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知制诰 的原始碼
←
知制诰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File:知制诰.jpeg|有框|右|<big>知制诰(古代官名)</big>[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6159252dd42a28340456176254b5c9ea14cebfe2?x-bce-process%3D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jpg 原图链接][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555627245594283612.html 来自 百度 的图片]]] '''知制诰''',古代官名。唐翰林学士加知制诰者起草诏令,余仅备顾问。宋除翰林学士,他官加知制诰者亦起草诏令,称为外制,[[翰林学士]]虽皆起草诏令而亦带知制诰衔,称为内制。 ==起源== [[南北朝]]时已有知诏诰、掌诏诰、典诏诰等名称出现,到唐代发展成为知制诰这一专门的职称。唐初草拟诏敕本由中书舍人专任,但也或以他官为[[学士]]撰作诏敕。 ==职能== 如[[唐太宗]]时期的温大雅、[[魏徵]],[[唐高宗]]时期的许敬宗、[[上官仪]],武后时期的刘祎之、元万顷等。至唐玄宗开元时期,以他官掌诏、敕、策、命者称为兼知制诰,知制诰遂成为差遣职名,凡加此号者,即有撰作诏敕之责。于是[[中书舍人]]的诏令起草权逐渐为他官知制诰者所夺。玄宗时以翰林学士专掌内制,即由皇帝直接授意,下达如任免[[宰相]]、号令征伐以及其他重要诏令,因用白麻纸书写,亦称"白麻",或称"内命"、"内旨"。此外,还经常委派其他官员去知制诰,代替中书舍人草拟一般官员的任免及其他制诏,是为外制,因制诏用黄麻纸书写,亦称"黄麻"。这种情况在唐代后期尤为盛行。 ==发展== 宋沿唐制,以翰林学士草拟"内制",中书舍人草拟"外制",称为"两制"。[[北宋]]前期的中书舍人,往往是寄禄官,不实任其职,而在中书的制敕院内设舍人院,另以他官任知制诰草拟外制<ref>[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2104/499776.html 知制诰是古代的官名,唐朝翰林学士加知制诰后有何职权?],趣历史,2021-04-07 </ref>。知制诰除宋初及特许外,需经召试制词后始能任职。以他官临时任职者,称为权知制诰。 知制诰有时亦领他官或地方官,类同贴职,则不任草拟外制之职。[[宋太宗]]赵炅时曾以资浅者于舍人院草拟外制,称为直舍人院。熙宁间,复设直舍人院,是由于舍人院缺知制诰,任职者则因文词欠佳,而非资浅,明令候有知制诰即罢,带有临时代职之意。以他官兼任者,称为兼直舍人院。知制诰、直舍人院都是代行中书舍人草拟外制之职,故通常又以知制诰与翰林学士,并称为两制。 [[元丰改制]],废草拟外制的知制诰及直舍人院,舍人院不久亦废。中书舍人实任其职,草拟外制,除特许外,亦例经召试制词后任职。改制之初,中书舍人为中书外省长官,不久中书外省改为中书后省,仍为长官。中书舍人缺官时,初以中书省官兼权,称为兼权中书舍人、权中书舍人。[[南宋]]时无舍人院,但若以资浅者任职草拟外制,也称为直舍人院。 明翰林学士或[[内阁学士]]<ref>[https://www.sohu.com/a/304957668_129546 大学士内阁学士侍读学士傻傻分不清楚?一篇文章全看懂] ,搜狐,2019-04-11</ref>仍兼此称,清废。明[[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铭》:"赐进士及第、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总裁国史玉牒、同知制诰、起居经筵日讲、通家侍生孔贞运顿首拜撰"。 ==视频== ===<center> 知制诰 相关视频</center>=== <center>古代的“翰林学士”具体是什么官职,为什么连宰相都害怕?</center> <center>{{#iDisplay:c3215xav876|560|390|qq}}</center> <center>翰林学士为何能获得皇帝的高度信任呢?</center> <center>{{#iDisplay:a3110joe8t9|560|390|qq}}</center> ==参考文献== [[Category:546 社會階層及組織]]
返回「
知制诰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