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搜尋
檢視 盛池乡 的原始碼
←
盛池乡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請求的操作只有這個群組的使用者能使用:
用戶
您可以檢視並複製此頁面的原始碼。
'''盛池乡'''是四川省乐至县辖乡。1935年置盛池乡,1953年从中江县划入乐至县,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20公里。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盛池乡,设立盛池镇,以原盛池乡所属行政区域为盛池镇的行政区域,盛池镇人民政府驻盛利街28号。<ref>[https://www.163.com/dy/article/GD0PQS8605508W4F.html | 盛池乡] </ref> ==建制沿革== 1935年置盛池乡,1953年从中江县划入乐至县,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6月"撤乡并镇"与乐至县三元乡合并,成立盛池乡。位于县境北部,距县府20公里。面积46.94平方千米,人口19066人(2017)。通公路。辖百担丘、大沟、张家坳、烂泥河、金顶寺、古佛、文庵、盛泉、大桥、[[天宝寨]]、伍家祠、龙兴庵、三碑垭、横沟、和尚桥、短沟、天平、三桥、埝田沟、向乐、邓家龙21个村委会和盛家池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玉米,兼产油菜籽、棉花。养殖生猪、蚕。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盛池乡,设立盛池镇,以原盛池乡所属行政区域为盛池镇的行政区域,盛池镇人民政府驻盛利街28号。<ref>[http://chz.wenming.cn/wmzh/201410/t20141022_1410817.html | 建制沿革] </ref> ==传统风俗== 对于中国的国情来说盛池乡是一个比较落后的的乡村,盛池乡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方。虽然现在的农业比较现代化,但是由于地形的限制,所以盛池乡一直以来还保持着原始的农业种植方式。盛池乡主要收入为农业和外出务工,以及养殖业。除了有两座当地人民建筑有的工业作坊外,没有轻工业和重工业。盛池乡有少量兄弟民族,主要是以婚姻方式进入。由于地形条件和人文因素,因此盛池乡人还保留了定期举行一次的赶集活动,每月的日期尾数为3,6,9时举行,当地称这一活动是赶场(场为一声)。 '''人文历史''' 山泉观,原名山泉庵。位于盛池乡三碑垭村境内。因地处有山泉井而得名,又名山泉寺。据《中江县宗教志》载:"相传隋代创建山泉庵,后毁。明成化四年(1486)改建,清康熙三年(1664),维修扩建。"初为佛教寺庙,后改为道教场所。相传,此观为张天师徒孙传教之所。驻观道士多,香火旺 。 共和国成立后,驻观道士尚有6人。1951年"减租退押",1952年"土地改革"结束后,道士或还俗务农,或出外云游。庙产、田土分给无地或少地的贫雇农耕种,庙房改为学校,部分分给雇农居住。神像全毁。1980年大殿撤作修乡人民会场和乡电影院之用。1993年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广大信众自发组建观管理委员会,捐资修复庙宇。1995年吕明清于青城山受三坛大戒,回观后,经县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并改庵为观。 山泉观地势平坦,古树参天,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现有灵官殿、三清殿、玉皇楼、慈航殿、城隍殿、财神殿、药王殿、师爷殿等8个殿堂。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塑有灵官、三清、玉皇、观音、城隍、财神、药王等神像共80余尊,其中石刻56尊。石刻观音座像,传有数百年历史,神像庄严自若,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生活区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厨房、斋堂、住房等生活设施齐备。 山泉观现有冠巾道士数人,皈依居士数千人,信众数百人。每月农历初一、十五日,有上百信众来观进行道教活动。<ref>[https://new.qq.com/omn/20210602/20210602A0D9EM00.htmll | 传统风俗] </ref> ==参考文献== {{Reflist}} [[Category:660 中國地理總志]]
此頁面使用了以下模板:
Template:Main other
(
檢視原始碼
)
Template:Reflist
(
檢視原始碼
)
模块:Check for unknown parameters
(
檢視原始碼
)
返回「
盛池乡
」頁面