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知性 的原始碼
←
知性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知性</big>'''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c2116d406ba2058c.jpg width="300"></center>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365819&sid=387509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 | align= light| 中文名称;知性 外文名称;Verstand 其他释义;"理智"或"悟性" 相关;感性、理性 常用人群;女性 |} '''知性'''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焦循 正义:"知其性,谓知其性之善也。"表达的其他意思是知道人的本性、有智慧。<ref>[https://wenda.so.com/q/1596849960214848?src=180&q=%E7%9F%A5%E6%80%A7 知性是什么意思?有气质吗?评价一个女性知性又是什么意思] , 360问答 2017-11-26 </ref> 又见于[[德国]]古典哲学常用的术语,德文原文Verstand,也经常被译为"[[理智]]"或"[[悟性]]"。表达意思是介于感性和理性之间的一种认知能力。 ==名词释义== 详细解释 1. 知道人的本性。 《[[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焦循 正义:"知其性,谓知其性之善也。"《[[朱子语类]]》卷六十:"人往往说先尽其心而后知性,非也……知性,然后能尽心。先知,然后能尽。"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尽心由于知性,致知在于格物。" 2. 有智慧。 汉 班固 《[[游居赋]]》:"美 周武 之知性,谋人神以动作。" 知性是指内在的文化涵养自然发出的外在气质,简单说就是让人拿眼睛一看就觉得此人有文化有内涵的气质,跟理性心计什么的没关系。 "知性"与"知性美"。这两个词经常用在对女性角色的描写上,而且是用在正面的女性角色身上。个人理解,所谓知性并不仅仅就是指与感性相对的所谓理性,应是理性中不失感性。知性这东西,会让很多人无所适从,难于定义。一方面是包含内容太多,一方面是让某个感性的世界,变的没有意义。而知性美,那更模糊了;通常是给人的一种感觉,是包容、成熟、理智、温和、智慧、优雅的集合 。 知性的女子,她们充满知性的柔和魅力,感情丰富,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工作上中理性,但感情上又极具女人味。她们不同于小女孩似的单纯,也不同于小女人式的狭隘。 知性美也是一种淡定的美,成熟的美。知性美介于感性和理性的中间。知性的意义在于使人由不知到知,由无知到有知,简而言之,就是由无到有,这应当是质的变化,由无到有,由浅知到深知,由知其表到知其里,由知其一到知其二、知其三乃至知其万物。知性美须有超越利害的纯粹求知态度,需要有尊重公理、尊重逻辑的精神,需要一种容忍不同见解的雅量。著名主持人杨澜在《[[天下女人]]》中说:完美的女人有三条:第一、貌美,她在我的审美标准中是美的;第二、高贵感,不是指贵族气质,而是她有知识、有修养;第三、性感,不是指挠首弄姿,而是一种女性魅力,一种从内而外流露出来的气质。 ==起源== 哲学史上关于"知性"的说法源远流长,提出"知性"概念的恐怕是柏拉图。他将知识分为想象、常识、科学和数学知识、哲学等四种;相应这四种知识,人也具有想象、信念、知性和理性四种心理状态或认识能力。[[亚里士多德]]把知性称为"被动理性"。他认为整个认识可以分为感性、被动理性、主动理性。被动理性是与感性知觉相关联的理性,它赋有处理感性材料的职能,不能离开感性而自存。文艺复兴时期的布鲁诺明确地把思维区分为理智和理性两个阶段,[[库萨]]的[[尼古拉]]则把认识区分为感性、知性和心灵。近代以来的[[洛克]]和[[斯宾诺沙]]都有把理性作进一步区分的不同表述,[[沃尔夫]]等人也曾经给知性和理性下过定义。而康德则把"知性"理解为主体对感性对象进行思维,把特殊的没有联系的感性对象加以综合处理,并且联结成为有规律的自然科学知识的一种先天认识能力。黑格尔则指出了知性思维具有抽象性、普遍性、同一性、坚定性、明确性、分离性等特征。由此知性开始被理解为具有某种主动的品格。知性思维作为认识辩证发展的一个必要的基本环节和相对的独立阶段,曾经引起过我国理论界的注意,但后来由于种种可以理解的原因而无法对其深入进行研究。 经验的认识跟感性的表象并不是同一回事,而人在形成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时,也还未能马上就从事物的全体上和从事物的内部矛盾上来把握事物的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过程中,客观上存在一个螺旋式由低向高的不同发展阶段。长期以来,我们都把知性思维跟理性思维混为一谈。知性思维就其超越感性的具体而言,跟理性似乎颇有一致之处;但其在把握对象的方式、过程以及所涉及的范围、层面上,却又明显地不同于狭义的理性。正确地界定知性思维,是把握理性思维不可或缺的方面。那么知性思维究竟是什么?这是考察知性思维时首先面临的问题。在学界的讨论中,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往往不相一致。一些论者把知性思维主要归结为某种知识形态,有的研究者则把它只理解为思维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等等。这些见解无疑各有所见,但同时又不免有偏于一端之蔽。如果我们对知性思维作一个总体上的鸟瞰,那就不难发现,知性思维事实上是一个由多重要素构成的复杂的统一体知性。 == 相关视频 == <center> {{#iDisplay:d3063q221n9|480|270|qq}} <center>看完这个你就知道什么叫做知性美了</center> </center> == 参考资料 ==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返回「
知性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