫勤勞奮發,不怠惰。 5.蛋:在祭墳時必須脫殼,表示拋棄陋習。 <ref name="媽媽經">{{cite web |url=https://mamaclub.com/learn/這四類水果不准上桌!一秒搞懂掃墓流程與禁忌/ | title=你知道這些祭品的意義嗎?府城與安平常見普度品的意義解析 | language=zh | date= 2021-03-28 | publisher=媽媽經 | author=媽媽經編輯部 | accessdate=2022-01-28}}</ref> ==参考來源== {{Reflist}} [[Category:531 禮經]] [[Category:200 宗教類]]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Cite web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Configur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Date validation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itation/CS1/Whitelist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祭品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